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中医养生咨询 禅思语(我从台历上抄来的 和大家分享)_微明道观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

中医养生咨询 禅思语(我从台历上抄来的 和大家分享)_微明道观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

时间:2022-02-23 12:34:16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咨询 禅思语(我从台历上抄来的 和大家分享)_微明道观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

发表时间: -4-11 21:44 作者: xulily 来源: 民间中医网

禅思语——(什么是禅?)

一般人对禅非常迷惑,觉得深不可测。事实上,禅就是讲心,那么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呢?这是肯定的,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心,随时都在每一个生活环境里活动,而且在其中产生种种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绪的变化,进而生起无边的贪欲,迷惑与烦恼,造成生活中的障碍与不自在。禅就是在这当中帮助你找到心,让生活可以真的自在与安定。那禅是什么呢?

一、禅就是“真”的生活:能觉悟到永恒不变且普遍存在的真理,就叫作禅。

二、禅是“善”的生活:学禅、悟真之后,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心动念都是善。

三、禅是“美”的生活:禅的境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样的境界,是何等的完美!

四、禅是“平常、朴实”的生活:禅的生活是非常朴实,没有欲望及贪求的,一切的作用都能融入空性。

五、禅是“感情”的生活:禅的感情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量。

最后,如果各位想体会禅的滋味,这里有一个公案可以参参看的: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小鹅在瓶子里,鹅长大后,该如何把鹅救出来?但是,不可以打破瓶子,也不能把鹅弄死。

禅思语(一)——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什么?

真正的快乐只有舍才能得,从舍中构筑一切的有。

最快乐的生活,就是善于驭心的生活。

快乐的生活就是清净无欲的生活。

乐善好施、无怨无悔的生活是快乐的。

最快乐的生命就是无执的生命,无执的生命就是没有执着。

不会被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所绑住。

快乐何处寻?

喜悦从无所得而来。

时时刻刻为自己创造机会,即可开发快乐的人生。

境转心不转,如果能够常常调心,就能常生喜悦而少烦恼。

只爱自己的人,很难获得快乐;能够爱别人的人,

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来自不活在习惯里

当我们在付出、奉献时,往往能够忘我,如此一来,

快乐就随之而来了。

外在的一切,拥有再多也不会满足,只有找回自己,

才会得到最大的快乐。

当我们能了解到,环境是无法控制、变化无常的,

快乐要放得下

如果心不改变,一切随现象而转,那任何的快乐最终都是痛苦的;

但心若能改变,那么痛苦的当下也会变成快乐。

修行是自利,菩萨是利他;修行是个人快乐,给别人快乐就是行菩萨道。

远离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快乐布施给别人;

因为,给予别人多少快乐,就能回收相同的喜悦。

禅思语(二)——说烦恼……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烦恼的?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意到“拥有”以后,烦恼也开始了。

烦恼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青少年有青少年的烦恼,

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烦恼,甚至连儿童都有烦恼。

生活常常就这么跟烦恼纠缠着!

如果你懂得禅,就不必再随着烦恼起舞。

烦恼的源头

其实,只在是人,就会苦恼,无论遭遇是好是坏,都苦;

因为没有智慧,连身体也成了累赘。

沉重的感情压力是一种苦,

有了觉得烦,没有又觉得失去依靠,

所以感情就是彼此依靠,怕依靠没了,

就去管对方,要求很多,到最后烦恼就产生了。

当我们自私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

烦恼的面貌

莫名其妙生起的烦恼,叫做“无明烦恼”

无明烦恼是生死的根本,业力的所在。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老。

烦恼即菩提。

人最大的苦恼就是计较。

抛开烦恼

有智慧的人,内心不会产生障碍。他们总是这样也好,那样也行,

所有的烦恼通通消化掉了。对人事不去觉受、贪住,则不生烦恼。

除烦恼的办法就是学习怎么无挂碍去生活——修行即是修养。

心如鸟笼,烦恼就如笼中鸟,只要把鸟笼打开,烦恼就消除了。

空掉烦恼

量大能容,慈悲一切,才能真正没烦恼。

观念对,烦恼就会少。

稻子种到田里,会长稻穗;一个人肚子饿了,就要吃。

同样的,烦恼来了,就要空掉,这是现实生活的体悟。

你觉得烦恼是非常宝贵,非常有价值的吗?

否则,为什么老喜欢把自己困在烦恼里?为什么不放过自己呢?

禅思语(三)——说人我

说人我

人很难遗世而独立。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遇合,碰触是必然的,

那就让生活带点禅味,

悟出一个让你我都能处之泰然的相处模式。

良性互动

别人的愤怒是对我们的锤炼,就怕别人不出招,出了招你才知道如何接招。

不造口舌是非的人,不论去哪里,别人都会在前面给你夸奖,

后面给你赞叹,所以口业清静就会获得好的名声。

智慧高的人生活范围大,因为他能包容,能够令人安定,

每个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不了解因果才会作弄别人,作弄别人就没有福报。

不听人我是非

慈悲是从包容的宽广度来感受菩萨的无生法忍。

虽然生活中必须竞争,但是有了佛法,就能以休闲的心做事,

在竞争中放下。

尊重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会有贵气。

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才有办法体贴别人。

不听人我是非,听人我是非即是是非人,不能成大事。

反求诸己

在生活中训练自己量大,在工作中训练自己圆融。

修行就是在管自己,自己都管不了,还管得了谁?

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众生。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却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我执。

修理自己

要常常修理自己,忍耐别人的个性,

如此一来,自己的个性就会圆融了。

当自觉不伟大时,才可以成就伟大之事。

学佛是为了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在情绪中降伏自己的烦恼;

做任何事之前,先替别人想一想,

如果做了会伤害别人,就不要去做。

能在举心动念中不伤害众生,即是菩萨。

禅思语(四)——说观照

说观照

你有多久没有深刻地面对自己?

对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否有许多的无奈、不满和无力感?

那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不了解这世界的真假。

若能常常观照自己和周遭的一切,你将会发现,生活起来容易多了。

和自己对话

障碍是最好的鼓励,希望你再接再励,不要被障碍吓倒了。

我们都怕失去这个虚无缥缈的生命,除非找回自己,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您:拥有什么?金钱、感情、事业、这些都会无常。

到最后,您拥有的是什么呢?还是自己,一切都失去了,只有自己不曾失去。

从盘古开天到现在,您,一直是那样纯净地在那里。

超越自己

不敢面对自己,

时常逃避自己的人,日子久了就会失去自信。

认清自己为认清世界的根本,要研究这世界不如先研究自己。

随时随地超越自己的执着。

观真假有无

常观世间一切的变化,久而久之,就明白什么是假相,

常常观一切都是假的,观久了,就不会对有形有相的东西起念爱。

心就像水晶球一样地剔透玲珑,虽处处应缘而现,

但水晶的本质依然不变,这就叫做智慧。

禅来禅去

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要抱持这样的体悟面对生活中任何变动,

不要一遇到麻烦,怨、憎、恨就出来了。

身体就像泡沫一样,又像鹏鸟踏在雪上的痕迹,当生命的缘结束时,

它就消失掉了,所以“我”是很无常的。

如何从“有”与“空”中去解脱?即观色即空,空即色。

然在的一切会触发内心的种种想法,但内心的想法终究会过去。

为人之道

别人痛苦时,

我们要做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

但在观念上,

要明白一切苦乐都是梦幻泡影。

在省思中成长

看到别人,可以反省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个圈圈,

谁是大圈圈?谁是小圈圈?自己又是哪个圈圈?你可以慢慢地画,

看看自己的思想大概在如个生活圈里面,

修行就是要:审查自己的心,规画自己的心,企划自己的心。

当生意不如意时,不如一味地怨天尤人,怪罪迷信。

要反省过去的因果,并且常做布施的工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禅悟人生

学习放下,该来的事情就让它来,也让它自然去。

无须让它停留,为它挂碍。

修行就是为了让灵性清明,不要让外相转去。

所谓“历事练心,才会觉悟”,当遇到障碍时,第一步要先反省自己,

人对是否不慈悲?是否不恭敬别人?

如果你对别人都很慈悲,别人自然会尊敬你。

禅思语(五)——说付出

说付出

付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看似耗费了你的一些时间、金钱、或是能力

但是,回馈总在意外之外发生。

它也许是成长,也许是快乐,也许是健康、友情……

所以佛曰:福报从喜舍中来。

施比受有福

布施就是舍心,

一直付出就会觉察无我,一直放下就会了解解脱。

要恭敬每一位被帮忙的人,若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机会服务了。

众生是磨石,你是刀,看究竟是谁占了便宜?

所以,要对众生有付出的心。

勇于付出

义工就是做放下的工作,勇于付出就是放下。

很多义工常开心地找到了自己,因为佛法的体验是从付出来的。

付出是一种公关、也是一种接福。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子女的命运不是我们安排的,我们中是辅导他们走正确的路。

做人做事为什么没有遗憾?就是因为尽心尽力而来。

希望做事没有负担,就要喜舍。

如果觉得《中医养生咨询 禅思语(我从台历上抄来的 和大家分享)_微明道观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