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父母重早教缺乏育儿知识

父母重早教缺乏育儿知识

时间:2020-03-08 12:07:28

相关推荐

父母重早教缺乏育儿知识

在有关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夫妻双方难免有所争执。此时双方应该积极进行沟通,努力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各执己见或者辩论不休。要知道无谓的争吵不仅会伤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让宝宝的心灵受到伤

1父母育儿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在有关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夫妻双方难免有所争执。此时双方应该积极进行沟通,努力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各执己见或者辩论不休。要知道无谓的争吵不仅会伤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让宝宝的心灵受到伤害。

夫妻成长经历各有不同

人与人的思想本来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况夫妻双方也都是从小孩子成长起来的,由于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因此对于照顾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观点。但 是如果夫妻双方一直坚持已见,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甚至最终演变成单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那就偏离了教养的主旨,不仅夫妻双方没有一个是赢家,而且夹在中间的孩子也可能成为最大的输家。

据廖清碧理事长介绍,既然夫妻双方的成长经历不同,不同的家庭对教养儿女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他们长大后自然就会拥有不同的教养观念。例如爸爸在 家中是长子,如果从小就看见爸爸妈妈疼爱比自己小的弟妹较多一些,那么长大后他可能也会比较疼爱较小的孩子。反之他也有可能会疼爱较大的孩子更多一些,原 因就在于想弥补自己缺乏的爱。所以,只要对教育儿女有不同的理解,那就会产生不同的愿望,最后也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别让教养争执破坏家庭

毫无疑问,夫妻关系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来说相当重要。如果夫妻关系不好,那么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就会产生问题。如果夫妻之间经常因为孩子的教养 问题而起冲突,那么无形中将破坏家庭的和谐及夫妻的感情。况且每次为孩子的问题而起冲突时,双方又非常容易流于意气之争,将子女问题演变成发泄对另一半的 不满,这就更会影响家庭生活品质与夫妻的感情,因为对方会认为你早就积蓄了很多不满的情绪,只不过是找理由借题发挥而已。当婚姻因为频繁的争吵而变得不稳 定时,孩子无疑就成了最可怜的牺牲品。

其实,夫妻之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家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又何必起冲突呢?应该首先打开自己的心胸,放下自己所坚持的意见,去倾听一 下对方在说什么,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去讨论。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冲突,也有利于对教育理念有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进而找到对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法。同 时孩子也会觉得这个家庭无比温暖,能给他充足的安全感。

如果夫妻经常为孩子的教养问题而起争执,那么不妨先试着跳出来,对自己的婚姻关系来一个彻底的检测,看看是否应该先从改善夫妻关系着手,进而化解经常出现的育儿争执。

${FDPageBreak}

TIPS:教养冲突对孩子的4大影响

无论夫妻双方交流得多么好,要想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一点分歧似乎不太可能。只是这些分歧应该尽可能少一些,而且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来,因为这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情绪不稳: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有情绪不稳的情况产生,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的训练。

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就会像墙头草一样无所适从,不知该听爸爸的话,还是该遵守妈妈的规定,或是只好选择听从声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有罪恶感:有些孩子还会因此有罪恶感,他们可能会认为爸妈的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性格发育。

造成阴影:更严重的孩子会产生内心的焦虑、不安全感,他们害怕看到爸妈吵架的样子,甚至在心中产生阴影,到成年后也难以抹平,对人的一生都造成消极影响。

努力建立一致的教养观

因教养态度不同而产生冲突,对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伤害,这一点父母心里都很明白,可又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此廖清碧理事长建议,当夫妻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要先私下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协调出双方都满意的教养方法,然后再以一致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例如孩子到了睡觉时间仍不肯就寝,这时妈妈可能一直催着孩子去睡觉,但爸爸和他的玩兴正浓,怎么也不肯去睡。这时父母就应该谈谈,孩子究竟几点睡觉、几点起床、谁陪他玩等问题。在达成共识后,就有了相同的教养态度,对大家都有好处。

在达成一致共识的过程中,夫妻都应该学着倾听对方说话,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试着去为对方着想,各执己见往往看不到问题所在。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发掘问题,解决彼此的分歧。

在某些情况下,父母之间有不同的教养观本就是因为夫妻关系差所引起。所以,一定要敞开心胸,心平气和地听听另一半的声音,反省和调适一下夫妻关 系,学习在互相包容中找到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这样才能共同商讨出一套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法则,对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发展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化解教养冲突7大妙招

1.正视冲突并解决问题

当夫妻间有冲突时,应该予以正视,不要敌视也不要漠视。给自己机会,也给另一半机会,针对问题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轻忽小问题,否则日后会愈演愈烈。

2.寻求外界援助

当夫妻感觉问题确实无法解决时,不妨向外界寻求援助。可以咨询婚姻专家,通过讨论与反省,希望能够化解夫妻之间的矛盾。或是请亲朋好友帮忙,让夫妻之间都能坦然面对问题。

${FDPageBreak}

3.回忆美好时光

经常和另一半想一想、聊一聊婚前的种种快乐,回忆两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这些对化解冲突都大有帮助。

4.检测双方关系

对夫妻关系来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检测,看夫妻之间究竟像什么。是像母子,还是像父女?良好的夫妻关系应是让彼此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互相接纳、欣赏和尊重。

5.多夸奖对方

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例如老公回家后主动陪着孩子玩,就应立刻称赞他。如果对方偶尔说了善意的小谎言,也不要介意,老公也是因为怕老婆担心而不愿说出事情的真相,这时应该感谢他,而不是责备他,毕竟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

6.放下身段。

承认另一半的优点,多包容他的缺点。

7.加深了解

夫妻双方各自准备一张纸,写下对对方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有助于了解彼此的想法。

2孩子性格太过软弱怎么办?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爸爸妈妈们为此非常着急!

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引导。

① 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②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③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④让孩子大胆地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阔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3父母不要和孩子说“反话”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4妈妈放手,成长第一步

“蒙蒙你看,这个钓鱼很好玩呢,我们进来一起玩吧。”面对刘老师的玩具诱惑,2岁4个月的蒙蒙依然态度坚决,嘴巴里只嚷着“不要,不要”。小手紧紧拉住妈妈,把小脸埋进妈妈的怀里,在光谱智慧馆门口不肯跟妈妈分开。

为了检验入园第一天宝宝会不会哭,上周日下午,我们从近百户报名家庭中挑选的9户家庭不顾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准时到达现场。周日下午2点半,亲子实验室正式开始,于是,难舍难分的场景出现了。

A.妈妈越粘,宝宝分离焦虑越明显

分离戏码上演13分钟

“蒙蒙真棒。”“你是男子汉,进来帮我的忙吧。”光谱智慧馆刘老师的夸奖法以及激励法统统失效。拉锯战足足持续了8分钟后,小家伙终于绷不住,哇哇地哭了出来。刘老师跟黄老师交换一个眼神,决定改变策略,“这些玩具哪个你最喜欢,哪个就给你玩。”“不给他,他都不进来跟我们一起玩。”13分钟后,两个老师配合的“双簧”终于打动了蒙蒙,抹干眼泪加入实验队伍。

28个月的小昕百般挣扎后,以“不脱鞋子”为条件勉强进入教室,31个月的奇奇扁着小嘴,红着眼睛被老师从门口劝回来,40个月的小语奔着玩具小火车冲进教室……总体来说,年龄越大,分离适应得越好。

实验开始,被清逐出场的有些家长却放心不下。淼淼妈妈在门口候着不肯离去。栋栋妈借坐电梯之名,偷偷张望。子亦妈妈索性走到门口,正好与女儿碰面,于是母女俩再也分不开了。

浙大幼儿园华家池校区沈新益老师告诉记者,刚入园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哭上一段时间。一般说来,只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两三周后孩子就可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很多时候反而是家长自己放不下。曾经有个家长跟我说,一天心都悬着,都在幼儿园这里了。”浙大西溪园刘根花园长告诉记者,家长不要犹豫,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的“妥协”,只能延长孩子不适应的时间。

B.20分钟不到,有宝宝尿裤子了

要学会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宝宝尿裤子了。”二十分钟不到,又一个状况出现了。工作人员和闻讯赶过来的淼淼妈赶紧处理弄脏了的裤子以及地上的尿渍。黄老师告诉记者:“之前我就注意到他好像有要上厕所的意思,问过他,但是他没说话。”黄老师解释说。

看到小朋友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就心领神会的家长,立刻就能做出相应反应。浙大西溪园刘根花园长跟记者说,“现在家长把孩子养得太细致了。”而幼儿园老师对每个孩子特殊的信号未必都能看懂。“不管用语言,还是用动作,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刘园长笑说,她女儿是15个月时进托班的,当时还不会说话。“但她能听懂我的话,我就教她如果想上厕所,就点点自己的屁股。”

此外,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也是需要提前训练好的。刘园长解释说,按照协调性发育情况来说,1岁多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了。

${FDPageBreak}

C.孩子们一起拗造型、分享玩具

交往能力越来越强

实验开始前小语妈妈告诉记者,自己最担心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实际情况显然远远好过她的担心。

“毛毛虫呀,爬呀爬呀……”上音乐课喽,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排排坐好,跟着老师学习唱歌。随后全体起立到游戏区学习舞蹈动作。小语、妍妍和奇奇三个女生特别投入,跟着老师,挥舞双手,甚至彼此之间互相配合,摆出花蝴蝶造型。对舞蹈不感冒的男孩子们则分享起了玩具,栋栋拉着浩浩一起玩他自己喜欢的小卡片、小火车。

刘根花告诉记者,2到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懂得合作分享。不过现在很多家庭注重社会性交往,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小朋友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越来越强。”刘根花说。

当然,毕竟在家里多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转,入园后孩子有失落感是必然的,“这就跟家长平时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沈老师提醒。

孩子,千万别跟陌生人走

D.8成宝宝会被陌生叔叔带走

提醒你的孩子,千万别跟陌生人走

“小朋友,你妈妈让我来接你,你跟我走吧。”亲子实验之陌生人环节开始。面对现场突然出现的陌生叔叔,奇奇稍微迟疑了一下,便让叔叔牵着自己的小手径直往外面走。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栋栋、妍妍、淼淼身上。只有年纪稍大的小语坚定地对陌生叔叔说:“不要!”顺便回了一个“瞪”的眼神。结果,8成小朋友跟陌生人走了。

“家长一定要提醒你的孩子,千万别跟陌生人走。”刘根花告诉记者,真正能做到的不多。“特别在托班时期,本身就想逃离幼儿园,随便一个人都会被认为是救命稻草。以前别的幼儿园也做过类似实验,结果也类似,大多数小朋友都跟陌生人走了。在幼儿园有老师、保育员、保安的保护,但是危机教育也是幼儿园和家长必须做的。”

实验接近尾声,到了约定的时间,过来接孩子的家长听到实验结果显得很开心,“小语真的说了‘不要’?”小语妈妈对女儿在陌生人环节的表现相当满意。“看来,小孩子的潜能真的超过我们的想象。”

5父母重早教缺乏育儿知识

上海有30万0-3岁的婴幼儿,年轻父母们远比上一代重视早期教育,2岁孩子开口背唐诗已经不算新鲜事,但过度和失当的早教造成一些孩子出现“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等怪现象。昨天,市教委专家指出,这是成人功利思想所致,需要警惕。

问题: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

4岁的琳琳开始练钢琴已经一年了,能演奏简单曲子的她却不能独自完成诸如穿衣、上厕所等日常行为。因为在家里,这些活儿都由父母、祖辈和保姆包了。所以,被父母引以为傲和被小区同龄人羡慕的琳琳在幼儿园就显得很“无能”,因为她连一些最平常的起居也无法自己完成。浦东东方幼儿园园长毛美娟表示,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受功利思想影响,急于求成,其结果是内在素质培育不足,结果就出现“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等怪现象。

昨天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也在上海电台“990市民与社会”节目中指出,眼下不少父母对0-3岁孩子的早教很重视,这是好事。一位曾在民工子弟学校任教五年的蒋老师昨天说,她曾对学校学生做过调查,发现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能力成正相关。但有些家长重视的方法不对,用大人的兴趣框定孩子,造成早教过度和失当,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因为失去了展示孩子最有潜力的机会。

提醒:慎带宝宝参加爬行比赛

“小朋友,娃娃可爱吗?爬过来拿吧!”年轻的早教老师一边说一边举着洋娃娃逗几个7个月大的宝宝,引导他们爬行,但其中有两个孩子看看陌生的“阿姨”,露出恐惧的神情转过头去寻找妈妈。这样的情景在许多早教中心都可以看到,父母们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胆子不够大,却忽视了0-3岁宝宝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导朱家雄表示,0-3岁的孩子需要和父母“捆绑”在一起,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更有甚者,眼下许多父母热衷让宝宝参加各种爬行比赛,通常是一个选手有三四个拉拉队员加油,家长们还要使出各种招数吸引宝宝尽快爬向终点,大喊大叫、拍手跳舞、挥舞玩具……再加上相机摄像机,比赛现场怎一个“乱”字了得?朱家雄教授说,这样的环境对0-3岁的宝宝来说简直是场灾难,难怪每次爬行大赛总有小选手被吓哭,哭泣已经是宝宝抗拒的极端反应了。

建议:教孩子更应教家长

华东师大早教专家李季湄教授在日前举行的“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上说:“现阶段许多早教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

儿童早期认知技能、愉快情绪、社会能力、健壮身体和健康精神都十分重要,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因此,一些早教中心开始注重辅导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闵行区、浦东新区还推出每年4次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的早教指导服务,教父母科学育儿。

朱家雄教授表示,0-3岁的早教更重要的是教会父母如何养育孩子,而非直接训练婴幼儿。

据悉,近年来申城以创建社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服务点为抓手,推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进家庭,下一步将逐步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公共服务网络。

如果觉得《父母重早教缺乏育儿知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