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李白含蓄隽永的一首诗 虽然语言朴素 却用心良苦

李白含蓄隽永的一首诗 虽然语言朴素 却用心良苦

时间:2020-06-19 00:46:10

相关推荐

李白含蓄隽永的一首诗 虽然语言朴素 却用心良苦

人海茫茫,知音难觅;花开花落,更叹离别。我们都在风雨里不停地赶路,偶尔遇见一位贴心的人,正酒酣耳热,却立刻就要分别,这份伤痛只有自己最懂。刘长卿送别友人时曾感伤地说,“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许浑也曾惆怅地与老友告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大诗人李白也语重心长地叹息,此去一别,山高水长,世间还有几人愿意费尽思量地懂你。

大图模式

送友人入蜀

唐代: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大图模式

李白著名的《蜀道难》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把由秦入蜀道路的危拔、险峻写得惊心动魄。这首诗中要送别的友人,也是由秦入蜀,但朋友去向已定,身不由己,非走不可。诗人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没必要把蜀道之难渲染得“使人听此雕朱颜”,反而以一种心境十分平和的口吻,劝慰朋友,全诗荡漾着一种安定稳当的情绪。

大图模式

这首诗以“见说”统领全篇,“见说”就是听说,这两个字似乎漫不经心,随手拈来,其中却包含着诗人对朋友很深的感情。李白不愿给前途未卜的朋友再增添一份忧虑,所以劝慰朋友说,“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蚕丛是蜀国的开国君王,诗人用蚕丛路指代入蜀的道路。

李白深知朋友听命于人,非去不可,因而不希望友人听了自己的话,踌躇不前。首联似乎起得很平淡,几乎不动声色,但仔细体味,却蕴含着诗人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大图模式

第二联便是“见说”的内容,人在栈道上行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脸的旁边突兀而起,云气也依傍马头而上升翻腾。诗人用一个“起”字,使山动态化了,似乎旅人行进在山路上,猝不及防,一座大山迎面立起。

第二句不说群山如何陡峻高拔,只说“云傍马头生”,其山道奇险景状,如在目前。但诗人又没有深入刻画,以免危言耸听,令友人驻足不前,岂不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大图模式

第三联两句,诗人却对蜀道险恶避而不谈,转而说友人要登上芳草春树笼罩的秦栈,到那清清春水环绕的蜀地去。虽然前面“见说”了山路的险峻,这一联似乎有意把秦栈、蜀道美化,不仅是劝慰,还有点鼓励的意思。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深深领悟到,诗人千方百计地安慰朋友,以减轻友人心理上的压力,真是用心良苦,旨意深长。

大图模式

末联的君平指严君平,《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佳,足自养。”这里用严君平,指代卜卦算命。友人此去是升是沉,诗中并没有说明。

但诗人欲言又止,难以明说,可见友人应该是被降职了。不然李白一定会意气风发地鼓励一番,盼望友人此去大显身手。李白心中很清楚友人前程不容乐观,但又不愿点破,只淡淡地暗示说,此去成都升沉恐已定局,不必再去问卜了。

大图模式

这首诗含蓄隽永,没有李白往日的高迈豪放,虽然语言朴素,却用心良苦。李白虽然是送友人,其实他无时不联想到自己的遭际,牢骚语抑,遏而不露。表面淡泊,含蓄深曲,特别是末联,诗言尽而意未尽,只有仔细吟读,方能体味到诗人的一番苦心。

如果觉得《李白含蓄隽永的一首诗 虽然语言朴素 却用心良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