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碑林文学》【“OPPO杯”记忆中的小雁塔征文】耿箖 | 小雁塔之恋(16)

《碑林文学》【“OPPO杯”记忆中的小雁塔征文】耿箖 | 小雁塔之恋(16)

时间:2020-07-19 06:47:23

相关推荐

《碑林文学》【“OPPO杯”记忆中的小雁塔征文】耿箖 | 小雁塔之恋(16)

西安市碑林区作家协会主办

小雁塔之恋

耿 箖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每天清晨出完早操,看着学生们踩着欢快的步伐,鸟还巢一样回到各自的教室,云雁总会惊鸿一瞥似的望一眼一墙之隔却高耸天际的塔影,三十年了,塔还是塔,她还是她,也许命中注定她和塔之间的缘分,她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雁”字,那塔便是小雁塔。

相 识

那年秋天,刚满十九岁的云雁一手提着网兜,一手拿着毕业派遣证踏入这所小学。她在心里无数次描绘过开启职业生涯的地方,但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个学校。虽说距离西安城墙不到两公里,却简朴的和山村小学没什么区别,几排平房加一个土操场,云雁无精打采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把攥在手中的那张皱巴巴的派遣证双手摊平在校长的办公桌上。

“你以前知道咱们学校吗?”校长问。云雁茫然地摇摇头。那时候不像现在,没有网络、没有百度,分到哪儿是哪儿,没有个熟人,真还不了解这所小学的情况。“走,跟我来”,校长带着云雁,如数家珍地介绍校园的一房一户、一草一木。这是一所与新中国同龄的小学,那年正好建校四十周年。秋天的操场,秋高气爽,校长豪迈地一指,“喏,那就是小雁塔”。“哦,小雁塔!”云雁应声。校长说:“这小雁塔是唐中宗时修建的荐福寺译经塔。唐朝时这里可是长安城很繁华的地方,香火旺盛,高僧云集。所以说咱们学校可是块‘福地’啊!”云雁苦涩地笑笑。

放学后,云雁走进了荐福寺。沿着中轴线漫步,白衣阁、小雁塔、藏经楼……越往深处越静谧。大雄宝殿前的夹道古槐,树粗几围,老态龙钟却又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没有香火,没有信众,只有秋蝉在声嘶力竭地鸣叫着。蝉鸣寺更幽,云雁靠着一棵古槐坐下,浑身的燥热一点点冷却,郁闷的心情渐渐舒缓。

仰望小雁塔,真是大雁塔的小兄弟,虽然颜色、形状和大雁塔有些相似,但没有大雁塔的雄伟。敦实的塔基上,矗立着砖砌的竹笋状的塔身,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飞檐,南北方向的墙体上还有券窗,塔体像是通透的。云雁走进底层,门楣上石刻的文字吸引了她:“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好奇怪!地震震裂,再震又复合,“真的假的?”云雁询问正在旁边打扫卫生的工人,他故作神秘地说:“这是神塔!不止一次裂合,有记载的是三裂三合!”“三裂三合!”云雁惊讶的叫出声来。每一次地震都是一次灾难,三次大震,三大灾难,小雁塔仍然屹立不倒,自我修复,云雁不禁肃然起敬。看看小雁塔,想想自己,遇到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挫折,有什么不能修复呢?她豁然开朗。

相 知

一转眼就是六年,云雁送走了她的第一批学生,收获喜悦的同时也在悄悄的收获爱情。从初登讲台时经常被学生气哭的青涩的小教师到文静美丽的教学能手,云雁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与此同时,大家纷纷张罗给她介绍对象。一天放学后,校长给云雁介绍的对象相约见面。正愁到哪去,校长不失时机地笑着说:“你们去荐福寺吧,那儿清净!”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风清云淡,杨柳拂面,云雁忐忑地走向小雁塔。老远看见空荡荡的塔基上,一个高大帅气的身影,蓝色的运动套装,一副黑框眼镜架在白净俊美的面庞上,斯斯文文。云雁觉得挺顺眼,他淡淡地一笑,点点头算是跟云雁打招呼。一番自我介绍后,她和他漫步于荐福寺。藏经楼上,他讲高僧义净历尽千难万险到印度取经的故事。在大雄宝殿“圣旨碑”前,他描述明英宗时藩僧大修荐福寺的曲折历程,和始于唐代的武举人“小雁塔题名”之风。原来小雁塔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正听得入迷,一声洪亮的钟声吸引他们走向雁塔大钟。抚摸钟上的铭文,他随口一句“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道出关中八景雁塔晨钟的来历。她被他广博的文史知识深深吸引了。

沿着塔内单旋楼梯,他们一步步登塔。六层以上的楼梯越来越窄,低矮昏暗,弯腰攀爬,一不留神,就会碰壁。他走在前面,不断回头关照她,到第十层时,她已气喘吁吁,坐在楼梯上,不想动了,便试探地问:“就到这里吧?”“怎么能半途而废呢?顶上才有好风景!来!我拉你一把!”当云雁被拉起的那一刻,她感觉这是一双温暖有力的手,她认定这是能够拉着她领略大自然美景,体验生命意义的手,让她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 守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从踏入这所校园至今,云雁已经送走了五届学生,自己的孩子也已经大学毕业了。

如今的小雁塔文化区已经是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域,周边市井繁华、车水马龙,这里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云雁也由教学名师成为闻名全市的小学校长。

最令云雁欣慰的是,她相知相伴的这所毗邻小雁塔的小学已经成为雁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雁塔文化也已经点点滴滴融入到这所校园。如今的荐福寺是西安历史博物院的一部分,小桥流水,茂林修竹,琴声婉转,钟声悠扬,小雁塔古朴苍劲,精神矍铄。再看校园的一草一木,是那么亲切可爱,灰头土脑的操场变成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每天清晨,当第一抹阳光映红小雁塔时,总有一队少年迎着朝阳晨练,醒目的运动装,矫健的身姿,是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低矮的平房变成布局整齐的一排排二层小楼,中式仿古建筑与旁边的小雁塔相得益彰,园林式校园和荐福寺相映成趣。

与小雁塔一墙之隔学校的博种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春种秋收,浇水施肥,当孩子们踮着脚掰下一个个成熟的玉米,弯着腰摘下紫皮发亮的长茄子,体验的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雁塔旁的耕种给孩子们留下一生的回忆。云雁还和她的老师们开发构建了“雁塔历史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带着孩子们走近小雁塔,亲身感知雁塔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也担当起了小雁塔的文物保护兵、义务解说员。“雁塔历史文化”校本课程使学校名扬全市。

“你是云中雁,云中有志;你是领头雁,雁中使者”,这是一次全省教育感动人物颁奖会上的颁奖词,道出了云雁多年来的心曲。多年以来,她所有的梦想正是将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小雁,在她和老师们的精心哺育下,成长为一只只振翅翱翔的大雁,雁阵在天空中大写“人”字之时,正是他们欣慰之际。

耿 箖

教师,碑林区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多发表于《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报刊,并被《今日头条》《凤凰资讯频道》《网易》等网络媒体转载;其教育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少年儿童研究》《陕西教育》等杂志,并被《中国知网》等学术网收藏。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489498103@

771749047@

爱文学爱生活

碑林文学欢迎你的投稿!

主编:萧迹

执行主编:千里飞

副主编:张波

编辑:马兰

审核:小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

●【碑林文学】曾涛 | 童年记忆

● 【“记忆中的小雁塔”征文】崔彦 | 小雁塔里逛庙会(2)

● 有奖征文 | “记忆中的小雁塔”征文启事

● 专题培训| 安黎谈散文写作四要素

如果觉得《《碑林文学》【“OPPO杯”记忆中的小雁塔征文】耿箖 | 小雁塔之恋(16)》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