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那么早教孩子识字有必要吗?

那么早教孩子识字有必要吗?

时间:2022-02-15 07:03:43

相关推荐

那么早教孩子识字有必要吗?

说到是否教学龄前孩子识字这事儿,争议还真不小。按照我国传统来说,早识字是孩子通向智慧的一种途径;按照网上流行的西方育儿观念,早识字就是反人类反科学的愚昧之举。

很多追求爱与自由的家长一听说谁叫孩子识字,就会反应过激,说对方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所以说到如何教宝宝识字之前,要先说清楚为什么教宝宝识字很有必要。

1

首先,分析一下为啥西方人不主张教孩子识字。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一共就26个字母,所有的单词万变不离其宗,就这么几个字母颠来倒去,与博大精深浩瀚无边的汉语比起来,识字量简直是小儿科,确实没必要早早教孩子背单词。

读音也没啥难的,学会了自然拼读法或音标后,基本绝大多数单词连蒙带猜不用查字典都能读对发音,不像汉语中很多冷门汉字,不查字典就根本不知道正确的读音。

还有就是英语的逻辑性比较强,小宝宝们通常没有发育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通常五岁以后才能达到这个发育阶段),即使依靠机械记忆记住了单词,也很难从发音规律和词根词缀的构成来理解单词,记得快忘得也快。

而且西方国家人口少,社会福利好,相对来说竞争压力没那么大,丰富多彩的儿童教育游乐配套设施也多,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的衔接相对流畅紧密些,这种大环境下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就没必要早识字了。

但是,南橘北枳,抛开大环境孤立的看问题很难得出接近客观现实的结论。

汉语是象形文字,见字如画,对于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小宝宝来说,记忆起来并不困难;而且汉字构造复杂,涵义丰富,再加上多音字以及灵活的句式变换,识字量还真不小,再加上国内的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衔接不是特别紧密,很多不识字的孩子一入学难免力不从心(天赋极好的孩子或家长极有耐心有方法的除外)。

2

接下来,再说说为啥可以教小孩子识字以及早识字的益处。

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认识一个字和认识一辆车没啥本质区别,再加上汉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见字如画,若是认个字就能摧残孩子的心灵,那这孩子未免也太脆弱不堪了,索性连绘本也甭看了。过于大惊小怪的育儿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若是家长就根深蒂固的认为识字是个苦差事,那么孩子也很难认为识字有趣。现如今亲子阅读非常流行,其实仔细想想,亲子阅读也好,绘本启蒙也罢,根本目标不就是引导孩子早日爱上阅读、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吗?要想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可不就得识字吗?不认识字恐怕只能读读没有文字的图画书了。

古今中外,有几本经典作品是无字书?一个不识字的人,恐怕也很难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一页页翻开,满眼都是陌生字符,不知所云,挫败感连连,就此对阅读产生畏惧逃避的心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也许会反驳:反正学校老师会教识字的,早晚都会识字,何必早早开始?对此我只有呵呵了。

现今幼小衔接普遍对接错位,不少孩子一上学就各种不适应(当然,资质极好的孩子或家长极有耐心有办法的除外),老师精力也有限,一家管一个孩子尚且不容易,更何况孤军奋战一次管几十个孩子的老师呢,指望老师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那真是痴心妄想。

而且,不早早给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孩子很有可能被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所吸引,还没来得及沉静就陷入浮躁了。

早识字,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教宝宝识字的心态以及目的。

先引用一个老套的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干什么?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老套,但是里面包含的道理却很经典。

教宝宝识字,切忌为了识字而识字,更忌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强迫宝宝识字。若是没有清晰的目标和端正的心态,还不如不教宝宝识字。

我认为,教宝宝识字,是为了独立阅读而打基础,帮助宝宝打造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早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与激发兴趣和引导习惯相比,大人的那点炫耀孩子的虚荣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有虚荣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此没有清醒的认知以及合理的调节,就像有信仰信念的人不会去做没有底线的事情,自身的格局与境界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能做到豁达大气有预见性的为人处世。所以,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有个段子说得好:付出一点想马上有回报的人适合做钟点工;如果能耐心按月得回报,适合做工薪族;耐心按年领取回报的是职业经理人;能耐心等待3-5年的是投资家,可以耐心等待10-的是企业家;能等待50-100年的是教育家;能等候300年的回报就是伟人;能耐心等待3000年才见到效果的就是圣人。

3

心法的部分终于铺垫完了,下面开始聊聊技法。

这部分是我教肥肠识字的真实案例,大家可以去粗取精,吸取对自己实用的部分进行实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肥肠一岁以前基本是当猪养的,我是在他一岁两个多月时开始教他识字的。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呢?

1.那时候爷爷奶奶总想把孩子带回老家抚养,我必须通过自己有效的行动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孩子在妈妈身边成长才是最佳选择;

2. 那时的孩子已经发育到能够指认物品的阶段了(很多宝宝八九个月就可以指认物品了,肥肠算发育比较晚的)。我觉得能指认物品是可以开始教宝宝识字的一个信号。

3. 我觉得应该好好和孩子互动交流了,不能再把娃当猪养了。

其实刚开始我也没啥经验,但是不行动永远没经验,于是我就这么大大咧咧的上路了。

肥肠认识的第一个字是“大”,因为他那时候特别喜欢发da的音,所以我就想先从他熟悉的开始,他指对了我就鼓掌恭喜他,指错了我就若无其事的把正确的告诉他,结果效果还不错,他立刻就记住了,认字认得还挺来劲。

我就顺便把“目录”、“序”、“前言”教给他了,后来他发现几乎每本书里都有这个,觉得很熟悉很亲切,自己就会主动去找了,如果某本书没有目录,他会很失望的念叨“目录呢?”或“前言呢?”

后来,我发现孩子喜欢翻我的书架,他每次在书架旁边玩,都会拽出来好多书铺在床上,我在旁边时就会有一搭没一搭的指着书名告诉他这是什么书,不知不觉中他就认得好多书名了,随手拽出一本书就报出书名。

比如说他会时不时拿出来本书给我说“妈妈,三字经”,或者自己指着书名念“揭秘汽车”、“乡村”、“渔港”、“城市”、“汉字寻根”、“古文观止”等等。

通过书名认字的好处是:书名通常比较醒目,字号也比较大,孩子经常能看到,虽然一本书的书名没几个字,但是很多本书的书名积累起来也有不少字。孩子乐此不疲,大人也省时省力。

我带孩子出去玩时碰到啥就跟他随口说说,比如出门经常能见到的那些字:推、拉、车、信息栏、客梯、入口、安全出口、紧急出口、小心台阶、小心地滑之类的,他很快就记住了,而且但凡碰到就兴奋的指着念出来,不厌其烦,没完没了,简直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节奏。

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对这些字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

小孩认字主要还是图形记忆,经常看到用到才会融化到脑中,熟练掌握。

比如说他认识“客梯”,在地铁里看到“乘客须知”就会指着“客”字说“客梯”,说明他是把“客梯”作为图像整体记忆的;但是像“入”、“人”、“口”、“小”等常见字以各种形式藏在各种场合里他都能认出来,说明这些字他已掌握。

后来我买了字卡,有时候拿出来几张,带孩子一起认认,他还挺高兴的,有些字当天就记住了,我就见好就收,不再继续拿新的给他认了,不追求数量和速度孩子有了饥饿感才会有下次再认的兴趣。

有时候我教了他几个新字,就去客厅给爸爸展示一下。爸爸是孩子的脑残粉,孩子每次认对字了,他就会兴高采烈的鼓掌喝彩,孩子被大人的欣赏激励,学习热情高涨,记忆深刻。

于是不知不觉中他就喜欢上了识字卡片,经常自己拿着玩,有时候还煞有介事的翻本书指着自己认识的字念,经常是到了睡觉的时间还恋恋不舍的,不肯撒手,我只好告诉他卡片要睡觉了,他这才肯主动把卡片交给我说“妈妈收起来!”。有次我对他说了句come here,他都能给听成是“卡片”,很搞笑。

家长一定要懂得趁热打铁,把握住引导良机,合理介入。但是同时要注意适合而止,不急功近利不贪心。这样才不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与兴趣,激发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教宝宝认比较抽象的字时,就要想办法调动起宝宝的积极情绪,把这个字和他已有的熟悉经验联系起来。

比如说,我教孩子认“特”字时,是用他感兴趣的汽车卡片教的,卡片背面有“菲亚特”三个字,我一手指着“特”,一手摸着孩子的小脸蛋笑眯眯的对他说:“你是个特别可爱的宝宝,妈妈特别特别喜欢你!”,孩子开心极了,不停哈哈大笑,然后我趁热打铁问他:“你帮妈妈指指哪个是‘特’?”他一下就指对了。

第二天他又拿着家里的一个伊诺特的充气皮球指着里面的“特”字,跑过来告诉我那是“特”。

原本比较抽象的字就轻松愉快的记住了,孩子高兴大人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拼音是个挺好用的工具,无论是否与考试相关都值得学。

孩子会拼音查字典比较方便,通过自主阅读拼音读物也能无形中扩大识字量,算是个自学小神器。只不过拼音这个东西由于跟学校考试内容挂钩被妖魔化了,遭到了不少家长的排斥。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于家庭底蕴丰富、学习动力和习惯好的孩子来说,早学晚学倒显得不重要了,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

总而言之,孩子认识多少字、认字有多快不是关键,毕竟小孩子的生活经验很有限,对低幼的孩子不宜要求过高,保护他们的专注力与激发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

什么时间教孩子识字、如何教孩子识字也是很个性化的事情,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斟酌即可,我分享的自身案例也只做个参考,若是让人感到压力那就曲解我分享的初衷了。

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不到一岁识字几百的孩子,以及五岁左右两个月集中识字三千的孩子也是有的;三四岁通过指读识字的孩子也大有人在;通过巧虎、看电视识字的孩子也有不少,花钱报班识字的孩子也有,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相信每个用心的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如果觉得《那么早教孩子识字有必要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