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育儿:父母别吝啬 别只做名副其实的家长 万能钥匙是它

育儿:父母别吝啬 别只做名副其实的家长 万能钥匙是它

时间:2023-06-10 04:03:13

相关推荐

“育儿万能钥匙是它+父母别吝啬+也别只做名副其实家长” 在当今社会,育儿之道被视作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孩子未来的成功之门。然而,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父母应该不吝啬地用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引导他们成长。除了陪伴,父母也不应该仅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长,而是要充分展现出关爱、理解和尊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因此,育儿的万能钥匙并非简单的方法技巧,而是包含了父母情感上的投入和陪伴,以及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关注。只有在这种全方位的关爱和引导下,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科技水平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无孔不入的信息碎片,大到国际关系、世界金融,小到居家生活、柴米油盐,只要打开电脑或智能手机,信息便扑面而来。

正如《连线》杂志高级制作人、《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所说:“与其说互联网是一种技术革命,不如说他是一场社会革命。”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各种信息,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认知,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各种“指引”下,家长们似乎已经“慌了”,不知道哪种教育方式才是金科玉律,哪种教育方式才是那把“万能钥匙”。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纠结教科书式的大道理,却忽略了,生而为人,最独特之处便是感情。道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基于情感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毫无可取之处。

讲道理,还是讲爱

1、亦师亦友

小虎的爸爸妈妈一直秉承一个育儿信念:男孩子一定要能吃苦、勇敢、坚强、独立。平时与大家聊天,谈论育儿之道,便处处透露出对孩子的“严格教育”。

很难得的是,夫妻二人的教育理念出奇的一致,爸爸对小虎的各种高标准、严要求,妈妈也点头称是。

小虎今年5岁,明年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但是他却很难融入集体生活,这件事一直是夫妻二人心中的一个刺。

小虎从小就是一个活泼的孩子,特别爱笑,小孩子嘛,也难免喜欢和爸爸妈妈撒娇。但是,小虎的爸爸妈妈却从来不会对小虎的撒娇作出回应。在他们心中,男子汉就是要顶天立地,独当一面,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

因此,每当小虎想要爸爸妈妈亲亲抱抱的时候,总是被冷冷的拒绝,他们会很严肃的告诉小虎:“你是一个男子汉,不应该像个柔弱的女孩子一样,长大以后没出息。”

有一次,小虎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起了冲突,小朋友把小虎一把推到,摔在地上。小虎看着远处的妈妈,一直哭,一直哭,边哭边对妈妈喊:“妈妈抱抱,妈妈抱抱。”

可是小虎的妈妈纹丝未动,对小虎说:“你是男子汉,想找妈妈就自己站起来,自己走过来。”小虎又大哭了一会以后,见妈妈还是不过来,就自己拍拍衣服,擦擦眼泪,站起来走到妈妈身边。

一次又一次的被父母推开,小虎的内心慢慢起了变化。幼小的他无法理解父母的用心,他只知道在自己需要关心、需要爱、需要被保护的时候,无法在父母那里获得温暖和安慰。

小虎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来越敏感,他的情绪变得无法稳定。

世间事,物极必反。

小虎父母的初衷是可以被理解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在长大以后成为眼光、正直、刚强的男子汉。道理没错,方式错了。

正如复旦大学教育系著名教育学家于漪所说:“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家长,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严师,又是孩子的知己。”

2、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不可否认,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其中有快乐、悲伤、挫折、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历这些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而成长起来的。

成年人在成熟成长以后,往往都忘记了自己在孩童时代所渴望的东西。

在我们为人父母后,如果想很好的和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首自己的童年往事,问问自己,在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最渴望什么,我最希望从父母身上得到什么。

不要避重就轻,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从而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诚然,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心路历程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孩子的想法是很简单、很纯粹的,他们无外乎是渴望来自父母的关爱,如此种种。

作为父母,在看过了无数的育儿经典以后,不要忘记初心,我们并不是为了照本宣科的培养出一个流水线作品那样千篇一律的“优秀”孩子,而是要用心和灵魂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孩子支撑和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在复杂的社会中成长和生存。

缺爱的孩子未来会怎样?

1、 爱缺失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家长

育儿并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和教导,其实是双向的互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们也得到了升华和成长。

如果对孩子付出的爱是不足够的,说明家长的内心世界也是缺爱的、贫瘠的。正因为自己的匮乏,导致无法给予更多,只能用一些条条框框的大道理建立起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纽带,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长。

想改变这一切,唯有做父母的用心改变自己,以身作则。让自己首先变成一个阳光、富有爱心的人,才能够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缺爱的孩子,内心敏感自卑,无法很好的融入集体,大部分人都患有社交障碍症。

在他们内心深处,自己是不被别人认可的,只有安安静静的做自己,或者一味的去迎合别人的想法,才能够为自己找到一丝安全感和存在感。

缺爱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反复求证,自己在别人那里是被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勇敢的与人交往,产生联系。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句话经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是也能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付出和得到的辩证关系。生活是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如果你想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那么生活也会反馈给你同样的结果。

身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肩负重任,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下一代,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我们的后半生。多少教育失败的案例,用沉重的代价告诉我们,今日的偷懒、不负责任,换来的就是明日的苦果。

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父母应当用爱和包容充分滋养他,不要过于纠结书本上的“道理”,更不要一意孤行的用非常片面的方式去处理“教育”这件大事。

在孩子的世界中,三观的建立并不是父母一朝一夕,只言片语就能够成功,而是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携手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位地位显赫的名人性格进行剖析与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他们都拥有三种非常优秀的品质:第一,性格坚韧;第二,绝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点滴积累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前进;第三,拥有绝对的自信,不自卑。

这三种人格的形成前提便是——不缺爱。只有确定自己是被别人爱着的人,内心才会拥有巨大的能量和自信,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知道如何趋利避害,坚持到底,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底气。

人,最先应当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为人父母不易,我们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变得优秀。相信每一对夫妻,每一位父母亲,都不会有意让自己的孩子走向歧途。

就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一位母亲说的话: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但是往往因不经意间的目的性过强,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方向,也让自己失去了方向。当你觉得迷惘了,觉得无助了,不必惊慌,不必抓狂。

沉下心来,不要让教条主义捆绑了自己,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过日子,都没有那把“万能钥匙”,都要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摸索和努力,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如果觉得《育儿:父母别吝啬 别只做名副其实的家长 万能钥匙是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