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闲话西北井大坑

闲话西北井大坑

时间:2020-11-27 20:03:33

相关推荐

闲话西北井大坑

2月10日,唐山西北井大坑与远处的凤凰山公园 王春明摄

西北井大坑(以下简称大坑)坐落于北新道与小窑马路(现龙泽路中段)交叉口,已有一百余年历史。

没有水源,大坑的水也从不干涸

大坑现今面积有1000平方米左右,四周未见水源流入,可即便是最干旱的年份,也没见它干涸过。许多人感到惊奇,这个大坑为什么从不干涸呢?据史料记载,大坑原来是一个废弃煤矿矿井眼,它的水来自数百米地下。因为该矿井位于唐山矿的西北,所以称作西北井。又因矿井的规模较小,也有“小窑”一称。

西北井煤矿建矿初期景象

1894年,开平矿务局在大城山西麓开凿西北井,因井内流沙过厚而中止。1896年,开平矿务局又在附近另选址开凿,井深达125米。1899年,西北井矿开始出煤,产量计入唐山矿。此井曾于1904年、19、19发生三次大的透水淹井,灾情严重。192月6日,西北井第四次透水,出水点在八道巷九槽,12小时内相继淹没了9水平、10水平,终因此次透水难以治理,只得关闭。

西北井矿建成出煤

西北井矿经营了24年,产煤265万吨。该井停止出煤后,被改造成开滦水厂,其绞车房及办公用房后被西北井小学和开滦牛奶房利用。今天,水厂和牛奶房已不复存在,西北井小学和水厂楼(地震后盖起的居民楼)还在,而最令人瞩目的遗迹,就是“西北井大坑”(也称“小窑大坑”)了。

大坑里还有过半米多长的大鱼

1972年的西北井大坑 常青 摄

上世纪60年代,大坑里没有现在那么多的芦苇和蒲蓬,水面比现在要大两三倍,水质清澈,草美鱼多,笔者常和小伙伴们去垂钓,还曾见人捕获过大鱼。记得一年伏天,连日不断的阴雨,致使大坑的水质严重缺氧,出现了鱼儿翻滚着浮出水面的场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翻坑”。当天招来了许多人下水捞鱼,当人们在浅水域纷争时,有人划来小船到深水区,撒开大网捕鱼,收获颇丰。当这只小船靠岸时,笔者见船舱里有许多条大鱼,其中最大的一条长半米左右,围观者赞叹不已。笔者还经历过大坑中抓捕鱼苗的趣事。大坑的西南面高坡上,原有一条通往唐山军用飞机场的铁路线,经常有火车载着油罐和物资车厢驰过大坑旁。因为大坑水面宽阔,益于鱼儿繁衍生息,所以春夏时节,常有远道的养鱼户借用飞机场的铁路线,驶来装着鱼苗的车厢,把鱼放在大坑暂时养护。一天,笔者和小伙伴去大坑玩耍时,正赶上放鱼苗的车厢停在大坑旁的铁路上,有人身穿雨裤在水面布置好网箱,然后用水桶把鱼苗淘到网箱里。鱼儿到水里后异常活跃,不时有鱼儿从网箱中跳出来。笔者和小伙伴们见状,兴奋地甩掉鞋子,下到水浅的地方抓鱼,玩得不亦乐乎。

大坑边出了“宝山”和镇馆之宝

1976年以前,大坑的西北面有座高大的矸子堆,当年西北井出煤时由井下运上来的废弃矸石堆积而成。在那定量供应居民用煤的年代,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替代物资,后来发现矸子堆中可以筛选出煤,这座废弃的矸子堆立马变成了“宝山”。

1936年的西北井矿矸子堆

上世纪70年代俯瞰西北井大坑 ,坑边矸子堆尖顶被推平资料图片

上世纪60年代末,“淘宝”的人们赶着马车或推着小车,拿着锹、镐、筛子等工具,从四面八方齐聚矸子堆。他们从山上挖来矸石,在山脚下或大坑岸边支起筛子,过滤出小碎块,然后再用细筛子在水中淘洗出煤末。没几年,高大的矸子堆就已被削去了一多半,大坑的水面也因筛煤留下的矸石掩埋,越来越小。1976年以后,有人利用矸子堆遗存的矸石和地震废墟,用推土机填埋大坑。此时,有人发出“为百姓留下一块青山绿水”的呼吁,填埋行为才停了下来,大坑得以保存,但它的面积已大大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大坑西南侧至今遗留着一段75米长的铁路,成为一景。1950年,唐山军民为改造日伪统治时期遗留的飞机场(位于碑子院以西一带),需要修建一条连接飞机场的铁路支线,以保证物资、油料供给。这条铁路支线,西起飞机场的油库,东至唐山矿西北井道口处,经唐山矿的矿内铁路、唐胥铁路的起点,再连接到京山线。修建方案经唐山市政府批准后,开滦矿务局在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铁路的建设任务。唐山矿的施工人员为节省开支,还把开滦历史遗存的旧铁轨全部用在了这条铁路上。与此同时,唐山市政府充分调动民众力量,组织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为铁路支线筑路基。不久,6公里长的铁路就建成通车了。这段铁路建成后,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抗美援朝”期间,唐山飞机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作战。1976年大地震后,全国最早支援灾区的物资,大多经空运至唐山军用机场,然后通过这条铁路线运往市内,解了地震灾民的燃眉之急。市区至机场这段铁路,运行了50多年后,因机场搬迁于5月拆除。开滦有关部门闻讯立即派人赶到现场查看,挑选了两根标有“1896”和“1897”英文字母的英国产铁轨,保留下来。如今,这两根铁轨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物,现收藏于开滦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开滦博物馆收藏的1896年铁轨,是开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0月,在大坑边遗留的铁道线一侧,修建了“西北井绿道”,全长为1.076公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人文景观。西北井大坑,承载着开滦建设的沧桑历史,也折射着唐山的历史变迁,老人常讲常新,新人常听不厌。

如果觉得《闲话西北井大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