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论语》与育儿:普通父母只给孩子一条路 优秀父母给孩子两条路

《论语》与育儿:普通父母只给孩子一条路 优秀父母给孩子两条路

时间:2023-11-18 06:28:16

相关推荐

《论语》与育儿:普通父母只给孩子一条路 优秀父母给孩子两条路

01

有一个放羊娃的故事。

有人问放羊娃:

“你放羊是为了什么呀?”

“为了卖钱。”

“那有钱了之后呢?”

“娶媳妇。”

“娶媳妇之后呢?”

“生孩子。”

“孩子长大之后呢?”

“接着放羊。”

放羊,娶媳妇,生孩子,孩子放羊,再娶媳妇,再生孩子。

一开始,也许会觉得这个故事很搞笑,仔细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雷同的吗?

出生——上学——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孩子长大——孩子上学——孩子工作——孩子结婚——孩子生孩子……

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放羊娃的循环,因为,这就是生命的必经之路。

仔细观察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大多数人的烦恼,不都是集中在这些“上学”、“婚姻”、“工作”里面吗?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走的路。

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有这一条路。

比如,孔子。

02

在《论语》中,孔子有一段经典的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我们平常见到的翻译大意如下: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这段话对我们中国人影响可真是深远。

当你快三十岁了,肯定会有人跟你说:三十而立啊。成家了吗?立业了吗?

是的,我们把这段话当作了一个人生箴言,到哪个阶段就该做哪个阶段的事情。

三十岁了要成家立业,四十岁了就遇事不迷茫,成为成熟又机智的成年人,五十岁了就知足常乐吧,六十岁对于什么意见都不要太计较。

这句话仿佛一盏明灯,高挂我们人生的案头。

但30岁以后,我发现,我不愿意再这样去理解这段话。

03

孔子的这段话,换个角度去理解,其实是在说,人生除了一个世俗节点,还应该有一个内心节点。

世俗节点,是上学——就业——结婚——生子,就像一粒种子,要发芽,要长大,要开花,要结果,这是自然规律。

但还有一条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成长,一样有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确定人生长期目标。

你的人生,要去为什么而努力?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这个时间点,并不算早,但也不晚。

立志这个事情,是个长期目标,并不能以时间为维度。

小时候陪孩子看绘本《花婆婆》,里面还不到十岁的孙女答应爷爷: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情。

19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06年,20多岁的鲁迅觉得医治身体不如医治精神,决心拿起笔救助万万千人,从而弃医从文。

立志于不同的时间,但,他们都决定了自己的志向。

奥美互动全球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费瑟斯通豪在《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一书里认为人终其一生在寻找三样东西:

你擅长什么?

你热爱什么?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

这,是立志。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可以为什么而努力,给自己一个长期目标。

第二个节点,找到努力路径。

人们素来将立业看成是:功成名就。

人到三十,如果不是什么处长,不是什么老总,仿佛你就失败了。

而这,恰恰与孔子的追求相悖。

孔子一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劳碌奔波,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功成名就了吗?并没有。

但他已经明确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内修是不断学习,外修是实现仁政治国的理想。

人生有诸多条路,在其中选择一条,确定为自己的发展道路,愿意为之不懈努力,这是立业。

如果说立志还是一个朦胧的大方向,那立业就是做出了相对清晰的选择。

就像小时候我们有的人想成为老师,这是立志,而最终决定成为语文老师还是美术老师,这是立业。

立业,并非是现实中的一个具体结果,而是以此为目标,不断去努力,去靠近目标,这是自己的努力路径。

第三个节点,是确定人生原则。

四十而不惑,究竟对什么不惑?

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吗?是看穿所有事物规律吗?

我觉得都不是。

这种不惑,是心中的不惑,也就是,我选择的这条路,我决定立的这个业,也许有人说好,也许有人说不好,也许有人认为我成功了,也许有人觉得我失败了,但我依然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不惑,是因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想法和哲学,也就是形成自己的人生原则。

不惑,不是万物皆通晓,而是心不迷惑。

第四个节点,是接受各种可能性。

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带着几分快乐。但从我的理解出发,我觉得孔子是多少带着遗憾的。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话对也不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并不意味着不随便的人就能成功。

孔子努力一生,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但他并没有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知天命,不是快乐地看到自己的人生成果,而是知道,无论这事成与不成,我都会去干。

这就是天命,它并未许你一个好的结果,但会催促着你往前走,不许你回头,不许你停步不前。

因为这事能做成功,所以去做,这是识时务。

接受各种可能性,不管能不能成功,都会听从内心的安排去做,这便是,天命。

第五个节点,是建立内心对外在评价的坐标轴。

六十而耳顺,等到了一定年纪,各种意见都会向你奔袭而来,其中,有反对你的,有赞同你的,你会怎么处理?

人的本性喜欢听赞美之言,夸我我就很开心,说我不好就容易生气。

只听让自己开心的话,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

但孔子心里有个坐标轴,不是所有赞美的都是好的,不是所有反对的都是不好的。

耳顺,是对外在评价有了一个接受方法。

你说我好,我提醒自己还不够。

你说我不好,我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放过自己。

耳顺,是什么都听,但什么都会经过自己的判断。

某些批评的话,不再愤怒,某些夸奖的话,不再欣欣然。

心中有了坐标轴,不仅耳顺,心里也顺。

第六个节点,是内外融合。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内心的标准,一个是外在规矩的标准。

既能遵从内心,又能符合外在规范,这很难。

比如我一个社恐,我就想自己呆着,可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跟他人打交道怎么行?

怎么让自己内心舒服,又能符合社会礼仪?对我来说,太难。

我境界还不够。

但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已经能做到融合。

想要做到融合,需要的,是历炼。

一方面,需要打磨自己的内心,历经重重艰难挑战,在在妥协和坚持中徘徊,这是内心的历炼。

一方面,不断学习和经历,认识社会,从中找出最根本的,自己最能把握的部分,这是社会的历炼。

如果内心历炼的太少,则更倾向于妥协,成为无准则的人。

如果社会历炼的不够,则更容易清高,成为空有理想的人。

内外融合,不对现实妥协,也不只为理想清高,扎扎实实地生活着。

04

上学——就业——结婚——生子,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世俗节点。

确定人生长期目标——确定努力路径——确定人生原则——接受各种可能性——建立外在评价的坐标轴——内外融合,这是少部分人才有的内心节点。

普通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一生只有一种节点。

而想要成为更优秀的人,必须历经的是另一种节点——内心节点。

普通的父母,能看到的也只有第一种人生节点,他们关心的,是孩子上学成绩怎么样,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

而优秀父母之所以优秀,则是他们关注了孩子的第二种人生节点。

如梁启超,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极为关注的,不是结婚生孩子,而是他们内心的成长和收获。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哪怕是孩子结婚度蜜月,也不忘了提醒他们: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

在这种教育下,他的九个孩子,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毕业于西点军校的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社会活动家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各有所长,各有所成。

我们很难做到梁启超这般谆谆教诲,但其中的根本方法则是可以借用的。

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也别忘了关注孩子的内心节点。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问问孩子:你长大后,会做一件什么能帮助到更多人的事情呢?

当孩子长大后,我们问问孩子:你找到了自己想要不断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了吗?

当孩子犹豫的时候,我们问问孩子:你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什么,什么是重要的?

当孩子在失败中痛苦,我们问问孩子:除了成功以外,你有没有别的更值得的目标?

当孩子为他们的打击沮丧,或在他人的赞扬中沉迷,我们问问孩子:对于别人的批评和表扬,你的想法是什么?

当孩子想要妥协时,我们问问孩子:你能不能找到更好地实现自己理想的办法?

当孩子只凭理想往前冲时,我们问问孩子:想要更好地实现理想,你会遇到什么阻碍,你怎么克服?

05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拍摄了一张图片,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只有一个格外微小的,暗淡蓝点。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根据自己得到的启示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成功地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毫不出奇的小点。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预约新宇宙》

当地球都是如此微小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更是微不足道。

要经历短暂的一生,还要经历爱恨情仇,欢喜悲苦,琐碎的生活,就是一生。

即便是这样渺小的一生,有的人活出了不一样的风采,有的人,只在时光轮中作为一个生命体匆匆出现,急速消失。

我们到底要过怎样的一生呢?

你希望孩子有怎样的一生呢?

无论最后选择什么,别忘了:

还有内心的这条路。

别让它荒芜,别让它隐没。

如果觉得《《论语》与育儿:普通父母只给孩子一条路 优秀父母给孩子两条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