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培养孩子独立性有诀窍

培养孩子独立性有诀窍

时间:2020-07-21 19:04:41

相关推荐

培养孩子独立性有诀窍

提到孩子,每位父母都会自然流露难以言表的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也就是说父母之爱最大的区别是以分离为目的的。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

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

分析孩子的独立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自理和自制能力,即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控制自己不去做一些事情。第二层是自主思考的能力,即孩子遇到问题可以自己分析思索。第三层就是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这一点很少有家长关注到,但一个人真正能够有自信,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是需要在思想上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评价能力的。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他做每一件家务,爸爸妈妈给他一个奖赏,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你们觉得他长大成人后是最容易违反交通规则还是最不容易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呢?答案可能是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从小没有一个自我评价的标准,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通过能否得到父母的夸奖、赞赏或者是金钱来评价。一旦长大之后,没有人再拿钱来奖赏他时,在面对着违反交通规则这件事情上,他心里会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得不到什么,不遵守的话也不会得到什么现实的、立刻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类孩子是最容易违反交通规则的,因为他缺乏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

这就告诉家长一个道理,父母不能忽略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自我的评价系统,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给予的评价。

怎样让孩子更能干?

网络上有一个热门的视频,视频展示了一个20个月的小男孩爱迪生的一天生活情况。他不仅自己吃饭、穿衣服,倒垃圾、喂猫,还自己去上学、拿报纸等等。在这个小男孩如此能干的背后,除了家长的大胆放手,父母刻意的安排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为了配合小男孩的身高,洗碗池、衣柜等家具都很低矮;为了让他自己尝试做饭,厨房里的用具都比较光滑,相对安全。这就是家长“事先预备好的环境”,预备环境有很多目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方便孩子做,也方便家长自己。提前设置好容易控制的、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事,也可以给孩子成就感。

孩子的成功经验有多重要呢?根据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孩子是否乐观是取决于四个因素。第一个,50%以上是父母的基因决定;第二是父母处事的态度,孩子很多东西是学来的,如果父母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通常用一种乐观的态度,那么孩子学到的就是乐观的态度。第三是成功经验,如果一个孩子享受更多的成功经历,那他人生道路会更加自信和乐观。第四是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

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和爱迪生一样能干,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般来说想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首先要注意物质环境。第一步一定要做的是排除家里的隐患,比如电、煤气、火,尖锐的角。家长要相信,你的家有多安全,你就能够多放手。家长准备完这个环境之后,可以蹲下来,以孩子的身高再检查一遍,因为有些地方是成人的视角看不到的。

第二,要提供适合孩子的家具用品,包括器皿,小的盘子和碗,还有一些架子、低矮的床等。使用真实的工具和物品,让孩子最大限度的感觉到是他自己在做这件事情。

通过观察来了解你的孩子

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作为幼儿的养育者和教育者,我们都明白观察儿童决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通过观察,你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尔后你能将他们的进步与之以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平范围作比较,从而设计能够引导他们继续向前发展的环境和各种活动。观察也提醒你注意落后或是大大超于正常水平的儿童的需求,这样你就可以密切的注意孩子们的状态,或是在必要时给予专业的帮助,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观察,让你快乐的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父母很多时候需要做一个观察者。每天仔细观察孩子,你会发现他小手的肌肉进步了,他的行动和肢体越来越灵活了,他愿意跟小朋友交流互动了。父母观察到的都是孩子的进步,以观察者的角度去陪伴孩子。

家长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如果是相信,目光又是不一样的。三岁以下的孩子左脑不发达,右脑发达,大部分情况下是用右脑统治整个人的行为。因此,小一点的孩子感受能力非常强,他很快能够感受到家庭中的很多变化,遗憾的是,因为他的左脑不发达,他基于自己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和他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

教育孩子时的“三不伤”原则

所谓“三不伤”,就是在家长自己的判断下,在孩子不会伤害到自己,不会伤害到他人,也不会伤害到环境的情况下,请家长尽量放手,或者是尽量等待,看看后面会有哪些发展。设立这个标准的目的是尽量给孩子多一点空间。

其实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比成人更有目的性。孩子扔东西之类的行为,其实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孩子想不到那么多,坏和好,对和错,他只是想知道这个行为会发生什么事情,很有趣。家长如果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不安全,可以提供其他的替代方法,满足他探索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成人标准的一致性。这个一致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自己的一致性,不能随着心情的变化转变对孩子的标准,上午高兴了什么都行,下午心情不好什么都不行。这种不一致会让孩子很痛苦,让他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规律可循,可能导致孩子不自信。还有一个方面是家人之间,父母之间的一致性,教育孩子的标准一定要事先商量好。

享誉世界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的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如果觉得《培养孩子独立性有诀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