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宁姐话家事】不仅会说 也要会听

【宁姐话家事】不仅会说 也要会听

时间:2021-05-11 03:06:04

相关推荐

【宁姐话家事】不仅会说 也要会听

大家好,今天的“宁姐话家事”课堂,周系文老师将跟大家聊聊“倾听”的话题,请听:大家好!我是南京市妇联宁姐工作坊的志愿者周系文。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我们现在是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说话能力了,孩子们从小学起就有各种发言、汇报、总结、演讲等等的要用到所谓“口才”的场合。社会上关于如何训练口才的书籍出得越来越多。等到进入职场,一个人会“说话”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能力。一个内向的、本就话少的人,当会说的人头头是道或是滔滔不绝时,自卑感油然而生。

可是,说话只是交流的一方面,交流就是有人说有人听。我们过分强调会说话,不能忽略了听的方面。能够好好听别人说话,其实也挺重要的。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不是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呢,别人刚说了开头,有人就迫不及待地插嘴,说话的人只好闭口。即使我们知道要听别人说话,但大多时候,我们虽做出听的姿态,但心里想的是如何反驳他,或是想着自己要说什么,不太在意对方说了什么。

有句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就是说“善于倾听”,有时候倾听比说什么更重要。重要在哪里呢?

1、表明你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让人把话说完,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另外,倾听还是一种暗示性的赞美,它表示“我喜欢听你说”、“我重视你的意见”。一位两岁的男孩对他妈妈说:“我知道你最喜欢我。”妈妈问为什么呢?他说:“我每次和你说话,你都放下手中的活过来听。”小孩子用他的直觉道出了事物的本质。

2、倾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等等,这一点看起来不言而喻却常常被我们忘记。当我们打断别人说话时,我们都自以为已十分清楚对方话中的意思了,而事实上我们只是一知半解而已。这时的插话有时不免无的放矢,可能还会引起误解。有时我们对对方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或是陌生领域,不妨把它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正好扩展自己的知识。

3、你的倾听,可以使对方保持谈兴。对方看出你愿意听,他才会愿意说。

4、使我们无暇注意自己的紧张。这一点对害羞者和患有社交恐惧症者尤其有效。当人紧张时,只要有其它事情让他做,就可以缓解或忘记紧张。当你专注于对方的谈话内容时,本来会使你紧张的其它因素,如口音、用词、衣着、发型等等,你都顾不上了,这样反而使你树立起一种老练、坦然的形象。

“说话是人生的需要,听话是人生的艺术”,这句话好像要告诉我们“听话”比说话难度大,因为“艺术”总比“需要”复杂嘛。确实如此,倾听,不是只要倾斜着身子,摆出姿势就是“倾听”。而是要倾注全力,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去听对方说话。这些品质在细节上要有所体现:

第一,注视正在说话的人,用微笑并不时点头来鼓励对方说下去。目光游移不定、东张西望、低头,都表明你心神不定,或是不在意、不关心他说什么。设想你对着一个不时看手机的人,你还有兴趣说下去吗?我经常看到有些年轻父母表面上是在陪孩子,但眼睛不离手机,孩子说什么都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只好在一边无聊的转来转去。当我们是想尽快结束一场乏味的交流的时候,倒是可以用这招。

第二,注意无声语言的运用,以不干扰对方的思路为佳。双手抱臂于胸前、身体移动过频、脚有节奏地踏动、腿晃来晃去、扳手指关节发出“啪啪”声都是应该避免的。

第三,适当地提问。提问有好几个作用:一可以表明你正在用心地听,要不然不会有问题;二是说明你有态度,谦虚好学,不懂就问;三是满足对方的专业表现欲,使其更有兴致谈下去。

西谚有云: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让人少说多听。看来多说连上帝都不赞成。

今天关于倾听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愿我们成为那个让人难忘的倾听者。

我是周系文,感谢您的收听。

专家简介周系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南京市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志愿者

南京电台特邀心理专家 发送邮件至zhengwu@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特别声明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如果觉得《【宁姐话家事】不仅会说 也要会听》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