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自学诊脉的干货! [一点资讯]

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自学诊脉的干货! [一点资讯]

时间:2022-12-29 20:25:38

相关推荐

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自学诊脉的干货! [一点资讯]

郭士魁(1915—1981年)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心血管病专家,是“活血化瘀法”在现代内科领域应用与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和“胸阳不振”,总结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治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冠心病防治理论。他成功研制出的“冠心Ⅱ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多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研成果奖”。专业代表作品有《活血化瘀文献选辑》、《杂病证治》。

郭老在临床诊病中很重视切脉,在他看来,中医对于切脉是有精细研究的,过去有三部九候法,后来由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切脉逐渐简化了,多为独取寸口脉,采取切两手的桡骨动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按内脏分属心、肝、肾(左)及肺、脾、肾(右);每一部又依次轻、中、重,取而为九候。

关于脉的形象,有27种,计浮类8种,沉类6种,迟类5种,和短、长、弦等。如果古代医书记载的对于脉象的形容让你如坠云雾,不明觉厉。看看郭老自己总结的体会,也许能帮助你茅塞顿开——

一、浮类八种

1、浮:浮在皮脉之间,手轻按之即见,重按即成不足。脉诀形容它是"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2、洪:就是大脉、钩脉,轻取有力,扩大满指,其来时是壮盛的,去时则觉悠衰,若加重按,则脉力就减低些。

3、虚:浮而无力,来时迟慢,而且柔软,中取重按,皆弱而无力,久按仍然可以找到根,与芤脉、数脉不同。虚也是大,与洪脉比较,为有力与无力之分。

4、散:亦虚而无力,但按之如无,比虚更进一步,虚极而涣散不收。孕妇见之为堕胎,或临盆之兆(临盆是按之满指,呈散而不聚之象)。

5、濡:虚而小且软,象棉花漂浮在水面上,轻举乃得,重按则没,与虚散同属一型,但有大小之分。又弱乃濡之沉者。

6、微:浮而极小极软,比濡脉更甚,而不住寻按,前人以欲绝非绝、似有若无为比喻。当与沉类之细脉区别,细则指下分明,微则似有似无。

7、芤:有边无中,浮沉二候易见,故日有边,正如以指着葱。初学者较难分辨,必须细细琢磨体验,逐渐掌握。

8、革:芤弦之合看,浮而且弦且芤,外面急,里面虚,状如皮革(鼓)。革脉、牢脉皆大而弦,革则浮取而得,牢则沉候乃见,前人以牢革为一脉,但毕竟是有分别的。

【简单的记忆法】

浮脉系统表

浮小而无力=濡一一濡甚=微

浮大而无力=虚一一虚甚=散

浮大而有力=洪

浮而中空一一软=芤

浮而中空一一硬=革

二、沉脉六种

1、沉:重按乃得,如物之沉于水底,举之减小,重按愈加有力,在筋骨之间。

2、伏:沉极即为伏脉,推筋着骨,才可以找到。

3、牢:沉而有力且大、且弦、且长,仅见于沉候。革与牢相同,但浮极为革,沉极为牢,须分沉浮不同。

4、实:比牢更进一步,坚实而浮中沉之候有力。

5、弱:沉而无力,柔软如绵。李时珍云:"弱乃濡之沉者"。

6、细:沉细而直。且软如蛛丝。

【简单的记忆法】

沉脉系统表

沉有力=牢一一牢甚=实沉极=伏

沉无力=弱一一弱而细直=细

三、迟脉五种

1、迟:一息(一呼一吸)三至。

2、缓:一息四至,或三至以上,从容而和,不疾不徐,似迟而实未迟,不可作迟缓解。缓脉往来和匀。缓脉乃平人无病之脉,亦即生理的现象,平人在休,以及年老好静的,往往见缓脉,并非病态。必缓兼浮,方属感风,缓而兼沉,多主里湿。

3、涩:迟涩不利,状如轻刀刮竹,似止非止。多主血瘀。

4、结:来缓,迟而时有一止,止而复来。结如绳子有结,用铜钱穿贯绳上,上下翻动,遇绳结必碍,虽流走快,但也必少有逗留。多为心律不齐、心律失常之脉。

5、代:迟而中止,不能自还,且止有定数,如四时之有禅代,不愆其期,故名为代。多见于早搏、联律。按涩、代、结、促皆有止之脉,往来迟滞,似止非止为涩,动而中止,不能自还,止而有定数为代,缓而一止为结,数时一止为促。

【简单的记忆法】

迟脉系统表

迟缓(生理的)

迟有歇止一一止而复来=结

迟有歇止一一不能自还=代

迟而滞=涩

四、数脉五种

1、数:一息六至,甚则六至以上。

2、滑:往来流利,滑而不滞,如珠走盘。

3、动:形如豆粒,厥厥动摇,两头俱俯中间高起,故短如豆粒。

4、紧:紧急有力,左右弹手,极似切绳(切绳比喻紧,亦比喻左右弹),与弦脉的端直如弦不同。张仲景云:"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之无常也"。

5、促:数而时有一止。前人形容它为"如疾行而蹶"是比喻跑快的时候,暴跌一跤的样子。

【简单的记忆法】

数脉系统表

数紧急如切绳=紧

数而流利=滑

数形如豆粒=动

数不整有歇止=促

小结:以上4类,已共计说明24脉。

另外还有3种脉,不属于上述4类的,前人称它为"别有三脉",是短、长和弦。

1、短:不及本位,来去缩缩,但与动脉不同。

2、长:过于本位,来去昭昭而长。

3、弦:长而端直,状似弓弦,推之不移,张仲景云:"脉浮而紧者,名日弦"。

小结:以上一共的27脉,除了缓脉(为平人不病),余者若干都是属于病脉,且都是单一的脉象。

下面是两种脉象加起来的,兼见的脉,一以显病情,一以审病所,如浮为表,紧为寒,浮紧并见,确知表寒。沉为里,数为热,沉数并见,确知内热。

兼见之脉都依此而推,为便利记忆,把李仕才四言脉诀摘列如下:

浮脉主表,腑病所居,

有力为风,无力血虚,

浮迟表冷,浮数风热,

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

浮洪虚火,浮微劳极,

浮濡阴虚,浮散虚极,

浮弦痰余,浮滑痰热。

沉脉主里,为寒为积,

有力痰实,无力气郁,

沉迟虚寒,沉数热伏,

沉紧冷痛,迟缓水蓄,

沉牢痼冷,沉实热极,

沉弱阴亏,沉细虚湿,

沉弦饮痛,沉滑食滞,

沉伏吐利,阴毒积聚。

迟寒主脏,阴冷相干,

阴冷为痛,无力为寒,

涩脉少血,亦主寒湿,

反胃结肠,自汗可测。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

有力实热,无力虚热。

滑司痰饮,满闷宿食,

里热气实,蓄血透逆。

弦主饮痛,拘急疝气,

头痛腹痛,往来寒热。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

细则气衰,大则病进。

浮长风痫,沉短痞塞,

洪为阳亢,紧主寒痛,

缓大风虚,缓细湿痹,

缓涩血伤,缓滑湿痰。

涩小阴虚,弱小阳竭,

阳微恶寒,阴微发热,

阳动汗出,为痛为惊,

阴动则热,崩中失血,

虚寒相搏,其名日革,

男子失精,女子漏血。

阳盛则促,肺痈热毒,

阴盛则结,疝瘕积郁,

代则气衰,或泄脓血。

这是各脉主病的大法,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然后灵活运用。

【补充知识】

1.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出身官宦之家,上海浦东惠南镇人。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

2. “四言脉决”始自东汉张仲景的平脉法,宋朝瞿嘉彦衍之,明朝李时珍删补,到李中梓又补其缺略,删其差讹,附加以注释。

另外,有脉的真假、隐伏、反关、怪脉、死脉等,分述如下:

1、真假脉:如热证脉涩细,寒证脉反鼓指。

2、隐伏脉:如中寒腹痛脉不出,外感风寒,将有正汗,脉也不出。前人云:一手无脉名单伏,两手无脉名双伏。

3、反关脉:正取无脉,反在桡骨之上,或见左手,或见右手。

4、怪脉:两手之脉,异如两人,或乍大乍小,迟数不等。又祟脉。

5、死脉:共有10种,前7种名曰七怪脉,后三种名曰三不治脉,见到了都是绝象。

【七怪脉】

1、鱼翔:沉候细静,浮候摇摆,前人形容它本息末摇,有上无下,如鱼游于水。

2、虾游:慢慢的来,忽然有一次跳跃。脉诀云:"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忽一跃"。

3、雀啄:来如鸟啄食,止而复作。

4、屋漏:如雨后檐漏之水,久时一滴。脉诀云:"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

5、解索:(亦作奇索)解索就是松绳子。来时乱如解索,乍疏乍密。

6、弹石:脉诀云:"弹石硬来寻即散"。

7、沸釜:来如釜中沸水,一无根脚。

【三不治脉】

1、偃:浮之小急如刀刃,按之坚大且急如刀背,其至数无准,无进无退。

2、转豆:即经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短实坚强,并无息数,真藏之脉。

3、麻促:如麻子之纷乱细微至甚。

更多中医临床医案,关注作者中医临床技术学习交流平台公众号: zLjxjp

如果觉得《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自学诊脉的干货! [一点资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