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教养孩子的关键:了解育儿心理学 控制发怒与发狂

教养孩子的关键:了解育儿心理学 控制发怒与发狂

时间:2021-08-16 05:03:19

相关推荐

育儿心理学是现代育儿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发育,更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行为习惯养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发怒发狂时,往往会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感到无所适从。 教养孩子需要基于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而非情绪或者蛮力。育儿心理学通过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为家长提供了更有效的教养策略。合理的规划和处理孩子发怒发狂的行为,有助于促进孩子情绪的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帮助家长保持理性和耐心。 因此,对于孩子的愤怒情绪管理,了解育儿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育儿心理学知识,家长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促进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做智慧型父母,不但爱孩子,更要知道怎么去爱才是对的,了解育儿心理学,学会正确爱孩子,和铄妈一起做优质父母!

镜头1: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一切都忙碌了起来,妈妈心情愉悦的忙着给亲爱的宝宝做好吃的,仔细研究着精美的食谱,看着可爱的食物造型,妈妈会心一笑,就做这个,宝宝肯定喜欢。马上起身收拾新鲜的食材准备发挥自己超人的厨艺了。忽然听到”砰“!很大一声玻璃碎掉的声音,放眼望去,玻璃奶瓶打碎在地,看着打碎在地的奶瓶,妈妈怒火中烧,做美食的心情瞬间被破坏,对着孩子大声吼道:”看,打碎了吧,看以后拿什么喝奶?以后都别喝奶了!”,孩子显然被突然脸部扭曲的妈妈吓坏了,他毕竟才11个月大,惶恐,茫然不知所措,呆呆地望着妈妈!

妈妈强忍怒火,继续忙碌地给孩子做好辅食,五颜六色的蔬菜搭配蛋黄,好不诱人,满心欢喜,觉得宝宝一定会爱吃,端给宝宝的一瞬间妈妈脸上洋溢着微笑:“来,宝贝儿,吃饭了”。谁又想到“啪啪”两下,孩子反手一扣打翻饭碗,美味辅食连同漂亮的小碗一起摔碎在地,想着摔碎奶瓶还不算,自己辛苦做的饭菜孩子还这么不珍惜,妈妈再也忍不住:“别吃了,以后都不要吃了“,扬长而去,剩下妈妈震耳欲聋的大喊,和宝宝大哭不止的声音长久回荡于屋檐下……

镜头2:记得的那场雪,银装素裹,整个世界纯净的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孩子兴奋地边说边跳:”妈妈,我要出去玩雪啦“。”站住,不能出去,外面多冷啊,感冒怎么办?”孩子话音刚落,妈妈厉声阻止。“我穿暖和点,就玩一会”孩子恳求着。“不行,就是不行,快,写作业去,立刻,马上!”。可怜的孩子就这样被剥夺了与雪共舞的绝美机会,只剩下望雪兴叹!

转眼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孩子按耐不住久违的兴奋心情,跟着妈妈来到漂亮的公园玩,孩子一会摸摸潮湿的泥土,感受春天的气息。一会脱下鞋子,光脚踩在光滑的鹅卵石铺的小路上来回走啊跳啊,身心愉悦。一颗颗漂亮的鹅卵石触碰着孩子柔暖的脚心,舒服极了。“你干嘛呢?快穿上,多脏啊,快点穿上”。远处传来妈妈厉声地喊叫。孩子扫兴的穿好鞋子,感觉一整天都开心不起来了,瞬间对美丽的花园失去了一切兴趣,呆呆地望着天空……

镜头3:周末幼儿园终于放假了,孩子忐忑的拿回上周的考试测验成绩单,红红的“60”分,妈妈迎面走来:“来,我看看,怎么又是错这么多,这些题,给你讲了多少遍了,还错,你是猪脑袋吗?是不是不打你就不长记性啊?”“妈妈,我错了,别打我!”孩子哀嚎着,带着哭腔回到自己房间,看着自己的错题,呐呐自语:“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离开这里?”……

亲爱的90后,80后父母们,不知道以上的场景有没有在你家宝贝身上出现过,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你是个优秀的妈妈。那如果你家里时常上演,那得好好看看铄妈这篇文章了,铄妈带你解析育儿路上孩子的心理发育历程,助长孩子身心健康,0距离接触权威科学理论之“育儿心理学”。做更好的父母,做不断成长的父母,做孩子坚实温暖的臂膀,大声告诉孩子:“我爱你,我会正确爱你,让你快乐幸福!”。的确好妈妈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权威的科学理论“育儿心理学”,重视孩子身心健康,走进孩子内心,根据孩子各年龄段的突出特点解析孩子出现的所谓的“不正常”行为,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其活动规律。

接下来咱们用“育儿心理学”理论知识解释以上镜头中的场景问题。

场景一、涉及到1岁前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还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想要或者抗拒什么都会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妈妈们要规律的喂养,及时换尿布,哭的时候立即安抚,平时辅助孩子做些感知训练以及促进孩子大运动发育的练习都会最大程度满足1岁前孩子的需求。所以1岁前的孩子手臂各身体关节的力量还不是很有强大,拿握东西难免会出现失误,这再正常不过;到了饭点,孩子出现抗拒进食,是告诉妈妈“我还不饿”,但妈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孩子到了该进食的点了,迫不及待开始喂饭,塞饭,甚至强迫吃饭。难怪孩子会一把打翻饭菜。妈妈们要知道孩子有自己的“饮食生物钟”,也许上个时间点吃的饭孩子还没来得及消化呢,这时可以增加孩子的运动量,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都可以促进食物在肠胃中的消化的。所以,妈妈们,遇到这种情况,切记,不可吼叫孩子,尤其是1岁前的孩子!那么小小的孩子,父母的一点情绪波动都会对他们造成天崩地裂的震慑感与恐惧感。所以,你忍心吗?

场景二、涉及到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桎梏了孩子的天性,剪掉了孩子想飞翔的翅膀。

网上有张图片很热门,铄妈找找。配文是:“你剪掉我的翅膀,却想着让我去飞翔”

一些妈妈对孩子的安全问题非常焦虑,担心孩子会生病,天气冷点儿就不让下楼玩,有点危险性,坚决避免参与。这些过度的担心只会禁锢孩子的天性。要知道,我们没有力量去保护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也要给孩子受挫的机会。孩子自打一出生就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也是孩子认识探索这个世界的开始。下雪了,多美丽的景色啊,多少诗人谱写出诗歌来赞颂这个季节的美。天冷,没关系,多穿点啊,一会孩子就会追着雪花全身冒热汗的,再和孩子一起堆个雪人,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多好!再者让孩子享受雨后泥土的气息,感受鹅卵石踩在脚下的舒适感,感受春天的气息,多好!弄脏衣服了,弄脏脚了,回家洗洗就好啊,为了不弄脏而让孩子丧失了纯真的探索欲,丧失独立判断思考能力,失去对美好的追求,岂不可惜!家长慎行!

场景三、恕铄妈直言,这是一种最低能的父母行为。涉及到不顾孩子尊严,随意打骂孩子,过度挑刺批评谩骂侮辱孩子。

孩子是你亲生的,你忍心让孩子身心受苦!中国传统的“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有严重的不合理之处,并且存在巨大的教育隐患!有的人说,这叫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大错特错!教育心理学讲,挫折教育范围在家外部,家永远是孩子受到家外面的委屈后的“避难所”,是孩子有勇气面对外部困难的唯一温暖的地方。如果家这个唯一的场所也让孩子抬不起头,你想过后果吗?你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会让孩子觉得,以后有人再骂我,我都会坦然面对。相反会增加孩子的忧虑,打击孩子的自信,会让孩子觉得“大家都不喜欢我,妈妈不喜欢我,这个世界不喜欢我”的偏激危险的想法。助长以后孩子长大的暴躁暴怒性格,甚至出现报复社会的行为!

“打孩子”是最无能家长的表现,这不管是身为教育者还是监护人。是最要引起重视和更改的地方。

请记住:你无形中的打击,是孩子自尊心上的刻刀!

你的嗤之以鼻,吹毛求疵,谩骂侮辱。是来自亲人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

“做成这样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

“不打你不成器,是吧?”

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也许有时说不出好听的话而已。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否定,会让他们的脆弱内心经历着深深的挫败感、失败感。

在无形中毁掉了“自尊自信”这座大厦的基石。低自尊,低自信的孩子,往往对自己有着低认知——“我不行”,“我没用”、“我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铄妈管这叫“自毁式无能”。

家长们,教育者们,停止你们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言论与不当行为吧。教育心理学,真心希望你们能去拜读,那么更多孩子会变得更好!

铄妈馨语:我们爱孩子,无私奉献,但我们更要做智慧型父母,不但爱孩子,更要知道怎么去爱才是对的,了解育儿心理学,学会正确爱孩子,和铄妈一起做优质父母!

如果觉得《教养孩子的关键:了解育儿心理学 控制发怒与发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