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

时间:2018-09-01 03:30:12

相关推荐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

每天分享育儿知识宝宝出生以后应母乳喂养,母乳含有许多宝贵的成分,如天然抗体、活免疫细胞等,这些成分不但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及减低因腹泻和肺炎而住院的机会。

孩子长个儿错过了就不能重来

“乐观与悲观

都流于不切实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人们的身高总体上是一代高过一代,大约是每增高1厘米的趋势。而当前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愈加重视,矮小遂成为儿童就诊的一个常见原因。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迫切求治的青少年,他们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矮小且生长速度已缓慢,经检查骨骺已闭合或接近闭合,虽然家长们不惜代价要求治疗,但往往为时已晚。生长是条单行线,错过了就再没有回头的机会。这里纠正几个儿童身高问题的误区。

误区一:关注孩子身高,却不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当被问到孩子从小到大是怎么长的?一年能长几厘米时,大多数家长都只会摇头,说不清楚或拿不出既往生长记录。其实,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在孩子成长的整个年龄阶段定期监测身高及发育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身高增长规律: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27厘米;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为5-8厘米。一般女童在10岁、男童在12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5厘米。男童进入青春期比女童晚两年,结束时间也推迟两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的时间多在月经初潮前12个月,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增速明显减慢,一般身高还可增长4-7厘米。一般正常发育的女孩13岁、男孩15岁后生长空间剩余3-5厘米。

误区二:发现孩子矮,但有“等一等”心态,想着孩子最后赶上正常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体质性发育延迟只是其中的一种。家长自认为孩子是晚发育,因此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孩子长高,这种认知往往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导致孩子最终增高无望、遗憾终生。

当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发现孩子有了长个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科内分泌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误区三:盲目补充营养,反而造成过剩,影响孩子长个儿

以前孩子不长个儿常常是因为营养不足,而现在许多孩子却因为营养过剩,发育提前,促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

营养过剩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使青春期早到,性发育期提前,这样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以表现得比同龄儿高,但是,过早的发育促进骨骼生长板的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应注意儿童营养均衡,不要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防止超重、肥胖,多吃自然的食品,在身体健康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营养品和保健品。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女孩8岁前、男孩10岁前出现性征发育,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2)父母身高偏矮,学龄期孩子身高偏高,较同龄儿发育早,需要生长评估。

(3)女孩月经初潮早于10岁,或月经初潮时身高低于145厘米。

(4)男童12岁前变声,身高中等或以下者,需要生长评估。

误区四:没有意识到学习压力也会影响孩子身高

在保障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身高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情绪。

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让孩子熬夜。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

儿童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长个儿,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安排,协调好学习、运动和睡眠时间,消除紧张情绪,让孩子在快乐生活、学习中成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睡眠、户外活动来换取学习的成果。

误区五:盲目吃增高药,盲目追求高个子

如果孩子是因为疾病而影响了身高,盲目吃增高药,不仅没有作用,反而很可能耽误孩子的病情。目前市场上的“增高产品”较常见的是一些以赖氨酸、钙、锌等氨基酸、微营养素、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或保健食品。如果不经检查,不辨原因,盲目轻信和服用这些功效不确定的保健品,可能既浪费了金钱,又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些产品如果含有促进骨骺加速闭合的物质,短期内可能看到生长加快,实际上加快了成熟速度,缩短了生长期,反而会降低最终的身高。

建议: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重视每年体检数据,了解孩子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在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段(8-10岁的女孩,10-12岁的男孩)最好做一次全面的生长发育检查和评估,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

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发展潜力,后天因素影响潜力的发挥程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影响身高增长的不利因素,提供各种有利因素,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留下遗憾。

文/李辉(首都儿科研究所)

纠结!我的孩子到底算不算牛奶蛋白过敏?

“人之所以悲哀

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

最近和大家介绍了一些有关牛奶蛋白过敏的小知识,那么牛奶蛋白过敏会有哪些表现呢?

大家要知道,牛奶蛋白过敏是是没有特定症状的,90%牛奶过敏的孩子都是小于三个月或者在接触牛奶蛋白两个月以后出现胃肠道和皮肤的表现,一岁之后就很少出现了。

我们也提到过,过敏表现会涉及到全身的很多器官,比如表现在胃肠道、皮肤、呼吸道、还有就是全身的表现。

胃肠道表现

胃肠道的表现有: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便血。

皮肤表现

特异性皮炎也就是湿疹、嘴唇或者眼睑的肿胀还有荨麻疹。

呼吸道表现

流鼻涕、慢性咳嗽、气喘。

全身表现

孩子会表现出持续性烦躁或者肠绞痛,每天哭闹或者烦躁不安持续3小时以上,而且每周至少三次以上并且持续三周以上。

选对玩具促进宝宝发育

“真正的快乐

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辅助品来促使他们的身体以及大脑的发育,各种设计精巧,色彩明艳的小玩具成为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的首选。但作为家长,面对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怎样给自己的宝贝选择玩具就成为一个难题。

玩具能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但挑选时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宝宝所需要的玩具也需有所区别。

1-3个月

初生婴儿的眼睛只能短暂地停留在一个物体上,1-2个月才能较好地集中视线,3个月时才可看见4-7米远的物体。因此,3个月以内的宝宝应给予色泽鲜艳、体积较大,带有音乐声响的玩具,如吹气动物、气球、塑料小挂铃等,以促进视觉和听觉的发育。

4-6个月

此时孩子视、触觉已建立了相互联系,这时可选择使婴儿能伸手去摸一下、抓一下或捏一下发出声响的玩具,如各种塑料制作的玩具以及小铃等。

7-9个月

此时孩子已能坐起伸手取物或在床上爬,这时应选择简单、有趣、耐用的玩具,如机动玩具、各种娃娃等。

10-12个月

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喜欢扔东西,应选择有启发性并能用手抓的活动玩具,以不易摔坏的为佳,如长毛绒和橡皮、塑料制的玩具。

1~2岁

孩子开始会走路,活泼好动,是感觉、知觉、注意力和记忆力发展较快的时期,应结合孩子智力的发展选用能拖动和发声的玩具,如边走边打鼓的小熊,木制拖拉的小鸭车等。

3~6岁

这时的孩子爱结伴,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模仿性,此时挑选的玩具要能拆装,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总而言之,玩具的挑选,应根据宝贝们所在的年龄段和理解能力来定,这样才有助于从多方面发展肢体的协调以及智力。但也要留意,市场上玩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购买时还需考虑到安全和卫生。

长按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如果觉得《育儿百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