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日本已不再是日本?“宽松教育”出来的日本年轻人如何让日本变色……

日本已不再是日本?“宽松教育”出来的日本年轻人如何让日本变色……

时间:2019-07-03 02:43:46

相关推荐

日本已不再是日本?“宽松教育”出来的日本年轻人如何让日本变色……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举世闻名。一提起日本人,人们通常都会想到日本人的严谨细致、忠于职守、勤奋奉献等等优点……

在车站上下车的工薪族但是近年来的日本,常有年长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工作上有点困难挫折就辞职。想想我们那个年代,每个人一路走来多么辛苦,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啊!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啦?

据统计,日本应届大学毕业生中,一年内辞职的人数占11.9%,三年内辞职的人数高达31.8%。

日本“垮掉的一代”

在日本,有一代年轻人的口碑,比中国的90后还惨。

2002年,一项名为“宽松教育”的革新,改写了全日本儿童的命运:周六日放假,课外作业骤减,连成绩排名也取消了。曾经人人惧怕的老师仿佛换了一张面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不到十年。,日本政府宣布全面停止“宽松教育”,学习的本质似乎回到正轨。

东京涉谷车站的年轻人

黯然落幕的改革更像一场大型社会实验。只不过,那些接受过“宽松教育”的“实验品”,被无差别地投放进了优胜劣汰的社会丛林中。

他们便是成长在“宽松世代”的那群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垮掉的一代”。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男主瘫倒在地

“宽松世代”的都市传说

日本职场上,流传着许多“宽松世代”的都市传说。

“圆周率只要背到3就好了。”“连传真也不会用。”

“被上司骂了两句,隔天就拿着精神诊断书要求补偿。”

新踏入职场的年轻人

此起彼伏的坊间传闻,被日本鬼才编剧宫藤官九郎写进了《“宽松世代”又如何》里。

1993年出生的山岸是个不折不扣的“宽松世代”男。刚入社一年的他,和前辈外出时迟到后依然慢悠悠地从出租车下来。“唉,因为不认识路嘛。”

当前辈反问道,“我不是把地址写在邮件里了吗?”

山岸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时间看邮件呢,下次麻烦发LINE(日文版微信)给我。”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难搞,是公司前辈对“宽松世代”的最大控诉。他们的到来,为曾经尊卑分明的日本职场注入了不安的气息。

日本一档综艺节目整理了“宽松世代”在职场上的奇怪言行。其中一条,是果断拒绝上司的聚餐邀约。

“聚餐是强制的吗?”

“诶?虽然不是强制……”

“那我就不参加了。”

日本一档关于“宽松世代”的综艺节目截图

明治大学教授斋藤孝在节目中列出“宽松世代”人的特点:1、无法接受责骂,承受力弱;2、没有接到指令就不会自己行动;3、果断拒绝上司的聚餐邀约,自我优先。

面对聚餐任务,来自前辈的标准示范

1994年出生的现役偶像演员小池美由抱怨,“工作结束就想直接回家,我喜欢一个人呆着。”

与她年纪相仿的演员北村谅更加直接,“因为很累了嘛!”

曾经累到吐血的前辈们没有想到,他们兢兢业业恪守了数十年的职场铁律,居然被一句“我累了”给打发掉。

上司无论再愤怒,也只能憋着,毕竟“宽松世代”还拥有一项终极大杀器--辞职。

职场上司对“宽松世代”年轻人的无奈与愤怒

4月,有93万名毕业生踏入社会。在这之中,有相当多的年轻人在参加入社仪式的当天直接辞了职。

“今天本来预定上班的新人,第一天就辞职了。”

“新人在询问过工作时间安排后就辞职了,仅仅两小时。”

日本企业评价年轻人的快速辞职现象

《Abema TV》中,前辈们面对新人入社当天便辞职的现象,一脸苦笑。

不过,对于这届年轻人,公司老同事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今年入社的新人,大多是“宽松世代”—— 即1995年出生,2002年上学,唯一一代从小学到高中,完完整整接受了“宽松教育”的“怪物”。

身为人事部的北条小姐,早已经历过“宽松世代”的千锤百炼:“有人竟然直接用LINE和同事说一句‘我不干了’,就再也不来了!”

刚刚受到上司一点点批评就会崩溃

还有年轻的孩子赌气道,“与其要教我这种什么都不会的人,还不如让我辞职,也算是给你们省省力!”

日剧《大叔的爱》里的名台词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木村加一(23岁,化名)向记者表示,因为自己毕业的大学很一般,选择职业的空间很小,加上受到不动产公司招聘广告的高工资诱惑,他选择了门槛很低的房地产行业,如果干得好的话,收入可以远远超过同龄高学历人群。可是干了不到半年他便要辞职, 辞职的理由是:工作时间超长,有时连休息日也要上班,销售业绩不好经常被上司和老员工训斥。

日本职场的上下级

因为觉得上司太严厉,木村没有正面提出离职申请,而是不声不响地就不去公司上班了。公司通过电话和社交网络LINE询问他为什么不去上班,他也都没有回复。三天后,公司就不再联络他了。

对于这些,木村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认为辞职后的选择很多,用不了多久又能找新的工作。

在日本,工作没多久就辞职,在下一份工作面试时,会被认为是“缺乏韧性和忠诚度”的。不过,现在的大学生们有自己的应对招式。木村说把上一家形容为“黑心企业”的做法,现在广为流传。

多数人担心频繁转职,会受到新公司的质问

在面试时,当被问到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这么快就辞职的时候,如果以此为借口应答的话,会比较容易被新公司接受,而不会像过去那样被认为是缺乏忠诚度。

木村加一的经历在日本年轻人当中很具代表性。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稀里糊涂地进了一家公司。入职后就感觉自己做的选择很失败,又无法适应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因此工作不久就会选择离职。

不能吃苦、抗压能力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力、无创造力、无升职和高薪的欲望等等,是“宽松世代”人群的通病。难怪他们的前辈这样评价他们:“所以说,‘宽松世代’就是不行啊!”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日本的应试教育与“宽松教育”

日本战败后,经济发展逐步复苏,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取代。“白领”的数目暴增,日本由此进入学历社会。

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绞尽脑汁,无止境地给学生“增负”。

东京大学教授市川伸一回忆说,“我们那个时代,背英语单词是需要背下一整本英日词典的,一字一句都不能落下,要做到就像把字典吃了一样地记住它们。”

当时的日本考生聚在一起吃晚餐,头绑“考试必胜”条幅

这样的教育持续了整整30年,虽然换来了日本崛起,也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埋葬在课本里。

1975年,日本社会已经完全陷入“以分数论成败”的风气。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期遭受歧视,甚至老师的体罚。于是校园里厌学、逃课、暴力等恶性校园事件频发,渐渐演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战争。

“经常有学生因为讨厌学校,将教室玻璃打碎。还有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攻击老师,吓得老师那天根本不敢出门。”

至此,整个日本社会不得不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给孩子太多压力了?不久后,“宽松教育”的理念开始被人们提起。

80年代初,中国刚恢复久违的高考,而日本政府却开始了“宽松教育”的初次尝试。

小学课本变薄了不少。上了初中后,每周的英语课又比从前减少了一小时。

1980年第一次教育改革后,小学课本的内容骤减

“宽松教育”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口子一点点划开。直到20多年后的2002年,才真正落实。

与以往相比,学习内容与课时均减少了三成。另一个标志性的改革是“周末两休制”,把星期六还给了学生。

呆萌的樱桃小丸子,就是“宽松教育”的产物

然而,在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日本的中小学生成绩出现集体下滑,像“3+2×4”这样的四则运算,能正确回答的六年级学生只有六成。

日本中学教室

于是社会各界开始出现质疑声:政府推行“宽松教育”的初衷,是告别填鸭教育,鼓励独立思考。假如学生连基础知识都无法掌握,又何来进一步思考的能力呢?

与此同时,,一条新闻轰动了日本教育界。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曾位居世界顶尖水平的日本学生成绩出现大幅下降。一时间,原本怨声载道的社会各界人士开始疯狂谏言,要求马上停止这场闹剧。

日本教育界学者出书探讨“宽松教育”与学生“学力低下论”之间的关系

经过数年的激烈争论,“宽松教育”于全面废止。原本被删去的内容,又逐渐加了回来。日本的初中等教育也像钟摆那样,在填鸭式教育和“宽松教育”之间徘徊……

“努力了……真的有用吗?

真正伴随着“宽松世代”人群的是一种宿命般的“无力感”。虽然学业轻松了,但面临的社会环境却更加残忍。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在百废待兴的日本战后社会,努力必有回报。可出生在平成年代呢?阶级固化、经济危机、企业裁员……而高高在上的前辈,不过是搭上了时代的便车。每天犹如仓鼠般在格子间不停奔忙,直到经济衰落的那天,被企业、家庭、社会相继抛弃,陷入「无缘社会」的困境。

忙碌的工薪阶层

连退休老人都感叹,“以前那样拼命工作,好像挺滑稽的。”

在NHK《无缘死》的纪录片中,高野先生为银行兢兢业业奋斗42年,每天熬到凌晨才回家,最终妻离子散,晚年只能住进养老院。“身边只剩几百张客户的名片。”

忙碌的工薪阶层

对企业、对社会早已失去了信任的“宽松世代”,忍耐的极限也越来越低...

“工作不开心的话,换一份工作也是可以的。”

日语《大叔的爱》截图

“再退一步,前辈口中所谓的‘常识’就一定是对的吗?LINE明明更方便,为什么还用着上世纪的Email呢?”

“既然是大家都不想参加的聚会,为什么不能拒绝呢?”

“马虎对待私人生活的你们,才是最差劲的!”

“既然历史在摇摆中前进,为什么不能以宽松的方式前进。前辈们所创造出来的这个社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吧?”

“为了缓和自己对下一个世代的恐惧,最方便的词汇就是‘宽松世代’了。”被问及拍摄《“宽松世代”又如何》的初衷时,该电视剧编剧宫藤官九郎笑着说道。在他看来,“宽松世代”不是没有努力,他们只是在尝试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努力。

“你们老是说着这些‘宽松世代……’,我觉得太早了,等后再来说吧!”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结语

日本的“宽松世代”虽已结束,但日本年轻世代脱离日本传统、放弃日本精神的趋势才刚刚开始。当今日本职场连续工作、无限加班、忠诚公司的风气已渐渐势弱,低欲望社会逐渐形成,使人不禁发出“日本已不再是日本”的感叹和警示。

中国当下流行“佛系”的说法。所谓“佛系”,是指“都行,都可以,怎样都没关系”,表现现代年轻人对生活已然没有过多要求的生活态度。不少人认为,这个词体现了现在社会阶层的固化、年轻人竞争欲的缺乏及个人价值观的迷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佛系”这样一个语义模糊的词汇一出来,很多年轻人便以“佛系”自居,为自己的消极处事态度找到借口,也寻找一份社会归属感。

新的时代,衡量幸福的维度日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也导致人们容易被外界的标签与评价影响,看不清自己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在一种懵懂未知的状态下被迫不断长大,心理年龄远小于生理年龄,迷茫、挣扎、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虽然中国并没有“宽松世代”这个名词,但很多现象却有些类似。例如前段时间引发网络热议的“为什么90后裸辞变多了”,令人联想到日本“宽松世代”的年轻人动辄就辞职的状况。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年轻人虽然喜欢自在悠闲的生活,却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时候,“裸辞”或者“不像前辈那样拼命”或许并非坏事,也可能是在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模式。

了解完日本的“宽松世代”,生长在中国的你是否也在自己身上找到“宽松世代”的影子呢?现如今,年轻一代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社会的主力军。日本的“宽松世代”也好,国内的90后、00后也罢,他们都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在生活的重重压力面前撑起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未来。你说不是吗?

声明:图片及内容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如果觉得《日本已不再是日本?“宽松教育”出来的日本年轻人如何让日本变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