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婆婆化解分歧“三绝招”

婆婆化解分歧“三绝招”

时间:2018-07-01 19:46:37

相关推荐

核心提示:近日,一名重庆女网友在网上发帖晒她婆婆给她买的衣服,展示如今一种亲密如姐妹的新型婆媳关系,令不少网友羡慕不已。都说婆媳关系既微妙又难处,那部反映都市婆媳关系的电视剧《双面胶》,一播放就在网络

1重庆媳妇发帖晒沈阳婆婆买的衣物

核心提示:近日,一名重庆女网友在网上发帖晒她婆婆给她买的衣服,展示如今一种亲密如姐妹的新型婆媳关系,令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都说婆媳关系既微妙又难处,那部反映都市婆媳关系的电视剧《双面胶》,一播放就在网络上引发了都市家庭伦理话题的大讨论,《双面胶》也被女孩子们当成“经典的婚姻教科书”。

不过,也有一些婆媳关系,能把琐碎家常和微妙矛盾处理得当。一个发在天涯社区的帖子“晒千里之外婆婆寄过来的衣服兼谈处理婆媳关系”就展示了这样一种亲密如姐妹的新型婆媳关系。

衣服大多是婆婆寄来的

7月21日,生活在重庆的网友“秀DIY的马甲 ”在天涯社区发了一个帖子,她刚收到相隔千里远在沈阳的婆婆给她邮寄的几套衣服,心情愉悦的她将这些衣服拍成照片发到了论坛上。

“秀DIY的马甲”是一个老师,她和男友相恋一年后结婚,如今他们生活在一起已经四年了,她深感幸福的,除了和丈夫的恩爱外,还有婆婆对她如亲生孩子般的疼爱,这些让她对生活充满感恩。

“我衣柜里的衣服几乎全是婆婆寄来的。”“秀DIY的马甲”说,“不到50岁的婆婆,买YY(衣服)喜欢注重细节上的小情趣。”审美上的相投,让“秀DIY的马甲”感觉和婆婆如好友般的相知。

不会吧,婆婆给媳妇买衣服?

“秀DIY的马甲”的帖子吸引了喜欢时尚资讯的网友,婆婆给儿媳妇买衣服,没有代沟?有网友甚至怀疑这是一个推销衣物的网帖,是个吸引人的噱头。

面对质疑和对衣物的评价,“秀DIY的马甲”一边解释,一边继续“晒”她和婆婆的相处之道。在网络上,看多了“JP(极品)婆媳关系”帖的网友,在这个帖子里,关注的重点开始从“婆婆买的服装”转到了“婆媳关系”上。

网友“香柏慕”说:在论坛上尽看婆婆媳妇怎么掐(架)了,总算看到一对幸福的婆媳了。

不过网友“美眉美眉娘”对“秀DIY的马甲”晒出的幸福并不看好,她列出了三个条件:相隔千里没有发言权;结婚仅四年没有发言权;没有孩子没有发言权。她说:和婆婆住在一起,又有孩子,其中的苦乐就冷暖自知了。

${FDPageBreak}

好媳妇是怎么炼成的?

“秀DIY的马甲”眼里的婆婆,是一个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更尊重当事人看法的人。

她觉得婆媳关系要推己及人,先人后己。“秀DIY的马甲”总结出几点和婆婆的相处之道。

尽孝心。这一点,还是丈夫给她的启发。“秀DIY的马甲”家境比较优越,父母其实并不缺钱用。一次过节,丈夫第一次给她父母钱的时候,“秀DIY的马甲”的父母很感动,说“女婿比儿子还强”。

钱在这里,更多的是一份孝心,一份对长者的惦念。

“秀DIY的马甲”看到好东西也总是想到婆婆,她觉得婆婆和她的口味很相近,她送给婆婆的东西,婆婆会喜欢。

处理好钱的问题。“钱的问题是原则问题”,“秀DIY的马甲”说,如果原则问题大家都能愉快地处理好,一些家居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就更可以容忍和原谅了。她老公常说,想想父母还能陪你多少年?等他们哪天走了,想尽孝都没有机会了。所以,他们总是尽量去满足老人们的心愿。

提反对意见要委婉。“秀DIY的马甲”说她婆婆喜欢用清洗油烟的强力洗涤剂清洗很多东西。于是她让丈夫去提反对意见,自己则站在一旁帮腔,“最后轻言细语地告诉婆婆,他儿子我老公发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然后去商场给婆婆买回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清洁剂。”

“秀DIY的马甲”写道:婆婆既高兴于自己的儿子在结婚后突然懂事了(呵呵,家里宠儿嘛,以前哪会关心家里用什么清洁剂,对妈妈健康会有什么影响),又感动于我的体贴。

相互包容。丈夫是独子,三代单传。虽然婆婆很宠爱儿子,但每当他们夫妻俩有矛盾的时候,总是数落自己的儿子;而“秀DIY的马甲”的丈夫,在他父母面前,从来都是夸自己的妻子,不在背后说她的短处。

现在,“秀DIY的马甲”的公婆在重庆也买了房子,他们的新家和“秀DIY的马甲”就在同一个小区,可以“隔窗而望”,再过段时间,他们就要到重庆生活了。有网友说,“因为隔了千山万水,所以有矛盾也淡化了,有缺点互相也看不到了。”

距离近了,是不是矛盾就会多起来?面对这个问题,“秀DIY的马甲”笑而不语。网友“西西拂晓”说得好:“你会幸福,因为你懂。”

2儿媳妇被婆婆唠叨“瘫痪”

长期被指责 精神高度紧张又无处发泄

儿媳妇被婆婆唠叨“瘫痪”

今年35岁的张某因为家务琐事,长期受到婆婆指责。两年前,张某因为婆婆的唠叨而丧失了行动能力。经诊断,她患上了癔病性瘫痪。

9年前,来自宾县的女青年张某经人说和,同哈市一位盲人按摩师成婚。

婚后没多久,由于丈夫行动不便,婆婆便搬来和小两口一起生活。时间一长,婆婆发现儿媳妇终日在家中无所事事,也不外出赚钱。继而对儿媳妇越发看不顺眼,就经常数落张某。每天不停地让张某干这干那,还经常当外人数落儿媳不会操持家务。

的一天,刚被婆婆数落一顿的张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突然感觉全身麻木,双腿失去了知觉,随即瘫坐在地,无法站立起来。张某的家人立刻将张某送到医院,但奇怪的是,在医院给张某做了全身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张某的身体有什么异常。于是,张某只好和家人返回家中。张某从此只能坐轮椅行动。

今年春节后,张某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再次诊治。经医生仔细观察发现,张某的双腿虽然不能行走,在外力作用下也没有反应,但是在张某熟睡的时候,双腿偶尔出现跳动。经精神内科教授会诊确定,张某得了癔病性瘫痪。医生分析,这种瘫痪的病因有可能是张某长期受婆婆的指责,内心非常痛苦,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心里对婆婆的不满又不能发泄,导致双下肢瘫痪。

找到病因之后,医生开始对张某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张某的家人也改变了对她的态度。经过半年的治疗,9月,张某终于摆脱轮椅,恢复正常生活。

3做媳妇的“狡猾”之道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表达的是过去做媳妇的苦衷,现代社会新型的婆媳关系,已完全屏弃了传统的旧观念,但婆媳关系仍是许多女性关心且不能回避的问题。怎样融洽婆媳关系、与婆婆建立起亲情,从而让自己的小日子甜蜜而长久呢"?"

自己的母亲有时候都不见得好相处,更何况婆婆。可不管怎么说,丈夫的妈妈也是妈妈,我谨此献上几点与婆婆“过招”的宝贵心得供万分“委屈”的媳妇们参考。

对不同的婆婆,自然应当使用不同的“狡猾”招数。下面,先从最基本的相处之道谈起:

树立“爱乌及屋”的观点

不是“爱屋及乌”!丈夫和婆婆就像小乌鸦和老房子一样,你相中的只是一只“小乌鸦”,全靠老房子几十年的爱护,连根羽毛都没少他的。让你享受胜利果实,你还想上房揭瓦不成"?"有了这样的观念,你就能够做到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而且心中既无阴影也无委屈地不再要求她如何如何心疼你。这样,从你这里起头,家庭关系就会融洽。

看法与做法分开

有位大学同窗对我讲婆婆是怎样给她穿小鞋,怎么离间她与老公,怎么心胸狭窄、小市民,但到她家里一看,发现她们之间有说有笑的相当和谐。于是我不禁问起她是怎么回事,她笑着说:看法归看法,做法归做法。对婆婆就是有了天大的意见,我也当她是丈夫的妈就是了。比如说,任何做婆婆都希望得到媳妇的尊敬,因而即使你觉得她烧菜水平还在你之下,也不妨向她请教她的拿手好菜的做法;遇到困难时也别忘了征求一下她的意见,学不学听不听在你,关键是让婆婆获得一种心理平衡,日后她会少制造一些麻烦。

永远站在婆婆一边

这是无原则的重要原则,百试不爽!这需要一点高智商。一般来讲,婆婆很容易把媳妇看成“编外人员”,为了早日使婆婆接纳你,要更高更快更强地灌输给婆婆一些“迷魂场”,全方位地使她感到你甚至比她亲儿子还向着她。任何无伤大雅的问题都是婆婆有理,比如说,坚决拥护婆婆的营养方案,坚决不让富态的婆婆吃减肥药,做伯乐不容易,做个马屁精也难吗"?"关键是营造一种亲近、融洽的气氛,使她感到你应是他们中的一员。

演一些肉麻戏

并不是说在婆婆面前你和丈夫要过分亲昵,而正相反,这可是为人媳妇最应忌讳的一点。如果你和婆婆没有住在一起,你可以与丈夫在婆婆面前合演一些戏,让你的婆婆知道,你对她的宝贝儿子是呕心沥血的,什么好吃的好用的,你都不跟他抢,什么家里家外事你都抢着做。肉麻一点、夸张一点都不要紧。一旦婆婆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马上心疼你营养不良,辛苦劳累,巧克力成打给你买,家务帮你做。终有一天,婆婆会把你拉到一旁说:“你啊,不要把他宠坏了,让他自己动动手啊!”嘴巴这样说,心理却是甜丝丝的。

当妈妈的都偏心眼,看你怎么歪打正着。

替老公“示爱”

不时无中生有地“转达”丈夫对他妈妈的无限爱意。母亲是个奉献的职业,她绝不计较她会得什么,就是让她把心掏出来给儿子,她都是愿意的。但是男人粗心得很,总是口吐狂言或笨嘴拙舌。你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她忆苦,讲儿子养得多么不容易,陪她思甜,她的儿子是多么争气孝顺。这时婆婆心里会得意一些:你没有抢走她儿子!于是,她老人家反而会因为你的来到,觉得自己多了一份体贴和照应。

${FDPageBreak}

不要明辩是非

谁家的日子不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有多少事情是需要拿到圆桌会议上讨论的"?"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不要想在家里讲理。我承认,家事也有对错之分,但实在没必要弄出个所以然来。婆婆说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你就说对,你心里明白是从东边出来的就行了,没有必要当面纠正她,当面让她下不来台。在媳妇面前丢面子,可是婆婆最不愿意的事。

告状要巧妙

千万不要在两头说坏话,这样只会使你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母亲都有些溺爱子女,自己怎么骂都行,但决不准许别人讲自己孩子的坏话。所以在婆婆面前,即使你开丈夫的玩笑也要注意分寸,免得自讨没趣。如果你和丈夫吵架闹了矛盾,婆婆怎么劝你、替你数落他的不是,你只含着眼泪点头就是了,千万不要毫无心机地控诉起来,小心在你们婆媳之间埋下不快的种子。

更重要的一点是:切忌在丈夫面前中伤她母亲。关于如何利用丈夫在你和婆婆之间起到最佳作用,将另有专文介绍,因为此中奥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礼物重需不重贵

礼物是什么"?"就是表示出你是否真的观察到身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实用之物。送礼物不容易,但对于婆婆,礼物又是你们之间一种必需的润滑剂。婆婆难伺候的一个明证就是送礼物,送大了她会说你不会过日子乱花钱,送小了更要冒来自各方面说三道四的风险。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人的需要不是用钱多钱少可以衡量的,因此,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够体察到什么东西能够送到婆婆的“心坎儿”上。

比如说,婆婆虽然已是老年,但总还是女人,不妨送她一管她自己不好意思买,而一心向往的口红。你送的时候,一定坚持为她抹上,让她照镜子,然后赞不绝口。

你可以暗暗记下她最爱吃的食品,不时给她个惊喜。没有必要非在什么特别的日子才送礼物,随时随地想着婆婆的需要,比什么都能打动她的心。

适当示弱

旧社会的媳妇受尽了婆婆的欺负,可现在不同了,你又年轻又独立,她儿子好容易把你追到手,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如日中天,相比起来,婆婆却正是相反,所以她才会把你视作“竞争者”。心虚才会敏感,她和你计较,其实是她不肯示弱的表现。你不妨照顾一下婆婆的不良情绪,遇到什么明明是婆婆做得不好的事情,表现一下你已经服输,婆婆心气顺了,想必她也不会真的没完没了。

4八招让婆婆对你的好感升温

家庭和睦幸福才是第一位的不是吗?!转换思维——婆媳关系的难处,其实做媳妇的也应该自我检讨,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一、孝敬婆婆是应该的。

虽然婆婆没有养你,但是她养了你的老公,所以你既然爱老公,就要理解儿子对母亲的心情,就要和他一起尊敬他的妈妈,你也有父母,如果你的老公和你父母顶嘴,漠视,你会高兴吗?所以多给婆婆点笑脸,多陪她聊聊天。你对他的妈妈好,他自然也会对你的妈妈好。在我看来,书中的主人公丽娟其实是个很悲哀的人物,她人很好,但是嘴太不饶人,据理必争,这让平亚妈听了不舒服,平亚也会觉得不够尊重他的父母。

二、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

很早就看过这个对媳妇的忠告了。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她们有着传统的思想,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和老公过分的亲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你说,这是你的家,你愿意怎样就怎样,这是没错,但是家里住了老人,这方面还是应该要注意的。

三、出谋划策的时候要照顾老公的情绪

遇到涉及到婆家的事情,尤其是钱的问题,你总是要给老公出谋划策的,但是一定要顾及他的情绪,讲话一定要有技巧,尽管你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不要直接说出来,你要委婉的和老公讲道理,让她知道你愿意帮忙而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帮不上忙,并且要多些安慰的话再出谋划策。但是有些钱你是没有办法作主的,譬如公公生病,你即便不给钱,人家也一定要到处弄钱给爸爸治病的。所以既然无法逃掉,还不如拿钱时干脆点,而且表现出很愿意得样子,由你来交给婆婆,这样既讨得婆婆欢喜,老公又满意,日后也能多为你考虑。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媳妇们:孝敬公婆是应该的,不孝敬会让人家笑话的,连带孝敬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那除非是你钱多的不得了。

四、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唤老公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换个角度想,如果你的爸妈来家里住,你老公不停的使唤你做这做那,你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会以为女儿在家里很不容易,过的累。尤其在中国这种还存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婆婆看着你没事指使老公一定会不高兴的,儿子在家做不了主,居然被一个女人使唤,谁不会有抵触情绪呢?离开你婆婆视线后,你爱怎么使唤都行,只是,千万别让她看见。

${FDPageBreak}

五、多关心体贴婆婆的日常生活

无论你是虚心还是假意,表面的功夫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也会让你丈夫对你另眼相看。给自己妈妈买东西的时候想着给婆婆也买一个。多细心观察她的日常生活,冷了热了?想吃什么了?想做什么了?抽空满足一下她的愿望。除非她生病了,否则她花不了你们几个钱,大部分的婆婆爱儿子甚至爱过自己的生命,她也是希望你们过的幸福,不会大把花你们钱的,她年纪大了寂寞,你一点点的关心会让她记在心里的。

六、留点时间听她唠叨吧

很多媳妇对待婆婆的方式,是敬而远之,惹不起躲的起。可是对于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婆媳来说,躲是绝对躲不起的。那就干脆横下心吧,没事哄哄她,老年人嘛,都喜欢有人陪她聊天,有时间的话就听她说两句。她爱唠叨,就让她唠叨吧,无非就是儿子的那点事。讲讲抚养儿子的不易,儿子成长的过程,一边听一边随声附和两句:“妈你真是不容易啊,一定得好好孝敬您。”说点好听的怕什么呢?浪费几句口舌而已。做到做不到倒是次要的,说到倒是必须的,你要让她觉得,你和她是一家人,她有了你,是多了女儿,而不是抢了她儿子的女人。

七、丑话说在前头没有什么错

在你婆婆来到你家之前,你最好先和老公达成共识。没有和婆婆住之前,很多媳妇都觉得婆婆还是不错的,但是住到一起了却矛盾重重。首先要知道,在一起生活矛盾是不可能没有的,即便和自己妈妈在一起住有时也会有不高兴的时候,何况是婆婆呢?但是,有些原则性的事情,譬如:你没有办法早起,你没有办法天天做家务,你和老公生活中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等等,请你最好在婆婆来之前先和老公沟通好,让他事先把情况和婆婆讲一下。而且如果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是你实在无法忍受的,那请你不要忍受,让你的老公和你婆婆讲。丑话说在前面吧。

八、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在一起生活,婆婆和媳妇之间总是会有小的摩擦发生的,偶尔一句不中听的话,一件令你不高兴的事,过去了就过去吧,别总记挂在心里。如果自己的妈妈说你,你一定两天就忘了。某种程度上,婆婆都是有点家长的味道的,可能有时爱教育一下你,愿意听就听两句,不愿意听就当作没听见,再大不济和她辨辨道理。辨完也就罢了,和和气气还是一家人,摆冷脸决不是好办法,你老公为难不说,婆婆还认为你不懂事,你自己呢心里还生气,不是原则性的大事,都别太斤斤计较。

当然,我想提醒的是,能不让公婆住进来是最好的,因为很多矛盾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如果没有办法一定要住进来,那就要做好心里准备,不能只从自己的心情出发了。我写这些也不是说矛盾是媳妇的错,只是上网、看书的大都是做媳妇的,我们不满也好,委屈也好,生活总得过下去,与其抱着难受的心情生活,不如从自身做起改善关系。能怎么样呢?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5婆婆化解分歧“三绝招”

讲述网友“家有小嘟”

嘟嘟一出生,一家人都手忙脚乱。从出生那天算起,他整整哭了一百天才安静下来,俗称“百日哭”。婆婆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只得抱在手中左抖抖右摇摇。也许是自己当时也心烦意乱,我对婆婆大声说,“你这样不停晃荡,宝宝会脑震荡的!”婆婆什么也没说,轻轻地放下嘟嘟走出我的卧室。

那天嘟嘟特别乖,似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哭也不闹,我却在这片静寂中读懂了婆婆的良苦用心。事后,婆婆再也不抱着嘟嘟晃荡,从她脸上看不出半点不愉悦,而我的心里却是深深的自责。

嘟嘟满三个月的时候,我重返工作岗位。原本想请保姆给婆婆添把手,但勤俭的她却舍不得让我们花钱。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婆婆努力地从电视和周围的新事物中汲取知识,就像当时为了能和我更好沟通,认真地学普通话一样,只要是适合嘟嘟的儿歌、歌谣、歌曲,她都会一首首地记在心里教会嘟嘟。

如今不足2周岁的嘟嘟,在奶奶的悉心照顾下,身高、语言、智力发育等方面都超越了同龄人。看着健健康康、活泼可爱的儿子,我打心眼里感谢婆婆。有时我会为婆婆买身新衣服、添双新鞋子,这是她的无私付出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勤”字经:教宝宝学儿歌婆婆自己先背诵

讲述网友“毛毛”

婆婆不怎么会讲普通话,可为了能与我更好地沟通,一大把年纪的她开始跟我学,从一开始的不标准到现在基本能交流,婆婆这么坚持下来的动力是她的宝贝孙女。

生完孩子我辞职在家,虽然也算是全职妈妈了,但孩子主要是婆婆帮忙带,我得以清闲许多——每天主要就是买买菜、上上网,偶尔帮婆婆搭搭下手。

孩子断奶以后,婆婆就经常催我去上班,“你想出去尽管出去,想上班就去上班,孩子有我带就可以了”。 每次听到别的小朋友会说新儿歌了,会讲新故事了,婆婆总是凭她的能力记下来回头再教宝宝。

尽管我呆在家的时间也不少,但说实话,自己是比较懒的,宝宝学会的本领基本都是这个勤快朴实的奶奶教会的。现在我有时出门好几天回到家,女儿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依恋,反倒是奶奶离开一会,女儿就会拉着我到处找。

虽然我们做不到像母女一样的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其实心里一直想对婆婆说:“妈妈,你辛苦了,谢谢你!”

“柔”字经:总能让哭闹的宝宝平静下来

讲述网友“丁丁”

婆婆离开我们已经9天了。生命有生死,万物有枯荣的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当自己真正面对的时候,才觉得这么无力。

对婆婆真正的认识,还是在亮出生以后的事。亮一出生,婆婆就第一时间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到福州为我们料理家务。还记得坐月子的我烦躁不安,经常拿吃的东西来发泄。而婆婆却总是不厌其烦地满足我的要求,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

亮继承了我的急性子,没有达到目的总是爱发脾气。尤其是还未学会说话之前,我们常常对着哭闹不止的亮手足无措,只有婆婆似乎听得懂亮的哭声,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每每哭闹,在奶奶面前就能很快地平静下来。

“遇到矛盾退一步,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多一点尊重和关心”是我们相处的秘诀。在带亮的过程中,我和婆婆一直有着共同的话题,我的育儿经验来自书本,而婆婆的来自实践。婆婆总是很尊重我,亮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都会事先来征求我的意见,一直以来我自以为育儿经验丰富,但当一个人面对的时候,才发现理论与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是婆婆让我在育儿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直到生病的时候,婆婆还再三提醒我,带孩子一定要耐心,孩子不知道对错,不能性急。如今2岁的亮在爱的呵护下已长成了一个温和的小男孩——调皮但不跋扈,斯文又不失天真,聪明又不失活泼。亮的身上有太多婆婆的影子,感谢婆婆在亮成长过程中的付出。${FDPageBreak}

专家有话说

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经历、价值观、知识水平的差异,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因而,在许多家庭,老人与年轻的父母之间会因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

年轻父母跟老人要如何合理分工?产生分歧时该如何化解?对此,早教专家总结了三条化解原则。

感情通,则道理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婴师游会泳认为,年轻的父母和祖辈们应该相互理解。“双方互敬互爱,出现问题时才能共同商议,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而不是互相责怪推卸责任。”

“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态度上一定要保持一致,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不一致,往往会使教育者的影响力相互抵消,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尤其是当出现两代人之间彼此否定对方的情况时,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在分不清谁对谁错的情况下,孩子往往是倾向于偏袒自己的一方,久而久之就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福州旺婴妈妈亲子园负责人许威威说。

游会泳也认为,两代人最好能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对孩子要求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学会用事实说话

“如果年轻的父母认为老一辈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光讲道理是不够的,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许威威建议,年轻父母平时多看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案例来说服和影响老一辈,还可以多带老一辈人去参加一些早教知识讲座。

许威威特别指出,在孩子在场时,年轻父母不要轻易指责老一辈,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可以事先告诉老一辈你将如何去做,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当你的态度是认真的,目标是明确的,相信老一辈也不会轻易给你泼冷水。”

给孩子充分安全感

父母匆匆离家,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时,可能会忽略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游会泳提醒年轻父母,在托付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已经和祖辈有了比较深的感情;不要过频更换孩子的照料者;孩子哭闹不安时,父母不要急于离开,别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隔代教养一定只是父母亲自教养的辅助形式,父母在孩子的教养方面不可推卸。年轻父母应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承担起育儿的责任。”

如果觉得《婆婆化解分歧“三绝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