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0墨学中心在宋鲁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0墨学中心在宋鲁

时间:2018-07-06 01:08:57

相关推荐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0墨学中心在宋鲁

编者按

近几年,比较火的电影《墨攻》,比较火的游戏《王者荣耀》《轩辕剑》等,都有墨家学说或其机关术的身影。以至于学术界感叹,文艺、游戏的形式让沉寂的墨学在现代火了一把。

墨学,即墨家学说,是由宋人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的,与儒家分庭抗礼、并驾齐驱盛行于神州大地的显学之一。以至于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孟子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由墨学而形成墨家学派,为“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学派之一,当时名列道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诸学说之上。后来,墨学历经兴衰沧桑,两千多年来延绵不绝,成为华夏文明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墨子生于宋国(今河南商丘),墨家学派崛起于宋国,这里是墨学的根源地。后来,随着墨子长期活动在鲁国,晚年定居于鲁阳,墨学在两鲁之间迅速发展。由此,宋、鲁形成墨学的兴盛与传播中心。

墨家学派崛起于宋国

墨子故里

国产动画片《秦时明月》中,墨家巨子是墨家学派的最高首领。在该片中,共出现墨子、六指黑侠、燕太子丹、荆天明四位巨子。其实,这是与真实的历史不相符的。在先秦的典籍《吕氏春秋》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和腹。方授楚在《墨学源流》中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釐是第二任巨子,这仅是一家之言。墨子有没有当过巨子,已经无法考证。

无论墨子有没有当过墨家学派的巨子,但他是墨学的创始人之地位无可震撼。因他生于宋国,成长于宋国,后又做宋国大夫,墨子的墨学思想也在此时发轫并形成。他师于儒道而又与儒学分道扬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学思想体系,墨家学派开始崛起于宋国。从学派诞生肇始,墨子就为其创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纪律约束,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墨家的首领称为“巨子”(或写为矩子、钜子)。墨家巨子在墨家学派内有绝对的权威,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首领要以身作则,实行“墨者之法”。《庄子·天下篇》言:“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绝。”后世巨子由前世的巨子所指定,梁启超说“其制度与基督教之罗马法王相类。”墨家作为先秦时期惟一有着严密组织的学派,身体力行聚徒讲学,这也是墨学之所以兴盛能成为与儒学抗衡的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墨家学说成形成于道家、儒家之后,异军突起于宋国而盛行一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是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老百姓的呼声。加之,墨学区别于儒道两家的突出特点在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深知民间疾苦对繁文缛节深恶痛绝,身先士卒并鼓励弟子们以苦为乐,因此墨家弟子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淮南子·泰族训》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因此,墨家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墨子以广泛的民众基础率领其门徒奔走各国宣传其主张,成为一时之显学。

墨学传播壮大于两鲁

随着墨子在宋国任大夫时被排挤,他于是到宋国北邻的鲁国长期居住并传播自己的学说。也因此,造成后世认为墨子为鲁人的说法,如东汉高诱为《吕氏春秋》作注时提出:“墨子名翟,鲁人。”清代墨学大家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说:“墨子名翟,姓墨氏,鲁人,或曰宋人。按此,盖因墨子为宋大夫,遂以为宋人。以本书考之,似当以鲁人为是。”然而,在其专著提供的主要依据材料来看,虽然所言墨子在鲁国的活动多为具体,如从《墨子》所载“子墨子自鲁即齐”“越王以迎子墨子于鲁”,到《吕氏春秋》所载“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但并没有一条是言及墨子是出生在鲁国的材料。这些材料只能说明墨子当年在鲁国活动是相当频繁广泛,但不能以此就说他是鲁国人,籍贯所在地与活动所在地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鲁国确是墨子广泛传播其学说并使之壮大之地。

墨子的一生也是居无定所,晚年他寓居于鲁阳传播墨学。鲁阳即今河南鲁山县。南朝阙因撰《十三州志》:“鲁阳县,今其地鲁山县也。”因此,很多后人认为墨子故里在鲁阳,如清代学者毕沅和武忆即提出墨子故里楚国鲁阳说,其观点是《吕氏春秋》高诱所注“鲁”非鲁国,而是鲁阳;学者刘蔚华又将鲁国国君和鲁阳文君加以区分,鲁阳文君即楚平王之孙公孙宽;今天在鲁山一带多墨学遗迹,如鲁山县上汤村发现的墨翟故里碑、墨子隐居讲学处、墨子庙等。史载“墨子北方圣贤人”,即与南方楚国无涉,也说明楚惠王没将墨子视为本国人。墨子寓居于鲁阳,当是在赴楚国游说之后。墨子一生活动表明,他的早年是在宋国,后在鲁国,再后才寓居鲁阳,这里成为墨学发展壮大的另一个传播中心。

墨学衰亡及近代复兴

墨家在先秦时期,是最兴盛的,并在发展中逐渐成熟和分化。《韩非子·显学》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墨子死后,墨学曾有很大的发展并分为三派,且皆自谓真墨,当时墨家学派的人遍布各诸侯国。《吕氏春秋·有度》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当染》篇又载:“孔墨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

自汉代开始,墨学开始衰微乃至湮没。直到清朝中叶,治墨者屈指可数,所见记载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墨家的非攻思想不太符合那种特殊战乱的年代,不被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接受。加之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战国时期帮助守城时人死难很多,丧失了大批墨学精英,在墨子之后再没有出现一位集大成者完善发展墨学思想。况且墨家以内部的赏罚制度对弟子进行惩戒,作为封建集权的统治层怎可能容忍有别的组织在法外立法?因此汉景帝时开始弹压墨家。到汉武帝时,儒家成为正一统后,郭家、朱解等作为游侠又以武犯禁藐视皇权,杀人于千里之外;更有一些墨家子弟参加当时的七国之乱。汉武帝震怒之下,先后三次重拳出击镇压墨家,由此墨学被视为异端沦为杂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学到了近代又逐渐受到推崇。清代治墨,以孙诒让的《墨子间诂》较为著名。梁启超说:“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民国前后的治墨者,以梁启超最为著名,他在《子墨子学说》中言:“杨学遂之中国,今欲救亡,厥惟学墨。”20世纪上半叶,当时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巨擘为寻求旧中国的出路,几乎没有没谈论过墨子的,如孙中山、章太炎、蔡和森、胡适等。在中国,以孔孟为标志的传统文化霎时间便成了以墨为尊的局面。这,就是近代墨学的复兴。

作者简介

马学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其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0墨学中心在宋鲁》

如果觉得《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0墨学中心在宋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