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比高矮》小班活动教案精选范文 《比高矮》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

《比高矮》小班活动教案精选范文 《比高矮》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3-11-18 21:19:56

相关推荐

《比高矮》小班活动教案精选范文 《比高矮》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传达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知道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以下是关于《比高矮》小班活动教案精选范文,以及《比高矮》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比高矮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高矮小班教案2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四、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高矮小班教案3

设计意图: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找朋友比高矮,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用汉语正确表达对比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气球4个

2、教师自制长颈鹿、小猴子图片、箩筐2个、树叶、苹果数个。

3、小动物卡片。

4、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拿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引导讲述:为什么××拿到了气球,××拿不到呢?――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看视频片段,幼儿跟着说。

3、教师把自制的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和教师自制箩筐贴在黑板上,准备两个小盘子分别放上苹果、树叶摆在桌子上,让幼儿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二二比高矮,高的幼儿把树叶放到长颈鹿的箩筐里,矮的幼儿把苹果放到小猴子的箩筐里,在比的过程中自己练习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之后教师请几名幼儿上前来说说自己比较的结果。

4、再观看视频,并根据视屏内容给小动物排顺序。

活动延伸:

教师交待幼儿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谁高谁矮,之后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观察学校的房屋、树木、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比高矮小班教案4

教材分析

《比较高矮》这个数学活动,着重解决的是生活中“谁高谁矮”的问题。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都较突出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掌握比较物品高矮的关系。本活动内容而且符合幼儿现实发

展需要,而且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区别高矮

1、出示课件(一):高矮不同的双胞胎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引入高和矮)

2、请两个幼儿上来比比谁高谁矮,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

二、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两棵树,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准。

3、出示课件(三):猴子低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两个幼儿比较高矮,再让高的幼儿跟老师比,或让矮的幼儿跟更矮的幼儿比,使幼儿知道: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幼儿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延伸活动:请全体幼儿课后分组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玩排队游戏。

比高矮小班教案5

这是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高矮》PPT课件教案,小班数学《比高矮》PPT课件教案包含了PPT课件,活动目标是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适用于比高矮相关的教学实践,所属栏目小班数学PPT。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高矮小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 三个高矮明显的小动物,爸爸妈妈和我照片几张。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活动。

师:用小客人方式导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儿注意。

(二) 游戏:比高矮。

1.把三个小动物排在同一个地方,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三个小动物中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2.请两位小朋友和老师进行比较,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3.请三位小朋友比较高矮,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4.请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再次比高矮。

5.出示照片,让幼儿区分高矮。

(三)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延伸: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我将活动准备1中请爸爸妈妈来园改为老师、小朋友,另外再准备三个高矮不同的小动物玩具和几张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这样我主要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贴近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小动物、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的照片,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观形象。活动开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区分三个娃娃中谁最高,谁最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选择了有明显差异的两位小朋友和老师来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再让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最后让幼儿进行操作,完成小动物高矮贴纸练习,整个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了亲自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总之,用直观的实物教具比用图片观察的方法幼儿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比高矮小班教案7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

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 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

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

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

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比高矮小班教案8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

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比高矮小班教案9

1、学习比较3个以内的高矮,能区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是相对的。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现象。

3、在生活中提高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准备高矮不同的’小板凳。

学具准备:“会变得小丑”;积木若干,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长方形纸若干,固体胶。

蒙氏数学:比较高矮

(一)预备活动:师幼互问好,走线,线上游戏:走走走。

集体活动:

(二)创设情境,有个物品了不起,天天喝小朋友在一起,它是小朋友的小坐椅。小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

比较高矮。引导幼儿观察一高一矮的两个小板凳,说出那个高,那个矮?

小结:小朋友。比较高矮时,要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感知最高与最矮的。出示3把高矮不同的小板凳,让幼儿辨认那个最高,那个最矮。

巩固对最高和最矮的认识。

(三)创设情境:小丑娃娃也要来比高矮啦。让幼儿操作学具会变得小丑。

小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进行高矮的比较,比较高矮时,要看它和谁比,和比它高的物体比,它就矮了,和比他矮的物体比,它就显高了。

(四)幼儿操作学具

(五)收拾学具,交流小结。

比高矮小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4.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5.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比高矮小班教案11

目 地 要 求

1、学习比较3个以内的高矮,能区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是相对的。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现象。

3、在生活中提高观察能力。

准 备

教具准备:准备高矮不同的’小板凳。

学具准备:“会变得小丑”;积木若干,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长方形纸若干,固体胶。

内 容 与 指 导

(一)预备活动:师幼互问好,走线,线上游戏:走走走。

集体活动:

(二)创设情境,有个物品了不起,天天喝小朋友在一起,它是小朋友的小坐椅。小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

比较高矮。引导幼儿观察一高一矮的两个小板凳,说出那个高,那个矮?

小结:小朋友。比较高矮时,要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感知最高与最矮的。出示3把高矮不同的小板凳,让幼儿辨认那个最高,那个最矮。

巩固对最高和最矮的认识。

(三)创设情境:小丑娃娃也要来比高矮啦。让幼儿操作学具会变得小丑。

小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进行高矮的比较,比较高矮时,要看它和谁比,和比它高的物体比,它就矮了,和比他矮的物体比,它就显高了。

(四)幼儿操作学具

(五)收拾学具,交流小结。

比高矮小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高矮小班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二、活动准备:

1。 三个高矮明显的小动物,爸爸妈妈和我照片几张。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三、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活动。

师:用小客人方式导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儿注意。

(二) 游戏:比高矮。

1.把三个小动物排在同一个地方,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三个小动物中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2.请两位小朋友和老师进行比较,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3.请三位小朋友比较高矮,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4.请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再次比高矮。

5.出示照片,让幼儿区分高矮。

(三)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延伸: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我将活动准备1中请爸爸妈妈来园改为老师、小朋友,另外再准备三个高矮不同的小动物玩具和几张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这样我主要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贴近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小动物、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的照片,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观形象。活动开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区分三个娃娃中谁最高,谁最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选择了有明显差异的两位小朋友和老师来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再让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最后让幼儿进行操作,完成小动物高矮贴纸练习,整个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了亲自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总之,用直观的实物教具比用图片观察的方法幼儿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比高矮小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学习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对性,体验比较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PPT演示图片。

(1)小猴。(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5)身高测量仪图片

2、分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条抹布

(2)房子涂色:人手一张操作图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图①

提问:图片上有谁?小猴子说自己最高?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图②③

提问: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出示PPT图④

提问: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2、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①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最后三个人按从最高到最矮或从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进行排队。

②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③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④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幼儿分组操作。

①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组操作材料“房子涂色”: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房子,请小朋友给最高的房子涂上绿色,给最矮的’房子涂上红色。

第二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标志,帮助5只小熊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②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操作结果,分析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教师针对幼儿操作过程和结果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3、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比高矮》小班活动教案精选范文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如果觉得《《比高矮》小班活动教案精选范文 《比高矮》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