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0-01-19 22:36:57

相关推荐

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玩具车,它包括前扶手组件、连接在前扶手组件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在前轮组件后方的踏板、连接在踏板后部的后轮,现有技术中的滑板车一般有两种,一种为,前轮组件中只有一个前轮,这种类型的滑板车,转向时较灵活,但不易保持平衡,适合较大一点的儿童;另一种,前轮组件中有两个前轮,且两个前轮对称地倾斜设置,两个前轮之间上窄下宽,这种类型的滑板车,比较容易保持平衡,适合较小一点的儿童,但是转向时不够灵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对滑板车骑行技巧的熟练掌握,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滑板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包括轮架、对称地且可活动地连接在轮架左右两侧的两个轮轴、分别对应地转动连接在两个轮轴上的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对称设置,两个车轮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夹角,每个轮轴在轮架的对应侧上具有两个连接位置;

车轮连接机构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连接在轮架对应侧上的第一连接位置,两个车轮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1,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连接在轮架对应侧上的第二连接位置,两个车轮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进一步地,轮轴与轮架通过转轴相转动连接,轮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每个轮轴上设置有对应侧的与第一连接部可脱离地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接部可脱离地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的第三连接部与轮架上相应侧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每个轮轴的第四连接部与轮架上相应侧的第二连接部相脱离;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的第三连接部与轮架上相应侧的第一连接部相脱离,每个轮轴的第四连接部与轮架上相应侧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转轴沿前后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地,轮架包括主体部、分别自主体部的两端弯折而形成的两个凸部,转轴连接在对应的凸部上。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对应侧上。

更进一步地,轮轴包括与车轮相连接的轴部、固定连接在轴部上的接头,该接头位于与轴部和车轮的连接端相反的另一端,转轴连接在接头上,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均设置在接头上,且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位于转轴的下方。

更进一步地,轮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供接头设置其中的容纳槽。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均为开设在轮架上的连接孔,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均为开设在轮轴上的连接孔,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儿童车,包括上述的车轮连接机构。

进一步地,儿童车为滑板车,该滑板车包括前扶手组件、连接在前扶手组件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在前轮组件后方的踏板、连接在踏板后部的后轮,前轮组件包括上述的车轮连接机构,滑板车的前轮即为上述车轮连接机构中的车轮。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通过改变轮轴在轮架上的连接位置而改变两个车轮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学习骑车阶段的儿童骑行。本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结构简单,变换工作状态时容易操作,并且不影响和改变整车的其他部位结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轮连接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所示车轮连接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所示车轮连接机构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儿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00、前扶手组件;200、前轮组件;300、踏板;400、后轮;

1、轮架;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主体部;14、凸部;15、容纳槽;

2、轮轴;21、第三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3、轴部;24、接头;

3、车轮;

4、转轴;41、转轴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申请中“上”“下”“左”“右”“前”“后”方向按照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的正常使用习惯定义,车轮及儿童车的前进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朝向地面为下,反之为上,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垂直。

从附图1至附图3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车轮连接机构,包括轮架1、对称地且可活动地连接在轮架1左右两侧的两个轮轴2、分别对应地转动连接在两个轮轴2上的两个车轮3,两个车轮3对称设置,两个车轮3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夹角α,每个轮轴2在轮架1的对应侧上具有两个连接位置。

车轮连接机构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2连接在轮架1对应侧上的第一连接位置,两个车轮3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1,此时两个车轮3着地点之间距离相对较大,在骑行时更容易维持平衡,适合小一点的儿童或初学儿童;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2连接在轮架1对应侧上的第二连接位置,两个车轮3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此时两个车轮3着地点之间距离相对较小,适合大一点的儿童或具有一定骑乘经验、基本掌握骑乘要点的儿童。

轮轴2与轮架1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二者通过转轴4相转动连接,具体地,转轴4沿前后方向设置,更为具体地,转轴4通过开设在轮架1和轮轴2上的转轴连接孔41而与轮架1和轮轴2连接。轮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每个轮轴2上设置有与对应侧的第一连接部11可脱离地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1和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接部12可脱离地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22。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2的第三连接部21与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一连接部11相连接,每个轮轴2的第四连接部22与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二连接部12相脱离,此时两个车轮3之间距离上窄下宽;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2的第三连接部21与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一连接部11相脱离,每个轮轴2的第四连接部22与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二连接部12相连接,此时两个车轮3之间距离上宽下窄。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轮架1的具体结构,包括主体部13、分别自主体部13的两端弯折而形成的两个凸部14,具体地,凸部14向上弯折。转轴4连接在对应的凸部14上,即转轴连接孔41开设在凸部14上,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设置在主体部13的对应侧上,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位于转轴4的下方。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轮轴2的具体结构,包括与车轮3相连接的轴部23、固定连接在轴部23上的接头24,该接头位于与轴部23和车轮3的连接端相反的另一端,具体地,接头24自轴部23的另一端向下凸出。转轴4连接在接头24上,即转轴连接孔41开设在接头24上,第三连接部21和第四连接部22均设置在接头24上,且第三连接部21和第四连接部22位于转轴4的下方。上述的轮架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供接头24设置其中的容纳槽15。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均为开设在轮架1上的连接孔,第三连接部21、第四连接部22均为开设在轮轴2上的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三连接部21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部12与第四连接部22之间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上述的容纳槽15开设从轮架1的凸部14延伸至主体部13的端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孔开设在主体部13对应侧的对应容纳槽15处,并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容纳槽15。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车,包括上述的车轮连接机构。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儿童车为滑板车,如附图4所示,该滑板车包括前扶手组件100、连接在前扶手组件100下方的前轮组件200、设置在前轮组件200后方的踏板300、连接在踏板300后部的后轮400。前轮组件200包括车轮连接机构,上述的轮架1连接前扶手组件100的下方,具体地为,主体部13的中点处连接在前扶手组件100的底部,滑板车的前轮为车轮连接机构中的车轮3。

工作原理:

车轮连接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向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时,首先将左右两侧的连接在轮架1的第一连接部11与轮轴2的第三连接部21上之间的螺栓拆下,左右两侧的轮轴2(及车轮3)分别绕对应的转轴4向下旋转,使轮架1的第二连接部12与轮轴2的第四连接部22对齐,再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部12与第四连接部22连接,如附图3,此时两个车轮3之间的距离呈上宽下窄,两个车轮3着地点之前距离相对较近。同理,车轮连接机构从第二工作状态向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时,首先将左右两侧的连接在轮架1的第二连接部12与轮轴2的第四连接部22上之间的螺栓拆下,左右两侧的轮轴2(及车轮3)分别绕对应的转轴4向上旋转,使轮架1的第一连接部11与轮轴2的第三连接部21对齐,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三连接部21连接,如附图2,此时两个车轮3之间的距离呈上窄下宽,两个车轮3着地点之前距离相对较远。

本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通过改变轮轴在轮架上的连接位置而改变两个车轮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学习骑车阶段的儿童骑行。本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结构简单,变换工作状态时容易操作,并且不影响和改变整车的其他部位结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1)、对称地且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轮架(1)左右两侧的两个轮轴(2)、分别对应地转动连接在所述两个轮轴(2)上的两个车轮(3),所述的两个车轮(3)对称设置,所述两个车轮(3)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夹角,每个所述轮轴(2)在所述轮架(1)的对应侧上具有两个连接位置;

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每个所述轮轴(2)连接在所述轮架(1)对应侧上的第一连接位置,所述两个车轮(3)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1,当所述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每个所述轮轴(2)连接在所述轮架(1)对应侧上的第二连接位置,所述两个车轮(3)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轴(2)与轮架(1)通过转轴(4)相转动连接,所述轮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每个所述轮轴(2)上设置有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可脱离地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1)和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2)可脱离地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22),

当所述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每个轮轴(2)的所述第三连接部(21)与所述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一连接部(11)相连接,所述每个轮轴(2)的所述第四连接部(22)与所述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二连接部(12)相脱离;当所述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每个轮轴(2)的所述第三连接部(21)与所述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一连接部(11)相脱离,所述每个轮轴(2)的所述第四连接部(22)与所述轮架(1)上相应侧的第二连接部(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4)沿前后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1)包括主体部(13)、分别自所述主体部(13)的两端弯折而形成的两个凸部(14),所述的转轴(4)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凸部(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的对应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2)包括与所述车轮(3)相连接的轴部(23)、固定连接在所述轴部(23)上的接头(24),该接头位于与所述轴部(23)和车轮(3)的连接端相反的另一端,所述的转轴(4)连接在所述接头(24)上,第三连接部(21)和第四连接部(22)均设置在所述接头(24)上,且所述第三连接部(21)和第四连接部(22)位于所述转轴(4)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供所述接头(24)设置其中的容纳槽(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均为开设在所述轮架(1)上的连接孔,所述的第三连接部(21)、第四连接部(22)均为开设在所述轮轴(2)上的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三连接部(21)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2)与第四连接部(22)之间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9.一种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连接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车为滑板车,该滑板车包括前扶手组件(100)、连接在所述前扶手组件(100)下方的前轮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200)后方的踏板(300)、连接在所述踏板(300)后部的后轮(400),所述的前轮组件(200)包括所述车轮连接机构,所述滑板车的前轮为所述车轮连接机构中的车轮(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包括轮架、对称地连接在轮架左右两侧的两个轮轴、分别对应地连接在两个轮轴上的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对称设置,两个车轮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夹角,每个轮轴在轮架的对应侧上具有两个连接位置;车轮连接机构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连接在轮架对应侧上的第一连接位置,两个车轮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1,当车轮连接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每个轮轴连接在轮架对应侧上的第二连接位置,两个车轮的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2,L1>L2。本实用新通过改变轮轴在轮架上的连接位置而改变两个车轮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学习骑车阶段的儿童骑行。

技术研发人员:唐鸣;戴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4.18

技术公布日:.02.28

如果觉得《一种车轮连接机构及儿童车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