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招生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招生

时间:2023-11-30 20:08:17

相关推荐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招生

#锦州头条# 最新解封!锦州高新区(松山新区)原静态管理的部分楼栋解除静态管理!于11月8日凌晨6时开始

一、静态管理风险区范围

小区和楼栋(8个):

1.宝地城C区11、12、13号楼

2.典逸心洲三期

3.锦绣天第E区15号楼

4.府畔花园小区

5.状元城小区

6.吉祥里小区

7.德富里小区

8.吉祥新家园小区

单元(3个):

1.锦绣天第C区25号楼三单元

2.书香门第62号楼五单元

3.永和国际47号楼五单元

其中,宝地城C区、锦绣天地E区除以上楼栋和单元之外的其他楼栋单元解除静态管理。

二、静态管理风险区要求

须继续实行静态管理的局部风险区域要继续严格按规定执行相应管控措施。

1.静态管理风险区实行封闭管理,所有人员在划定区域内流动,落实好不聚集、戴口罩、一米线、不跨区域流动等措施。

2.静态管理风险区内实行24小时巡逻值守,对进出静态管理风险区实施交通管制,车辆和人员执行“只进不出”要求。承担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应急抢险、医疗救治、民生保障、值班值守等任务的工作人员一律持有效证件出入,其他车辆和人员严禁通行。

3.静态管理风险区内各类营业场所、门店一律暂停营业。

4.静态管理风险区内人员按照“每日一检”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根据核酸检测情况和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检测期间确保应检尽检,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5.静态管理风险区要强化个人防控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主动参加全员核酸检测,主动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减退等异常症状及时向属地社区报告,不要自行购药服药。

6.区防指将依据风险等级变化等情况每日研判,及时解除符合条件区域的静态管理。

目前,我区能够充分保障静态管理风险区的物资供应,确保配送零接触,保供体系健全,就医渠道畅通。请广大居民安心居家、服从管理,如有就医、购物等特殊需要及时联系所在社区,密切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信息,不恐慌、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如拒绝配合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履行疫情防控的法定义务,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追究责任。

三、解除静态管理区域要求

解除静态管理区域要严格按照锦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1月6日发布的《锦州市关于有序解除主城区临时静态管理的通告》要求统一执行。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继续保持高度警觉,自觉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配合高新区疫情防控工作。

锦州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11月8日#锦州#

#锦州头条# 锦州高新区(松山新区)某小区居民郑某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给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重大风险。经查:10月30日,身为保供工作人员的某供暖企业职工郑某,违规使用政府发放的车辆通行证(仅限于疫情期间因工作使用),私自驾车带着妻子离开居住的锦州市高新区某小区到其他区域取货送货,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风险隐患。#锦州#

#锦州头条# 今天立冬了,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来自锦州市松山区桃园小区业主呼声吧……#锦州#

整治环境,拓宽道路,锦州松山新区这片违建被强制拆除了……[赞]#锦州#

最高法:这个案例很典型!

4月2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行政协议诉讼典型案例,韩某某诉锦州市松山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办公室不履行预征收行政协议案入选。

基本案情

锦州市松山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办公室(以下简称松山征收办)发布《政协周边房屋征收补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该地段采取预约式征收方式,征收人与被征收人订立附生效条件的预约式补偿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预签约比例达到70%以上,所订立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生效,该地段正式征收。

韩某某与松山征收办订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产权调换安置预签约协议书》(以下简称《预签约协议》),对搬迁费、临时安置费、附属物补偿等作出约定,并约定安置回迁住宅,协议第七项规定,“本协议在预签约达到_%时即生效”。《预签约协议》订立后,因未达到70%签约条件,该地段未进行征收。韩某某提起本案诉讼,请求松山征收办履行《预签约协议》,并赔偿其各项经济损失。

裁判结果

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锦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房屋征收主管部门可以组织被征收人根据预评估结果、征收补偿方案,预先订立附生效条件的补偿协议。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预签协议的签约比例决定是否作出房屋征收决定。预签协议的签约比例由市、区人民政府确定。韩某某与松山征收办订立的《预签约协议》属于附生效条件的协议,虽然协议内容中没有约定预签约比例,但是在《政协周边房屋征收补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签约比例应达到70%,因该条件未成就,《预签约协议》未生效。一审法院遂判决驳回诉讼请求。韩某某不服,提起上诉。

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锦州市松山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政协周边房屋征收补偿实施方案》,明确该地段采取预约式征收方式,该方案以公告的方式发布,对所有被征收人具有法律效力。房屋征收补偿的预签协议的签约比例已经确定为70%,可以作为本案争议的补偿协议行为的依据。经查明,预签协议的实际签约比例应为25.4%。因此,《预签约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预签约比例未达到70%,该协议未生效。二审法院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典型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在不与法律规定相冲突的前提下,行政协议当事人可以约定行政协议的生效条件。如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所规定的行政机关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订立的协议,属于典型的附生效条件的行政协议。本案所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亦属于此类行政协议。

实践中,对于协议相对人就生效条件尚未成立的行政协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存在不同观点:一是以行政协议对协议相对人权利义务尚未产生实际影响为由裁定驳回起诉;二是依法认定生效条件不成立时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由于生效条件是否成立需要进行实体审查,且协议相对人提起的诉讼请求可能并不直接涉及生效条件是否成立,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可以提前定分止争,获得更佳的裁判效果,因而本案采取了第二种观点。协议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约定生效条件,以明示或默示方式体现在行政协议之中均可。本案中,生效条件虽未直接明确地写入补偿协议之中,但因补偿方案对生效条件作出明确规定,且其系订立补偿协议的主要依据,可以推定协议当事人知晓且认可补偿方案规定的补偿协议生效条件。

对于此类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重点审查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生效条件是否成立、生效条件未能成立是否具有归责于协议当事人的原因等。对于因不具备生效条件而不具有效力的行政协议,协议当事人要求履行协议权利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来源:辽宁高院微信公众号

一直认为锦州有: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现在的开发区,高新区,滨海区,松山新区是什么?不懂

萨尔浒之战后,袁崇焕出关考察后上疏:“钱粮充足,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为何后来还要掏空家底打造宁锦防线?

16,不愿再坐视后金快速发展的明朝集结20余万精锐,兵分四路前来讨伐后金,却被只有6万人的努尔哈赤打得惨败,只有一路走得慢的李如柏部侥幸撤退,其他几路被后金全歼。

此战是明清战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战后,基本标志着明朝在辽东战场完全丧失战略主动性,保全整个辽东已经成为幻想,明朝君臣想得是到底是放弃整个辽东,还是部分放弃,在哪里构筑防线抵挡后金有可能的再次进攻。

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军队已经开始有向辽西运动的趋势,这让明廷极为震动,这时一个刚到兵部任职的一个小官不经上司批准,一个人骑着马离开京城来到山海关外考察地形,然后策马回京,向天启帝上疏:“只要能够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此人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袁崇焕于萨尔浒当年考中进士,被任命到福建一个县当知县,如今刚被调任到兵部,本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然而他的这封上疏,无异于给满朝君臣打了一针强心剂,朝中大臣都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再次破格提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这是明朝时期对山海关重金打造的效果,从明朝洪武到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而成的东北防御军事要塞。

尽管山海关是明朝的底气所在,但是如果只有这一条防线,那意味着后金突破山海关则京畿不保,所以明朝还是希望能够在辽西走廊拉起一道防线。

当时明朝在辽西的广宁(北镇)也是重要的据点,然而16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占了广宁,明军再次损失惨重。

广宁的陷落让山海关外的屏障不再,如果任由后金进入辽西走廊,则浪费了长达180公里的战略缓冲区,其实在明朝初年,为拱卫山海关,朱元璋曾在辽西走廊设立了一系列的卫所,如今大多衰败了。

如何再给山海关设一道防线成了明朝君臣关心的头等大事,蓟辽经略王在晋就认为应该在上海关外四公里的八里铺再建一道关墙,形成“双保险”。

但是大学士孙承宗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花那么多的钱再建一道新的山海关,不如重建宁远城,这样花钱一样,却能够守住整个辽西走廊,天启皇帝最终任命孙承宗为辽东经略。

在孙承宗的主持下,耗时三年,明朝便打造了以宁远城为核心,长达一百多公里长的堡垒群,到1625年夏,明朝再收复塔山、松山、锦州、大小凌河等城后,又继续筑城,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先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最终形成了宁锦防线。

1925年秋,孙承宗因柳河战斗失败被阉党抓住把柄进攻,被迫退休回家,信任辽东经略高第认为山海关防线向外推得太远,导致“蓟镇单弱”,打算放弃宁锦防线,把山海关外的所有军民迁入山海关,以充实蓟镇的力量,孙承宗数年努力差点毁于一旦。

关键时刻,还是袁崇焕挺身而出,坚持不撤,据理力争,强烈表示“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

后金也在此时跃跃欲试,准备对明军再次发起进攻,对于孙承宗修建的一系列城防,努尔哈赤也打怵,因为后金善于野战而不擅长攻城。

1926年,努尔哈赤率军来袭,此时袁崇焕孤守宁远,却并不畏惧,他创造性地将西方的舰载火炮搭建在城墙上,用此来轰击进攻的后金部队,在袁崇焕的炮火猛击下,后金军队不得不撤退,是为宁远大捷,努尔哈赤也在这次战斗中损伤,并于第二年去世。

努尔哈赤死后,即位的是一个更有野心的皇太极,皇太极为巩固汗位,打着替父报仇的旗号再次来攻锦州和宁远,却依然没有成功,不得不撤退。

从宁远两次抵挡后金的情况来看,已经证明宁锦防线的价值,于是明朝开始大力构筑山海关外的诸城,明确了“凭坚城、用大炮”的防御战术,并提拔袁崇焕为辽东巡抚,主管辽西的防务。

然而防线是死的,战线是活的,皇太极见无法突破宁锦防线,便从遵化入关进行劫掠,先后多次劫掠过后,明朝北方经济遭受严重损毁,但是清军想要突破宁锦防线还是有点困难。

一直到1644年李自成逼近京城,崇祯下令吴三桂入关勤王之前,清军都始终没能从正面突破宁锦防线。

为什么很多人又说构筑宁锦防线是明朝最大的错误之一呢?

那就是因为打造这条防线几乎掏空了明朝的家底,自16明朝开征“辽饷”,每年520万两,而到了1637年更是高达1020万两,直接压得明朝财政喘不过气来。

恰好明朝末年天灾不断,政府又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而在这个过程中,被明朝当作宝贝一样的山海关直到明朝灭亡都未起到过任何的防御作用,大家认为明朝应不应该修筑宁锦防线呢?

1643年,曹变蛟宁死不降,被清军处死。松山守军八千余人,以及一百多位将领,无一幸存。“袭营之战”,明军在格斗中击败八旗精锐,战斗力很强,无奈大势已去,曹变蛟无法力挽狂澜。

曹变蛟,明朝名将,骁勇善战。黑水峪之战、潼关之战,曹变蛟都是前锋,擒拿“闯王”高迎祥,李自成被打残,仅剩18人而已。

论作战勇猛,明末清初,曹变蛟首屈一指。长达27天的交战,曹变蛟一路追击李自成,从未脱下铠甲,怎一个“猛”字了得。

曹变蛟对战清军,表现更加抢眼,若非崇祯指挥失误,松锦之战就是另外一番模样,明清历史走向也会发生改变。“袭营之战”,曹变蛟距离成功,一步之遥。

1641年,清军加紧围困锦州、松山、杏山。清军此次围城,兵力7万,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负责,与祖大寿交战。

清军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挖掘战壕、修筑堡垒、建立栅栏,将锦州重重包围。战壕,挖掘三道,每一道都重点布防,准备打持久战。

崇祯召开廷议,决定派13万兵马救援锦州,以洪承畴为主帅,曹变蛟、唐通、马科、左光先、白广恩、杨国柱、吴三桂、王朴等八位总兵追随。

洪承畴善于用兵,也熟悉明清双方的情况,主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破除清军的“围点打援”战术,打通锦州内外联系。

明末糟糕的财税体系,难以支撑洪承畴的计划。洪承畴需要一年时间,准备一年的粮食、物资,方可出关迎接战斗,崇祯坐不住。

陈新甲、张若麒一再催促,洪承畴害怕被治罪,只好冒险出征。明军仅仅携带三天的粮食,便朝着锦州出发,与清军战斗。

黄土台、松山、杏山,成为明清交战的主战场。明军以“车营”突击,将士依托火炮作战,清军连战连败。多尔衮非常着急,几天不下马,这是他无法生育的重要原因。

多尔衮招架不住,清军连连后撤,明军苦于缺乏精锐骑兵,没能一鼓作气,歼灭撤退中的清军。如此,清军不断后撤,却安全扎营。

明军以火炮轰击清军营垒,多尔衮见将士伤亡过多,便以“休整”为由,擅自让士兵回到沈阳,探望家人。

皇太极大怒,更害怕松锦之战失败,下令废了多尔衮睿亲王爵位,判处斩首,后宽赦了他。接着,皇太极不顾自己病重,亲自出征锦州,并增调兵力,以及36门红衣大炮。

清军增援锦州,兵力达到12万,与明军相当,势均力敌。皇太极登高远望,看到明军的营寨,佩服不已,洪承畴果然是名将,多尔衮失败也不难理解了。

正面硬刚,与明军的“车营”决战,清军胜算不大。皇太极很精明,他知道明军的后勤不行,运输线太弱,便决定从“后勤”入手。

多铎、图尔格、图赖负责袭击粮道,在松山、杏山与宁远之间挖掘长壕,修筑坚固堡垒,阻断明军的运输线。清军修筑堡垒,明军若想打通粮道,只能攻坚战。

粮食不多,明军无法支撑起持久战,士气低迷。“军阀化”背景下,洪承畴约束不了各大总兵,他们擅自逃离,不战而溃,损失很大。

7大总兵都跑了,只剩下曹变蛟,以及主帅洪承畴,他们困守松山。清军重兵包围,明军无法突围,清军强攻也失败,就一直这么耗着。

曹变蛟不愿束手就擒,决定进行袭击皇太极的大营,孤注一掷。曹变蛟挑选数百精兵,拿出必死的决心,乘着夜色打开城门,直奔清军大营而去。

清军瞧不起明军,防备很松懈,结果吃亏了。曹变蛟冲锋在前,一刀劈死清军猛将彰古力,正黄旗将士杀出来,与明军进行格斗。

明军斗志旺盛,一百多位正黄旗士兵在格斗中殒命,横尸在明军刀下。曹变蛟左冲右突,连续斩杀数十位正黄旗、镶黄旗士兵,如入无人之境。

杀散了前来阻止的清军,曹变蛟看到了皇太极的营帐,直接杀了过去。驸马多尔济惶恐不安,率兵前来阻拦,立刻被明军冲散,驸马本人受伤。

内大臣布延、塔瞻率兵赶来,挡在明军前来,曹变蛟冲了过去,直接斩下一位将领的首级。明军乘势扑过去,挥舞着大刀,将清军杀伤殆尽。

连续突破了三道防线,营帐就在眼前。此时,遏必隆、图尔格、锡翰率侍卫亲兵赶来,挡在营帐门口,与明军格斗,曹变蛟被刺伤,但明军依旧奋勇向前。

白刃战,单兵搏斗,正黄旗、镶黄旗落下风,挡不住明军的攻势。曹变蛟被刺伤后,还是冲在前面,非要擒拿皇太极不可。

遏必隆无法取胜,只好率兵堵住门口,拼命放箭,等待援军到来。曹变蛟被箭雨射中,鲜血直流,继续战斗,但清军主力已经云集,前来“勤王”。

曹变蛟失血过多,几乎昏厥过去,眼看清军主力到来,无奈撤回松山。袭营之战,明军在格斗中击败正黄旗、镶黄旗,清军的“上三旗”,也不过如此。可知,明军团结一致,拿出必死决心,也可以击败清军。

袭营之战,曹变蛟差点生擒皇太极,明军的失败,不是战斗力不行,而是没有增援部队。冲入清军大营那一刻,如果明军有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明清历史就此改变。

1643年,松山弹尽粮绝,夏成德叛变,他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城池陷落。曹变蛟等一百多位将士宁死不降,被处死;八千多守军,也一起被杀。洪承畴、祖大乐押往盛京,仅存两人而已

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已经达到大暴雪了

1645年初,刘肇基率400兵马与数万清军厮杀,双方展开巷战。刘肇基身先士卒,明军士气高昂,斩杀清军数百人。激战半天,明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刘肇基,明朝名将,骁勇善战,多次击败清军。刘肇基隶属尤世威麾下,在辽东建立军功,在沈阳之战、辽阳之战中截击后金的运粮队,立下战功。

刘肇基能打,麾下的明军也勇猛,这些士兵大多是在边境招募,长期与蒙古、清军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力也坚定。

1634年,皇太极出兵攻打河套,追击蒙古林丹汗,顺便进攻宣府。刘肇基奉命出击,与后金在关外厮杀,让皇太极大开眼界。

1635年,刘肇基转战陕西、河南,与尤世威追击农民军。关中之战,刘肇基身先士卒,在农民军阵中来回冲杀,身受重伤,右臂骨折。

作战勇猛,刘肇基成长很快,相继被授予辽东副总兵、辽东总兵等职务,可以独当一面。担任总兵官后,刘肇基几乎都是跟清军作战,直到战死扬州。

1640年,洪承畴率兵出关,与清军在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一带决战。吴三桂、刘肇基先行出发,增援锦州,与清军交战。

吴三桂孤军冒进,在松山、杏山之间遭遇清军围攻。吴三桂的战斗技巧很强,但清军拥有火炮,且骑兵战斗力较强,将吴三桂包围起来。

野外交战,清军有优势,但明军并非不能战斗。刘肇基看到吴三桂被包围,直接率兵增援,从清军侧后发起进攻,双方展开肉搏战。

刘肇基以火炮开路,火枪齐射,然后冲锋陷阵,与清军厮杀。明军以阵亡一千余人的代价,突破清军包围圈,将吴三桂救出来。

明军损失不小,但不畏强敌的作战精神,让多尔衮、济尔哈朗十分忌惮。同年七月,刘肇基、曹变蛟在松山、杏山、黄土台一带连续击败清军,多尔衮后撤三十里扎营,不敢跟明军硬拼。

多尔衮作战失败,八旗将士又分批返回沈阳,惹恼了皇太极,被剥夺睿亲王的爵位,并判处死刑,后来宽恕,以示震慑。

松锦之战的第一阶段,清军失败,皇太极拖着病体御驾亲征,并携带36门新制造的红衣大炮增援,从而扭转局势。

松锦之战,崇祯瞎指挥、粮食补给困难、将士互不配合,洪承畴最终战败,明军元气大伤,但刘肇基比较幸运。

决战前夕,刘肇基以少量兵马攻打杏山,试图摧毁清军营垒,遭遇挫折。洪承畴不高兴,解除刘肇基的职务,以王廷臣代替他的职务。

没能参与决战,刘肇基回到老家,成为“幸存者”,但并未放弃抗清。刘肇基的最后一战,就是坚守扬州,率400将士血战,阵亡沙场。

1644年,李自成进入京师,崇祯帝自缢而死。李自成不是做大事的料,不能约束部下,也没远大志向,导致山海关之战惨败,清军入关。

崇祯自缢而死,明朝士大夫拥戴朱由崧称帝,在南京建立朝廷。但是,弘光朝廷内部派系林立,文官相互倾轧,将领拥兵自重,不听调遣,如同一盘散沙。

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江北四镇”矛盾重重,大将左良玉从武昌出兵“清君侧”,大战一触即发,因左良玉病逝而暂时缓解。

“江北四镇”有矛盾,高杰出兵突袭黄得功,明军死伤数千人。史可法出面调停后,高杰觉得理亏,愿意率兵北伐,督师开封,准备抗清。

许定国暗中投降清军,设宴款待高杰,将其处死,北方局势大乱。许定国投降清军,许多将领有样学样,纷纷投降。

多铎南征时,麾下八旗兵一万余人,想要灭了弘光朝廷,简直是妄想。明军若是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清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万八旗南下,因明军纷纷投降,多铎抵达扬州城下时,有十几万人,绝大多数都是“明军”,着实可悲。反观守城的明军,连同招募的兵勇,不足一万。

史可法号召“勤王”没几个人愿意来,刘肇基是个例外。朝廷有难,刘肇基招募士兵增援扬州,途径高邮,妻子想见他一面,刘肇基拒绝,不想耽误军情。

刘肇基修书一封,送给妻子,让她好好照顾孩子、父母,表示必死之心。史可法守卫扬州,也就刘肇基一人愿意来帮忙,即便局势很危险。

抵达扬州后,刘肇基建议乘着清军立足未稳发动进攻,决一死战。可惜,史可法拒绝了。刘肇基建立焚毁城外林木,不让清军有掩体,也被拒绝。

史可法气节可嘉,却未免迂腐。多铎抵达扬州,各部“明军”也陆续到达,但他并未发起进攻,多铎在等待红衣大炮,摧毁城池。

期间,史可法、刘肇基多次拒绝投降,即便多尔衮亲自修书从京师送来。红衣大炮运来之后,清军用火炮摧毁城墙,八旗率先杀入城内。

刘肇基率400兵马与清军展开巷战,在格斗中斩杀清军数百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但无一人投降。

刘肇基阵亡,史可法被俘虏,不屈而死,扬州陷落。乾隆继位后,重修史书,嘉奖明末殉难的武将,赐予刘肇基谥号“忠烈”,肯定他对明朝的忠诚。

明朝的灭亡,可以说是从一个太监开始的!在万历的英明领导下,辽东已经是一片混乱。万历派遣的大太监高淮在辽东横征暴敛,导致辽东明军在1608年爆发两次兵变。高淮克扣边军口粮,任意鞭打士兵。导致从锦州一直到松山明军兵变。当时辽东四大恨,就是说高淮,这一事件也被称为高淮乱辽。

他的哥哥高仲、高洋,弟弟高臣、高三、高大小、高二小等,分别被派往山海关、广宁、镇江等地,每处纠集恶棍三百余人,分据要地,巧立名目,以抽分为名,敲榨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高淮在当时的头衔是,“大明国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协同山海关事督征福阳店税兼管矿务马市太府高”。高淮在辽东十多年,就是无恶不作的土皇帝!将辽东财富全部搜刮称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辽东军民说:“辽人无脑,皆淮剜之 ,辽人无髓,皆淮汲之”。

这直接,导致大批明军边军精锐逃进建州女真的地盘,壮大了努尔哈赤的实力。《酌中志》记辽东"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

在高淮等众多监军太监们连续多年的剥削下,明朝最精锐的边军已经变成:“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目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椅者,有少鞋袜者,见之不觉潸然泪下。”各军兵虽复摆墙立队,乘马荷戈,而但有人形,全无生趣。

高淮乱辽后,努尔哈赤造反了!

【原创】[行•拍中国--16][辽宁锦州市•锦州市人民政府前的”市府广场“,”市府路“,要是能改成“市民广场”、”人民路“就好了,一字之差,体现出的执政理念却有天壤之别[下篇]一一 锦州最大的城市广场——市府广场,要是能改成“市民广场”,“市府路”要是能够改成”人民路“就好了,一字之差,足以体现出不同的执政理念,尤其是在当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和有必要。

市府广场位于锦州市松山新区市府路68号,广场北部为锦州市政府办公楼,南部为锦州会展中心和喜来登酒店,西部是锦州市图书馆,地处锦州城区最核心的地段,锦州城市的新篇章便是由这里开启!

市府广场上有一座地标性的、造型别致的雕塑,从这座雕塑就可以看出,政府与市民对其寄托的希望。这座雕塑名为《启航》,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以船桨为主要创作元素,经过艺术加工变形而成,二十米高、两米宽的巨型船桨,呈V字形交错,镂空桨身的中心由一组白色的S形排列的变形螺旋桨穿插而过,像一叠叠飞扬跳跃的浪花。这应该是寓意着当时正在“南部大开发”的锦州扬帆起航,破浪前行、开拓新世纪吧!今天来看,锦州的“南部大开发”相当成功,如今的南城区已经成为锦州人最热衷的区域。

除了这个寓意“破浪前行”的雕塑,广场北部,东西两侧插了很多旗帜,最初还不知道这些旗帜的意义。后来,才从网上看到说明,这些都是锦州功勋企业的旗帜,据统计,一共有五十面旗帜。而市府广场的正对面,隔着市府路,便是锦州的市府大楼,足见这座广场在这座城市的地位。

市府广场自从建成以后,便迅速成为附近市民最喜爱的休闲广场!每到傍晚,市民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有做健身操的、有跳集体舞的、有跳花式绳的,也有单纯的散步者、牵手的情侣、带孩子的父母,还有集体走步、滑冰鞋的等,十分热闹,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除了休闲娱乐,市府广场还有锦州城区内最大的花海,每逢花开的季节,可以在这里观赏各种绽放的鲜花,五颜六色,十分漂亮!

今年为迎接建党百年,市府广场中央搭建的花坛,绚丽多彩,为市府广场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如今在市府广场的南部又开设了“松山新区民生夜市”,让这个广场的内容更加丰富,也让这里成为锦州最热闹的广场!

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将这个”市府广场”改为“市民广场“,尽管只有一字之差,那体现、展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执政理念。尤其是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如何落到实处,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部分图片为老朋友 吴浩专程实拍的,一并感谢】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踔厉风发,将父业推向更高阶段。即位不到,皇太极就统一了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将族名改称“满洲”。他将满洲贵族部分奴仆编为民户,实行中央集权,控制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排除三大贝勒,获得独自南面权。他效法汉族中央组织机构,设六部、内三院,建立起完善的中枢机构。他以武力征服了漠南蒙古和朝鲜,又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攻下松山、锦州,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东北地区除宁远四城外全部为清所有,为进军中原做好了准备。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堪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宿愿。——《大清十二帝(大清十二帝王大传)》

投降清朝的明军高级将领有哪些?

定南王孔有德

原来是毛文龙的部将,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以后,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兵变,不久投降清朝,隶属汉军正红旗。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顺治九年(1652年),被李定国围困在桂林,兵败自杀。

靖南王耿仲明

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天聪六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天聪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后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平南王尚可喜

尚可喜从军后,效命于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清初“三顺王”。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二月,平靖大军抵达广州,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攻下城池,大肆屠杀城中居民,后世称为“广州大屠杀”。

平西王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打开了山海关让清军入关,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

总兵祖大寿

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袁崇焕下狱后,担心受到牵连,逃出关外。经过袁崇焕亲自招抚,返回明朝。崇祯四年(1631),参加大凌河之战,面对粮尽援绝,进而诈降。逃往锦州,继续对抗清军,拒绝投降。崇祯十四年(1641),参加松锦大战,恶战之后随着洪承畴兵败投降,率部投降清军,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顺治十三年(1656年),病故于北京,时年七十七岁。

督师洪承畴

洪承畴,万历四十四年(16)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后投清朝,深受皇太极重视。顺治十年(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逝世。

续顺公沈志祥

沈志祥,辽东人,毛文龙所部沈世奎从子,清初将领,续顺公。

义王孙可望

张献忠余部,是张献忠四大养子之一,是大西军的领导人,张献忠死后他率余部到云贵的地区联合南明抗清,公元1657年因为跟李定国不合内讧而投降清朝,1660年病死。

孟乔芳

孟乔芳原为明朝副将,后罢职归乡。天聪四年(1630年),降清,仍为副将。顺治十年十二月(1654年1月),孟乔芳病逝。

李永芳

万历四十六年(16)投降努尔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被授为三等副将,并娶贝勒阿巴泰之女。天聪八年(1634年),李永芳病逝。

另外还有马光远、孙得功、金砺、鲍承先。

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祖大寿的几个儿子,祖可法是祖大寿养子。

张存仁,张存仁原是明朝副将,后随祖大寿降清招降吴三桂、屡破南明军。

李国英,初任明左良玉部总兵。顺治二年(1645),与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

刘武元,崇祯四年(1631)降清。

陈锦,陈锦,字天章,汉军正蓝旗人,本籍锦州,明末清初将领。官至浙江福建总督。

刘芳名,初仕明朝,官至柳沟总兵。清顺治元年(1644)降清。

左梦庚(左良玉之子),1645年左梦庚在九江降清,编入汉军正黄旗。

田雄,马得功,顺治二年(1645年),与马得功一起出卖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并投降清朝。

张天禄,本为明朝总兵,清顺治二年(1645),随赵之龙降清。

赵之龙,弘光元年(1645年),与明朝一众勋臣在南京投降清朝。

许定国,降清后,隶属汉军镶白旗。

刘良佐,曾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1645年,多铎率军南下,刘良佐率部降清。

李成栋(嘉定之屠清军统帅),后来李成栋又投降明朝。

高第,顺治元年(1644)五月壬辰日高第降清。

郑芝龙(郑成功的老爸),拥立隆武帝,最后投降清朝。

张勇,1645年(顺治二年),张勇在九江投降阿济格。

吴六奇,顺治七年(1650年),吴六奇率部归降满清,被授予协镇潮州总兵。

唐通,顺治元年(1644),唐通向阿济格投降于宁武关。

另外还有钱谦益,哎呀水太凉,头皮痒。

范文程,范仲淹后人,偶像是诸葛亮。

孙之獬,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孔胤,衍圣公。

这些是比较著名的明末降清将领。

张作霖帐下有一个警卫连长,因为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眼睛一瞪说道:“你没有提我吗?”连长哭丧着脸说道:“本来彩礼是10块大洋,哪想到我一提在大帅府当差,彩礼顿时涨到了100块!”

张作霖一听顿时乐了,说道:“100块也行,我替你出了,以后好好干。”警卫连长连忙称谢:“大帅英明!”

张作霖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一位叱咤风云、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卖过包子,当过货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尝过生活的艰辛。

他以草莽起家,后接受招抚成为清王朝的统领。在辛亥革命风云变幻之际,一跃成为民国新贵,与直系、皖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继而挥师南下,跃马长江,问鼎中原,成为北洋政府的末代国家元首,驰骋中国政坛长达之久。

众所周知,张作霖的家乡在东三省,其成长、发迹、称雄乃至最后死亡都在东三省,而东三省如果往前追溯的话乃是清朝的发祥地,如此一个十分关键、攸关清朝旗人生存立命之本的地方,怎么就落到了张作霖的手里?

清朝为什么就没有让一个旗人来守住自己的龙脉所在地?为什么在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就没有策划一个退到关外守住自己发祥地的方案?

而这个方案如果存在并且实施的话,那是完全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东北的地形与别处不一样,只要守住了山海关和锦州一线,关外纵有雄兵百万,也很难撼动东北分毫。

当年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等进军关内,也是在东北锦州一线受到了袁崇焕以及祖大寿等人前前后后二十余年的阻击,才使入关时间大大延缓,直到后来皇太极改变策略,采取围城打援的方法,历时两年才拿下了锦州、松山等战略要地。

即便如此,如果吴三桂坚决守住山海关,清兵依旧很难进入关内,那么代替明朝而起的就不是清政权而是闯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了,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李自成没有笼络好吴三桂,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引清军入关,这才有了清朝267年的统治基业。

以上讲了那么多,主要是说明如果清朝有退往东北的打算,那么按理说他应该有这么一块可供立足的最后一块土地,是什么让清朝皇帝退位的时候没有实施这一方案?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关外早非当年的关外。由于清朝推行招垦政策,导致山东、河北大批汉人“闯关东”,到辛亥革命,东北各地均变成了移民城市,原土著居民满族人已经彻底沦为少数民族,东北大地作为满族的大后方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对清室的忠诚度与全国其他各地一样,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第二,八旗早非当年的八旗。当新军响应辛亥革命时,当年清朝政权所倚重的八旗兵都去了哪里?据史料记载,大部分八旗兵已彻底蜕化为只会斗虫玩鸟的寄生虫,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台湾街道用大陆城市命名#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台湾省,可以查看到整个台湾的地图,将地图放大到松山机场南面区域,会发现有很多街道以长春、吉林、锦州、四平、辽宁、通化、五常等东北地名命名,同时还发现以忠孝、信义、仁爱等词语命名,可见老一辈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也真的很思念祖国。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士祯给皇帝献上“迅雷铳”,经过改进后可以连发四十弹,算是现代机关枪的原型。

赵士祯,浙江乐清人,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对热兵器颇有研究。1578年,赵士祯担任鸿胪寺主簿,八品官职;1596年,赵士祯升任中书舍人,从七品官职,没啥影响力。

从仕途上看,赵士祯没啥亮点,但在研究热兵器上则贡献很大。嘉靖年间,浙江是倭寇重点“关照”的对象,倭寇擅于使用火器,尤其是鸟铳,给赵士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万历年间,中亚、西亚雄主土耳其崛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在热兵器的使用上很有一套。朵思麻,土耳其派来明朝进贡的使臣,专门管理火器,赵士祯与他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从朵思麻这里,赵士祯了解到土耳其鸟枪、鸟铳、火绳枪等热兵器的制作与使用原理。赵士祯善于学习,掌握了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改进、创新。

经过数年的努力,赵士祯相继研制出了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火箭溜等热兵器,并在明军中推广开来。

掣电铳,具备西洋铳与弗朗机炮的优点,移动方便、射速快,还可以跟明朝的“战车”搭配使用。

鲁密铳,重七八斤,长六七尺,并配有钢刀,是土耳其火绳枪的改进版本。敌军冲杀,可以远距离射击;敌军靠近,则抽出钢刀,近身格斗。

火箭溜,威力大、射程远、命中率高。再则,火箭溜重量不大,很轻便,在阵地战中大放异彩。

迅雷铳,就是可以连续发射的火铳,起初连射5发,二次改进增加到18发,三次改进增加到40发,可谓是现代机关枪的原型。

康熙年间,火器专家戴梓在迅雷铳的基础上,研制出“连珠铳”,效率更高,再配合“子母炮”的使用,清军在征讨噶尔丹时连连获胜。

赵士祯善于研制火器,并将其制作原理、构造图案、使用方法等详尽说明,编写成《神器谱》等著作,印刷给将士传阅。

明朝末年,宁远之战、锦州之战、松山之战、大小凌河之战、山海关之战、怀庆之战、扬州之战、潼关之战等重要战役,火器都是起到“定鼎”作用。

无论是明军、清军、农民军,如果没有热兵器的帮助,结果也是一败涂地。松锦之战第一阶段,明军以火器突袭,多尔衮连战连败,若是明军骑兵给力,估计就是清朝什么事情了。

清军在松锦之战中逆袭,是皇太极御驾亲征,并携带24门“红衣大炮”,才扭转了颓势。扬州之战、潼关之战,清军都是等“红衣大炮”到来,才敢进攻。

明清时代,热兵器无疑是主流,谁能走在前列,就可以在战斗中压倒对手,赢得胜利。明朝初年,沐英改进火铳,发明“三段击”战术,平定西南,击败缅甸。

永乐皇帝朱棣,建设专业化的热兵器部队,即“神机营”,以火器、火炮为主要作战武器,配合骑兵、步兵作战,威震塞北。

赵士祯改进火器,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鲁密铳等兵器,在明军中推广开来,在明朝中后期的军事作战中影响巨大。

徐光启,向意大利人利玛窦学习,研制多种火器,并提出组建30万专门使用火器的部队,一举平定辽东。可惜,明朝财力不足,内部相互倾轧,没能实现。

戴梓发明的“连珠铳”、“子母炮”等热兵器,在清朝初年无疑具有领先水平,傲视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康熙三征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之战,验证子母炮威力的强大。

遗憾的是,康熙皇帝并未重用戴梓,其所发明的“连珠铳”也没有推广开来。再则,清朝固守“骑射为本”的祖宗家训,对热兵器的研制、推广并不上心,让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吃尽苦头。

赵士祯一生,仕途不顺,为了研制火器,散尽家财。同乡诗人何白赋诗:“散尽千金空四壁,秋风萧瑟卧文园。”却功在国家,彪炳千秋,值得敬佩。

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

(朝廷先后数次查核毛文龙的兵马,就在崇祯元年才核查过一次,而且天启帝和崇祯都有过旨意,对毛文龙粮饷从宽,因为东江镇有屯田军,是收留辽东流民的,所以东江镇不比一般军镇;而袁大人出关督师的时候还请崇祯撤了巡抚,毛文龙官拜左都督,东江镇还涉及朝鲜领土,且是毛文龙带两百个家丁开创出来的,没有文官又有何妨?另外,袁大人也有脸皮谈“祖制”?按照明朝的制度即便谁有尚方宝剑但要杀三品以上大员也必须上报朝廷,毛文龙官拜左都督、总兵、赐尚方宝剑,不仅在三品以上,且同样是有尚方宝剑的节将,别说是杀,要节制都需要中央协调,而节将杀节将更是明朝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徐达、常遇春都没有过这样的作为~!崇祯让袁崇焕出关时分别收回了王之臣和满桂的尚方宝剑,但却没有收回毛文龙的,这摆明了就是不让袁崇焕干预东江镇的事情,袁大人第一条还有脸皮说“祖制”,他杀毛文龙才是严重违制,而且离谱。)

...尔奏报尽欺罔,杀降人难民冒功,二当斩;

...尔奏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语,大逆不道,三当斩;

(袁大人开始搞文字狱了……)

每岁饷银数十万,不以给兵,月止散米三斗又半,侵盗军粮,四当斩;

(袁大人这条给得十分讽刺,他在崇祯元年出关以后请求崇祯将东江的军饷先给他,再由他来发,崇祯同意了。可袁大人一上台就足足克扣了东江好几个月的粮饷,饿得东江镇“人皆菜色”,最后只按照“二万八”给粮饷,这个数字还不及前几次朝廷查核毛文龙兵力时一个岛的数字,而且朝廷只清点马步两军,东江的水师全不算在内。等袁大人杀了毛帅以后自己清点发现确实远不止“二万八”,于是袁大人接管东江以后军饷不降反增,这完全是袁大人自煽耳光。袁大人领了东江的粮饷不给兵,把饿得东江“人皆菜色”,最后自己核查后又不减反增,到底是谁在“侵盗军粮”……)

擅开马市于皮岛,私通外番,五当斩;

(毛帅有水师海船,也作海上贸易,因为就朝廷那点军饷还时常被克扣和拖欠根本不够,毛文龙从天启元年(16)到敌后开创东江镇就没有一点军饷粮饷,在天启五年(1625年)前总共才领了内帑银子5万两作军饷,而袁大人一出关就有480万辽饷、米180万,另发内帑120万、铠甲40万具,红夷大炮10门,其他弓箭军械无数……这能比吗?不作买卖毛帅怎么开创若大个东江镇?为了筹集粮饷,毛帅还经常自己拿钱出来接济粮饷,这就算私通外番了?这能和袁大人“以粮资寇”比吗?)

部将数千人悉冒己姓,副将以下滥给札付千...,六当斩;

剽掠商船,自为盗贼,七当斩;

强取民间子女...八当斩;

驱难民远窃人参,不从则饿死...九当斩;

(由于袁大人不策应朝鲜,致使东江镇被朝鲜驱逐,失去了重要的后方给养,而袁大人又有意克扣东江镇的军饷、粮饷,朝廷也是长期拖欠,毛帅搞“大生产”也成罪名了?)

...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十当斩;

铁山之败,丧军无算,掩败为功,十一当斩;

(袁大人顶着朝廷两次催促出兵策应的申斥“观望养敌”,眼睁睁的看着朝鲜和东江镇被后金重兵打垮不说,还把铁山屯田军遭偷袭而被屠杀说成是丧军,此时袁大人把自己曾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在《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里记载着:“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谨题当道诸名公:‘毛帅每冬冰交,则避之海岛,天下所知也。铁山所留者,老弱及丽人耳!’”……袁大人对毛帅奋起反抗在铁山、瓶山、昌城、鸭绿江取得的“五战而五胜”说成是“掩败为功”,试想毛帅若真的“丧师”了,又怎么能在两三个月以后皇太极攻“宁、锦”时策应袁大人?怎么会有袁大人为毛帅报功的奏折:“……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再说“宁锦大战”中袁大人所谓:“倘城不完而敌至,势必撤还,是弃垂成功也”成为了现实,而自己保证的“三城已完,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金汤益固矣”化为了泡影但却“胜”了?这难道就不是“掩败为功”吗?)

开镇八年,不能复寸土,观望养敌,十二当斩!”

(毛文龙的东江镇是白手起家,东江镇本身就是收复的土地,即便袁大人官拜督师后以不准片帆入海的形式断绝东江镇补给而“配合”后金蚕食和打击东江镇,但东江镇还尚存,就不可能“不能复寸土”,而袁大人这个作为又跟那个谁心有灵犀了?另外,“观望养敌”要算袁大人的专利,袁大人不仅是“观望”而不策应友军和盟友,且还“以粮资寇”可谓货真价实的“养敌”。反观毛帅每年好歹还不时出击,所谓“不能复寸土”倒是符合袁大人及其手下的骄兵悍将,袁大人拿着几百万两银子和蓟、辽、东江三镇的极权,也没见能恢复孙承宗运用东江镇在辽南的声势,轻描淡写达到的境界——“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缮城郭居之”,反而在他的任上明朝辽东战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在明朝灭亡的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1641年至1642年之间,明朝与清朝在松山、锦州一带展开了一场决战。结果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彻底改变了明清的力量对比。按理说,清军应该挥师入关,直取中原,可是皇太极却按兵不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直接原因是皇太极病倒了!在松锦之战中,宸妃病重,皇太极急忙从前线返回沈阳,可还是晚了一步。皇太极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爱妃去世,因此身体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同时在松锦之战中,清朝也损失了不少兵力,急需休整。另外,皇太极灭明的策略是“砍大树”,他认为明朝就是一颗大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灭掉的,所以“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扑”。因此,皇太极才不断派兵入关,目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通过劫掠地方,来削弱明朝的实力。

如果觉得《锦州松山实验小学 锦州松山实验小学招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