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

时间:2019-07-12 03:10:52

相关推荐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

病症简介

感觉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达85%以上,其中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生理基础

大脑神经元

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发展发育密切相关,若想了解感觉统合真正的生理基础就要先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的脑和脊髓所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经系统借助感受器接受体内和体外的刺激,一起各种反映,借以调节和控制全身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各完整对立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神经胶质则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主要起到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一)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系统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据估计,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1000亿个神经元,仅大脑皮层中就约有140亿。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由胞体发出,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树突较多,粗而短,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轴突一般只有一条,细长而均匀,中途分支较少,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在轴突发起的部位,胞体常有一锥形隆起,称为轴丘。轴突自轴丘发出后,开始的一段没有髓鞘包裹,称为始段(initial segment)。由于始段细胞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度最大,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最低,即兴奋性最高,故动作电位常常由此首先产生。轴突离开细胞体一段距离后才获得髓鞘,成为神经纤维。前一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进行信号传导,信息传送的度少,快慢和轴突末梢的分叉数目还有树突的数目成正比。一个人的智商,思维方式,大脑整合信息的能力就是以这种方式体现的。树突和轴突末梢的分叉多少主要是在13岁以前就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结构和数目,后天的努力只能改善很小的一部分。

(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神经系统中还有数量众多(几十倍于神经元)的神经胶质细胞,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施万细胞等。由于缺少Na+通道,各种神经胶质细胞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有:

1. 支持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交织成网,支持着神经元的胞体和纤维;

2. 绝缘作用 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分别构成中枢和外周神经纤维的髓鞘,使神经纤维之间的活动基本上互不干扰;

3. 屏障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的部分突起末端膨大,终止在毛细血管表面(血管周足),覆盖了毛细血管表面积的85%,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营养性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产生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生存;

5. 修复和再生作用 小胶质细胞可转变为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因衰老、疾病而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细胞碎片;星形胶质细胞则通过增生繁殖,填补神经元死亡后留下的缺损,但如果增生过度,可成为脑瘤发病的原因;

6. 维持神经元周围的K+平衡 神经元兴奋时引起K+外流,星形胶质细胞则通过细胞膜上的Na+-K+泵将K+泵入到胞内,并经细胞间通道(缝隙连接)将K+迅速分散到其它胶质细胞内,使神经元周围的K+不致过分增多而干扰神经元活动;

7. 摄取神经递质哺乳类动物的背根神经节、脊髓以及自主神经节的神经胶质细胞均能摄取神经递质,故与神经递质浓度的维持和突触传递有关。

病症原因

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孩子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当然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等也是导致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

1. 母体情胎因素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妈妈们在怀孕时就缺乏足够的休息。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等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而一些女性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质也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

2. 早期环境因素

人类在母体子宫内胎位变动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发展。出生后,这两种感觉和视、听、味等感官不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进行“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促使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但如果有下列这些现象,比如剖腹产;宝宝出生过程中颅脑损伤;在婴儿期,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期间内抱得多爬得少;婴幼儿期脑外伤;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缺少刺激;运动少以及宝宝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没得到锻炼发展等等,都会使感觉难以统合,从而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3. 独生子女因素

初生宝宝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最主要的是透过视听、嗅、味、触的感官来获得的。以住孩子们无论是接受信息,讲话还是日常生活能力,习惯等大多是在兄弟姐妹群中或邻居伙伴中学会的,特别是平等、轮流分享、动嘴、动手、动脚等能力及合群性,人际的能力等都是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学习的。现代社会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的减少,使宝宝在零到四岁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可能造成感觉统合的失调。

4. 宝宝前庭平衡不佳

当人们在运动时,头部的位置会变化,这种变化使半规管可以协助大脑去感应肋肌、关节、肌腱等的位置,以取得身体活动的协调。这种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就是所谓的前庭感觉。前庭感觉让我们的头、眼、四肢、身体能相互协调。当宝宝前庭平衡不佳时,即会造成身体动作控制不良,例如:踢球时无法用单脚正确地使力、头部摇动频繁、注意力分散等;身体肌肉容易紧蹦、身体两侧力量很难协调等,这些都是前庭平衡不良所产生的现象

症状表现

患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

儿童心理学专家介绍,在病理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各种感觉统合失常时,可能出现的症状:

不喜欢被人触摸或抚摩;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

耍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

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摩;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

害怕搭乘电梯;不喜欢玩秋千、跷跷板、旋转木马等。 特别喜欢玩旋转或摇动的游戏,不会感到头晕。

常有头晕或跌倒的感觉;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不喜欢被高举。

特别怕黑,在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哭闹。

经常碰撞淤血或碰伤;拿东西时,容易失手掉落。

动作笨拙,活动中经常发生困难。

不会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或绘画。或者虽然会做这些,但 比同年龄的孩子慢很多。

分辨不出相似的图形或物品;不会玩拼图游戏。 左右常混淆。

常把数或字颠倒写,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

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两三岁以后才会说话;有口吃或口齿不清的现象。

有重听或语音分辨不清的现象。

特别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

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

常觉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甚至会自我伤害。

个性顽固,容易冲动与人争吵;攻击性强,经常欺负别人。

◆触觉防御敏感或迟钝

1.躲避能产生特别触觉感的事物。比如不爱玩接触身体的游戏;固执于某件衣物、玩具,任何时候都要抱着它才安心。2.讨厌被触摸,对一些触觉信息具有厌恶、恐惧情绪。比如被搂抱时感到不快;不爱绘画、泥工、玩沙等手工操作的游戏。

3.对非恶意的触觉刺激具有过激的反应。如被轻触手臂、腿,就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反应;他人显出亲密、友好接触时,感到紧张、反抗或退缩等。

◆前庭功能问题

1.逃避或害怕运动;

2.端坐、写字、阅读的姿势不正确,上课时东倒西歪;

3.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等;

4.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易头晕;

5.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像的细微差异。

◆本体功能问题

1.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很难学会系鞋带、扣扣子等精细动作。

2.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孩子感统失调危害多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很难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以为是调皮,其实咨询后发现,他们通常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

感统失调让这些孩子很难有计划地进行一连串的事情。他们通常不知道先做什么,每个动作要用多长时间。因此,对他们而言,集中注意力完成事情简直不可能。

尤其孩子上学以后,要读、写、做算术,这些都需要充分的感觉统合,对大脑的功能状况有很复杂的要求,“如果孩子感统出问题,可能直接牵涉到大脑中的学习过程,易导致学习困难”。此外,任何方面的感觉过程失常也易导致语言发育迟缓。触觉防御过敏的孩子,其攻击性行为,很可能导致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症状分类

感觉统合失调

人的感觉统合系统一般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和本体统合系统等。我们再从这几方面来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学习时会出现阅读困难(漏字窜行、翻错页码),计算粗心(抄错题目、忘记进退位),写字时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等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学习障碍。此外,这类儿童在生活上还常常丢三拉四,生活无规律。

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平时有人喊他,他也不在意,好象与他无关。同时,这样儿童记忆力差,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迟钝(防御过弱)。有前一种症状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所以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有后一种症状的儿童则反映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

平衡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本体统合失调的儿童,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

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而由于这些孩子心理总处于一定的紊乱状态,学习和生活质量就会不断下降。

病症危害

不合群的宝宝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其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不畅,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不会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差等等。

治疗手段

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儿童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极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要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在训练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感觉统合训练因人而异,家长要适当针对孩子失调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让孩子的感觉刺激得到有效的改善。

前庭功能失调

【主要症状】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然已经看到了桌椅、门墙等“障碍物”,却仍然会撞到。

【推荐疗法】用一块大毛巾把孩子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侣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孩子随着毛巾摆动。同时可以让孩子拿着小球,一边摆动一边向固定目标投球。

【其他简易疗法】旋转运动、摇晃运动、平衡运动、跳跃性运动、姿势反应性运动

触觉过分敏感

【主要症状】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喜欢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胆小、怕黑。特别粘人或容易紧张、退缩,不敢表现自己。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招惹别人。

【推荐疗法一】麻布刷身游戏

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一边刷,你可以一边讲故事或唱歌给孩子听,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让孩子紧张。如果没有麻布,你也可以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代替。

【推荐疗法二】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然后轻轻滚动或下压毛巾卷,或者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强化他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推荐疗法三】垫上游戏

感觉统合失调

让孩子躺在地毯上,双手抱头,然后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还可以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这对发展孩子的触觉、动作平衡、协调性都很有帮助。

【注意】: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秒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

本体感失调

【主要症状】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自己。

【推荐疗法一】花式拍球游戏

给孩子一个皮球,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比如,对3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此外,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推荐疗法二】“主人翁”游戏

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等,这不仅是锻炼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注意】:本体感是由后天训练出来的,因此家长要防止走进一下误区:

1、怕孩子摔着,不让他们到处爬。

2、过早使用学步车,没让孩子怕就直接走路。

3、老是抱着孩子,不让他们自己活动,让他们看电视,看书,学琴,学画多,运动少,结果阻碍了孩子的本体觉发展,一直影响后天的学习能力。

4、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

5、限制孩子吮吸自己的手

6、人工哺乳时,给孩子嘴上的孔太大

7、不注意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学习拿筷子,系鞋带,做家务。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游戏外,玩滑梯、跳绳、踢毽子、游泳、跳房子、滚铁环和捉迷藏等游戏,都对孩子感觉统合发育非常有益。

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参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训练计划。

同时,生活技能方面,家长应该开始慢慢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穿戴收拾、整理床铺、洗漱沐浴、收拾书房等。孩子做这些事时,妈妈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守侯在旁,动嘴不动手,促使他生活自理。家长还应时常利用放学路上、晚餐、散步、临睡前的好时机,跟孩子聊天,锻炼言语能力。

病症预防

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首先由专家测查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订一对一的训练方案,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强化训练。使儿童能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中进行感觉的统合,促进全方面的发展,提高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等。通过感觉统合的训练,孩子会有以下方面的进步:

1. 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善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2.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身体协调性得到了提高。

4. 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5. 帮助孩子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促进身体各个感觉区域的成熟,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

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优秀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热门评论

对词条的感想、疑问或建议

请写在这里

如果觉得《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