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作文:由经验到经验

作文:由经验到经验

时间:2019-03-31 22:04:00

相关推荐

作文:由经验到经验

张华清

学生作文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恐怕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

事实真的像学生感受的这样吗?要知道,作文就是写话,学生们说起来往往是头头是道;要知道,学生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在经历很多事情。如此,再说“没话说、没材料写”,那就不太妥当了。可现实情况是:学生都在这样说。

何因?是学生没有弄明白材料的来源,没有真正掌握选材的原则,没有学会选材的技巧。

文章由材料构成,材料主要来自于写作者经验过的生活范围。而且,生活范围越广,可供学生选择的材料就越多。按理说,学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经验的事物,甚至有为我们老师家长所不知的活动范围,写出材料丰富的文章应该不在话下。退一步说,即使写不出十分优秀的文章,也不至于沦到无话可说的地步。我们通常说:要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选材。而所谓的“熟知”,就是指写作者经验过的、有深切体验的事情。再看看咱们的学生,一到作文时,便似乎忘了“自我”,抛却经历,置身于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圈子里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不少人认为学生的生活单调,两点一线很枯燥,没东西可写。持该观点者好似理解学生,但他们其实是不了解生活,不了解生活的本质。学生生活面的确实窄了些,可他们却每天都在生活,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有不同。对此,可能有人会反问:不就是在校学习、回家吃饭休息吗?如果这样理解的话,世人还有例外吗?放眼望去,谁不是如此呢?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学生面对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尤其是在升学压力下,除了无关痛痒的“变化”外,谁也不可能冒险带学生去经验更加广泛的领域。当年青岛教师王泽钊被迫出走,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关键是学生面对自己每天的经验,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写出优秀的作文。这就好比耳朵眼里做道场,鸡蛋壳上做雕刻。这一要看认识,二要看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作文。

一、深化学生认识,引导学生在经验范围内选材料

这是解决“知”的问题。

“知”即认知。就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作文就是说话的延续,就是用笔说话,就是正常的表达”,没有什么神圣之说,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本质上也不存在什么快乐与痛苦。有人把作文搞得很神秘,让学生很难接近;有人大搞快乐作文,就会给学生作文痛苦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平时的吃饭、说话是习以为常的,何以会有乐苦之分?作文本质上就是这样。说话,应该说什么方面的话?当然是自己熟悉常见的,清楚明白的。人们在交流时,往往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熟练的领域侃侃而谈,甚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对陌生的方面则会三缄其口,洗耳恭听别人的滔滔不绝。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们也深知此理,也告知学生如此去做。只是由于学生作文没有形成习惯,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没有积累相当的经验,所以要么是不负责任,胡编乱造,要么是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一方面,不少老师和众多学生都认为学生生活单调,无事可写,便将眼光转向他处。一方面,很多学生也知道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但由于“知易行难”,往往落实不到位。

为此,教师首先明确这一写作要旨:写自己熟悉的、亲身经验过的生活,从自我经历中选择材料。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并强化学生对这一要旨的认识。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示范引导和反复训练。示范引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准选材的方法,看准提取材料的路子。以学生经验过的事情为例子,从多角度思考其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身边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写之处,从内心产生重视生活、关注小事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养成对身边小事的敏感和在自己经验的范围内快速选材的能力。如此,学生自会有话可说,说不定还会下笔千言呢!

二、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经验范围

这是解决“源”的问题。

学生有自己生活的圈子,有自己经验的范围,照理说,只要能够学会在自己熟知的领域选择材料,开掘资源,就会解决“无话可说”难题。倘若只专注这一方面,材料也够学生用的。事实上,教师的一个微笑、同学的一支钢笔、同桌的一次课堂小憩、自己的一次作业忘记、地面上一张随风掀动的废纸……都可以写成一篇像样的作文。但是,要想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资源库,就必须想法设法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同时,从学生健康发展角度看,单纯的“两点一线”确实是一大不足。

扩大学生经验范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扩大,也就是引导学生冲破“两点一线”的小圈子,有意识地接触更加广阔的领域,熟知更多的生活内容,积累更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带学生参观工厂,就能够了解工人的工作状况,甚至更深一点体验到工人劳动的甘苦。比如带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军人的营房,观看军人的训练,与军人一起共进午餐,就会增进学生对军人的了解,直观感受到军人的品质。实际上,这也就是城里作家们深入基层,居住农家,走入田间地头似的“体验生活”。这道理很简单,不够就去补充,没有就去增加。一种是间接扩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之家长们眼光多盯着分数,同时还有安全责任的重负,老师们是很难越雷池半步的。如此,也就丧失了直接体验生活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只为着作文,老师们也不能就此止步。怎么办?那就通过文字阅读让学生去体会,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静止的文字活动起来;或者是通过老师的讲述,把生活阅历嫁接到学生身上。通过这种形式,也能达到扩大学生经验范围、为学生提供丰富材料的目的。

三、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体会之能

这是解决“能”问题。

形成作文材料的关键,正是这条。因为现实中很多人(包括成人、学生),接触过广阔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有着曲折的故事,但最终结果是,这些生活经历都难以转化为他们写作的材料。换句话说,就是经验过的事情被他们熟视无睹。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深刻的体会能力。

什么是体验?简单说,体验就是体会和经验。这二者本来应该是一件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的顺序是先经验后体会。因为经验是自己亲自尝受,应该会有体会。比如自己闻过玫瑰花的香味,以后再见到或想起玫瑰花,就应该有一种实在的感受。即使在别人手中,也应该知道别人内心的感受。然而,我们的学生们往往不明就里,十分随意地把经验和体会割裂开来,只经验不体会,只有生活资源没有作文材料。

为此,老师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体会,并在生活中自觉体会。其实,这并不是十分复杂的事情。只要抓住学生生活范围内的小事,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然后从纵横方向上联系,定会体会出多方面的内蕴。如学生上课睡觉,这是常有的事。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甚至是自己经常“体验”。但他们的作文却很难触及此事,因为他们缺少体会,或说不会体会。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观察睡觉者的姿势,思考睡觉的原因:是老师讲课枯燥,难以激发学生情趣?是与老师有矛盾,故意抗议?是学生学习负担重,昨晚没睡好觉?是偷上网吧了,一夜未眠?是照顾生病的母亲了,疲劳过度?是与家长闹意见了,心绪不佳?是生病了,难以支撑……这里多少会有自己经验过的一种或几种,抓住这一种或几种延伸开去,就会呈现出背后的很多故事。这样,也就会揭示出教师讲课艺术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减负问题、孝敬问题等。如此坚持下去,一旦学生养成了习惯,会关注经验范围的事,会体会经验过的事情,会形成自己的写作经验。至此,还怎会没材料可写?还怎会写不出深刻的文章?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关注经验范围内材料,在体会的基础上形成写作经验,即由经验到经验,正是改变目前作文难题的根本途径。

如果觉得《作文:由经验到经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