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头盔没破为啥人挂了?实验告诉我们 都是冷兵器升级惹的祸

头盔没破为啥人挂了?实验告诉我们 都是冷兵器升级惹的祸

时间:2019-03-28 22:10:00

相关推荐

头盔没破为啥人挂了?实验告诉我们 都是冷兵器升级惹的祸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影视里穿甲胄也一刀死?让实验说话,维京海盗斧都砍不开一件皮甲》一文,介绍了各类材质的护甲所能提供的防护力,但对于头盔的叙述却没有过于深入。这是因为头盔与护甲的情况差异很大。古代头盔的发展与材质、成本、工艺以及战争工具等因素是相关的。本文就继续说一下头盔的问题。

尽管各类材质的护甲都能提供相当不错的防护力,但这种防护力往往局限于武器所造成的撕裂伤害。武器不仅具有锋刃,其动能也会对人体造成相当伤害,而这种动能所能造成的甚至不仅仅是钝器伤(blunt

force

injuries)。正是因此,各类软质、硬质铠甲往往都需要配合缓冲物来减少动能所造成的伤害。那么头盔呢?各类材质的头盔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油管上的一位博主Skallagrim曾经针对各类材质、形制头盔的防护力进行测试,实验的结果十分有趣。

上图这一件头盔为现代复原的早期诺曼皮盔,主体为皮制,在边缘部位最厚10毫米,而用以增强防护、定形的铁片厚度0.9毫米。这件皮盔的铁皮并不算薄,一部分诺曼铁盔的厚度实际上也仅仅1.2毫米左右。

实际上,皮革相对于金属材质而言,具有更好的韧性,但在外力的冲击下也更容易变形。在Skallagrim的测试中,尽管剑刃与剑柄的攻击都让其产生了凹痕,但他们依然没能成功地撕开这一件皮盔,即便其后换上了战斧也依然只是造成了头盔的凹陷,这也证明了经过硬质化处理的皮革具有相当优秀的韧性。

然而,这件头盔却依然没能保住这个人偶模型。是因为它太丑了吗?显然不是这个问题。由于缺乏缓冲结构,而皮革材质偏软而缺乏坚度来保持形状,这使得剑与斧能够在造成头盔形变凹陷的同时,将动能直接传递到模型的“头盖骨”。另一方面,头骨也不似躯干部有肌肉作为缓冲,故而在撕裂表皮以后,模型的内部结构已经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

当然,这个实验所采用的模型并未还原头骨的硬度,重斧所造成的伤害未必会让头骨碎裂——但是脑震荡确实是难以避免的,而部分重武器甚至会造成脑血管的破裂以及颅内出血等症状。1.2-1.5毫米厚的诺曼铁盔似乎也未能提供很好的防护。较之皮制的头盔,铁制(非钢制)诺曼盔在坚度上更甚一筹,剑与匕首等轻武器仅仅能造成微小的凹痕,而无法对头骨造成任何破坏。

8世纪以后相对流行的盎格鲁—撒克逊盔(Anglo-Saxon helmet)除了形态上的改变外,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铆接工艺将厚度提高至2毫米左右。这使得它能够抵挡绝大部分武器的伤害(包括无往不利的钉头锤),但依然无法抵抗战锤(war-hammer)的攻击。

但当头盔的厚度达到2.2—2.5毫米,情况发生了转变:包括战锤、钉头锤以及剑、匕首等武器,仅仅只能造成头盔的轻微凹陷,而无法破开这层铁皮。从效果来看,随着厚度增加,头盔的防护力当然也随之增强,但这也意味着头盔制作成本和重量的上升。但另一方面,钉头锤、战锤等是在进入中世纪以后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武器。在这类钝器广泛运用之前,皮制头盔实际上还是能够提供不错的防护能力。

▲复原的盎格鲁—撒克逊盔

然而,当甲胄厚度与材质坚度的提高迫使这几类重武器踏入战场,皮制头盔乃至厚度稍次的铁制头盔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防护。总之,战锤等重武器的广泛使用,又迫使战士们使用防护力更强的甲胄,两者互为因果,又均是生产力提高所造成的结果。

▲你头铁吗?

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就已经相当广泛地使用铁制头盔。这种头盔被称为高卢式铁制头盔,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头盔。在这个时期,士兵所用的护甲也开始从皮制逐渐转变为铁制的锁子甲鱼鳞甲,只有军官们继续穿着造价高昂的皮制铠甲以彰显其身份尊贵。一般来说,高卢式铁制头盔采用一体式或拼接式锻造,这种形制继承自高卢式青铜头盔,但也面临着相对高昂的维护成本。与绳编式头盔相比,这种一体式头盔产生形变以后,修复起来十分困难,但它在抵抗钝器所带来的伤害上却更胜一筹。

与之相比,中国秦汉时期的胄一般采用铁制札片组编而成。一来由于工艺问题,一体式头盔在锻造及维护成本上较高,而组编工艺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二来由于战争武器上,秦汉时期以铍、戟等兵器居多,在防护力上这种组编铁胄已经足以胜任;三是中国无罗马帝国青铜头盔时期带来的制度依赖,因此采用组编铁胄也毫无违和之处。

▲复原的汉代铁胄示意图

但随着重武器(锤等)被应用于战争中,南北朝时期这种一体化铸造的铁胄也被投入到战争之中。这种铁胄还会附以铁制札片来增强对颈部与后脑的防护,形制各异但主体相似。除此之外,依然有大量士兵使用组编铁胄作为防护手段,隋唐时期的兜鍪也是如此。

而到了中世纪,欧洲人越来越趋向于在头部打造一个龟壳。最典型的大概就是桶盔了。桶盔在厚度以及防护面积上,都超过了相对早期的高卢式头盔、诺曼盔以及相对后期的盎格鲁—撒克逊盔、无颊盔。

这是因为欧洲战锤以及弩在那个时期被广泛应用到战争中,人们更倾向于提高铠甲关键部位的防护能力,甚至诞生出以下这种造型有些奇特的钵形头盔。

总的来说,甲胄与兵器就像是韩非子故事里的矛与盾,它们之间存在着对抗关系。矛的主人试图在击破盾的基础上减少锻造成本,而盾的主人则试图在抵御矛之攻势的前提下偷工减料。不同的兵器、战法及成本等诸多因素,也就衍生出了中西方差异化的甲胄及甲胄文化。

如果觉得《头盔没破为啥人挂了?实验告诉我们 都是冷兵器升级惹的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