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一个中医爸爸的育儿观(二)

一个中医爸爸的育儿观(二)

时间:2024-04-26 04:32:13

相关推荐

一个中医爸爸的育儿观(二)

前言

本期我们来谈一下育儿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原则。这也是我陪伴自己的女儿近7年所总结出的。我认为育儿应该着重于如何让更健康的成长,或更轻松的应对疾病。正如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言:“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提示:请认真阅读本文,看完后写评论回答一下文章最下面的几个问题。全部答对者,将有机会参与抽奖。奖品为当归中医行知堂纳谷山楂膏1瓶,共抽3名。抽奖方式为excel随机函数抽奖,抽奖结果将在下周三微信中公布。

奖品图片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面对那些曾经无数次令你抓狂的事情吧~

丨感冒丨

要不要治,能不能治?

感冒,人人都知道这种疾病带给我们的感受。想必你也经常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感冒的科普信息。对于感冒,似乎现在有一种看上去更“高大上”的处理方法,就是感冒不用治,也治不了,多喝水,等它过去就行。我不止一次的思考这个问题,感冒,真的可以不用治吗?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感冒后继发鼻窦炎、咽炎、气管炎的情况数不胜数。我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说他前些日子做了个鼻息肉的手术,医生说那个息肉已经从鼻腔长到他嗓子里去了。他说他之前从来没想到过感冒会留下这么严重的后果。他从小感冒后就没治过,鼻塞、流鼻涕过些日子也就好了,直到他越来越觉得夜间睡觉无法呼吸时才去了医院。除此之外,大量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都是因为感冒留下的病根造成的。还有很多严重的疾病在早期发病时就是以感冒的形式出现的,直到后来加重才知道病已经很重了,比如心肌炎、急性肾炎等病。如果我们顽固的认为感冒根本不应该治,那无疑当这些严重的疾病来临时,我们很可能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感冒为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人体肌表才发病的,而邪气是可以传变的,在条件成熟时,邪气会由表入里逐渐地扩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损伤人体的正气。这也正是为什么伤寒论第一方是解表的桂枝汤,而到最后却出现了各种治疗重症的温补方,如附子汤、四逆汤、理中汤等等。邪气总是由表向里、由阳入阴、由卫向血去传变、变化的。所以,对于感冒我的意见是需要治。既然吃西药治不了,就吃中药治吧。如果说单纯的感冒吃药七天好,或者四五天好,那可以理解为用药无效。但如果你刚感冒,当晚服一次中药后,次日感冒症状消失,那就得说是治好了。这个治好的例子我想就太多了吧。

减少感冒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特别爱感冒,而有的孩子身体很棒很少感冒,即使感冒了症状也很轻。我曾试着深入去寻找原因,最后我发现,凡是爱感冒的孩子几乎都舌苔偏厚,同时伴有食欲差、或者挑食偏食。另外,还发现对宝宝过于精细的照顾也是导致他们不能抵御风雨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那句俗话说的好:“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很明显,吃的过饱、过香、过甜,表面上你是对宝宝好的,实际你是给宝宝薄弱的脏腑增加了很重的负担。中医经常讲滞热、郁热,有积滞就有生热的可能啊,所以保和丸里才会在所有消食化积药里同时加了一味清热解毒的连翘啊。

同时,穿的过暖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虽然我们要注意避免风寒伤害身体,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三分的寒,会让宝宝更耐风寒等外邪的侵袭。如果给温暖一个标准的话,我认为父母将手伸到宝宝衣服里,摸背部如果没有出汗,这个衣服的厚度和温度就是最适合他的。我的女儿从小就在冬天穿的比别的孩子薄,只在长时间野外玩耍时才会穿的更厚些,以至于每次孩子奶奶看见都非常担心。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比奶奶带她时生病更少了。嗯,有一种冷叫她奶奶觉得她冷……

丨发烧丨

发烧要不要上医院?

发烧更多时候是跟感冒交叉的。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带娃去医院,只要被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医生都会告诉我们,没事儿,回家多喝水,不超过38.5°C不用喝药,超过了就用点美林。我之所以重点把发烧拿出来说,就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发烧不会对身体造成多么严重的危害,但发烧并不都是感冒引起的,而大多数父母是无法在家判断这个发烧的原因的。我曾听我一个儿科门诊护士长朋友说起她门诊上遇到过一例宝宝发烧,在某医院被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后被医生告知不必吃药,回家多喝水。但宝宝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这次发烧似乎程度、速度跟之前有点不一样,然后就近去了护士长所在的这家医院重新就诊。当时的儿科主任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大夫,她看了之后说这孩子像是川崎病,请尽快带宝宝到儿研所进一步诊断。然后,家长就带着宝宝去了儿研所,最终被诊断为川崎病早期,经治疗后宝宝转危为安。设想,假如宝宝的家长在第一家医院听了大夫的诊断后回家喝水去了。或者第二家医院的儿科主任没有及早发现这个病。又或者,这对父母仅仅相信某些微博专家的说法而自己在家判断这个病没问题,那这个孩子的后果会如何?对,他的一辈子可能就会被川崎病给毁了,因为他的心脏必然会严重受损。

所以,针对发烧的问题。我的意见是,无论发烧轻重你都应该带孩子让医生当面看看,这样至少会很大程度上降低那些危险疾病对宝宝身体伤害的几率。

应对发烧的观念

在面对宝宝发烧时,其实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表现进行初步判断的。正如上面那个生川崎病的宝宝的父母就判断出了自己的宝宝此次发烧似乎不是简单的感冒。简单来讲,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良好,仍能玩耍;食欲正常或轻度减退;大小便次数没有明显增加或减少,或者二便中有脓、血等明显异常;没有咳嗽伴有并明显的喘鸣、甚至呼吸困难。一般来说,如果只是打喷嚏、流鼻涕同时发烧,这种发烧通常都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

同时,在面对宝宝发烧时我们还应该知道:

发烧未必都是坏事,人体正气充足,与外邪抗争时才会发烧;

凡疾病初起而伴有轻度发烧(38.5°C以下)者,不应该给任何西药退烧药,而应用解表的方法,疏散在表的邪气,即可退烧。小儿解表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都可以根据风寒风热的不同而选择应用。

凡发热而流鼻涕、打喷嚏而轻微咳嗽的,可选择感冒清热颗粒;

凡发热而流鼻涕、打喷嚏为主并伴有咽痛、咳嗽的,可选择小儿解表颗粒;

凡发热而咽痛、咳嗽为主,可用银翘解毒丸,研碎后开水冲服。桑菊感冒片也可用;

任何时候,只要宝宝舌苔厚,伴有食欲不振或呕吐,都可以加用大山楂丸,或取焦三仙各3-6克煎水送服感冒药;

最轻的感冒流鼻涕、打喷嚏而轻度发热,可用一寸长大葱白(连根须)3个、淡豆豉3-6克,煎水饮,可解表散寒;

发烧及任何急性病期间,禁甜食及奶制品(哺乳期宝宝除外)、肉、蛋类食品,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否则疾病缠绵难愈;

对于美林等西药退烧药物,建议辨证应用。可在高热、热盛、口渴、舌红苔黄、面红时应用,类似中医使用生石膏的标准,这是仿民国大医家张锡纯的方法。

丨咳嗽丨

说起咳嗽,我闺女3岁时被送回老家,让奶奶带了1个月。爷爷奶奶带孩子是隔辈亲,所以特别疼孩子。孩子一有不高兴、不满意,就立马给买各种零食、饮料。尤其是那些含糖量特别高的饮料或者奶饮料,他们始终认为广告上宣传的营养丰富是对的,所以就应该舍得花钱给孩子多喝。后来孩子突然有一天在吃了一根冰棍喝了点营养快线后吐了,然后就开始发烧、继而咳嗽。我回到老家才发现孩子病了,而且已经烧两天了。我便带着孩子回了北京,一下火车便直奔儿研所,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肺炎。这些日子是我面对孩子不停咳嗽而无所适从的时候,西药治疗肺炎,就是用头孢消炎,再配一堆甜的发腻的中成药颗粒。烧起来了就用美林,痰多就用氨溴特罗。但似乎后来退烧后,咳嗽并没有什么明显改善,仍然是不停地咳嗽、痰多。这个过程我虽然还不敢给自己的孩子用药,但闺女始终厚腻的舌苔和红红的舌尖我是永远忘不了的。后来,这种发烧、咳嗽的状态消了起,起了消,反复了大概有半年时间。这时候我才决定用中药给孩子调理脾胃。舌尖红为肺有热,舌苔厚为胃中有积滞,所以始终以清化滞热为主。慢慢的算是消停了下来。

在应对闺女咳嗽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凡平素舌苔易厚者,应在饮食中注意多吃蔬菜,减少水果、甜食、奶类、肉类的摄入。尤其应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冬瓜、山楂、荸荠及各种青菜、白菜,这些可以帮助促进肠胃的消化;

凡咳嗽伴有舌苔厚者,应注意配合消食化滞法。如大便偏稀或者正常,而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的,可在治咳嗽的同时加用保和丸、大山楂丸类消食药。如大便干结,多日不解,多为热结,应考虑用泻下的方法,但此方法应严格在医生处方及指导下使用,不可自作主张擅自使用,以免损伤身体;

天冷或吹冷空调而风寒感冒以咳嗽痰多,舌苔厚腻为主,伴有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精神不佳者,多为风寒感冒,只要舌质不红,舌苔不干燥,都可考虑用通宣理肺丸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凡咳嗽而咽喉发痒无痰,或伴有鼻流清涕、鼻塞而新发病者,可用感冒清热颗粒疏风解表。

凡急性咳嗽,禁用各种止咳、强力镇咳的糖浆,强制镇压咳嗽对咳嗽是不利的,易致病邪入里,会让疾病缠绵难愈。应以疏散解表,驱邪外出为主;

急性咳嗽时期,如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给孩子喝含糖(包括蜂蜜)的成药。甜食往往是造成咳嗽缠绵难愈的关键,因为甘性缓滞,易致气机壅塞,不利于逐邪外出;

对于平素有哮喘的宝宝,更应该注意平素脾胃的调理,因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肺功能的强健,需要脾胃的后天滋养。

对于吞咽功能尚不完善的小宝宝,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嗓子里有呼噜呼噜的“痰”声,只要没有明显且剧烈的咳嗽,都是正常的;

干咳无痰,舌红苔少,咽喉干燥者,可平素用银耳、百合、沙参各3-6克煎水代茶饮。除此之外应吃些梨、荸荠、枇杷,忌食辛辣、牛羊肉、生葱、生姜、生蒜等温热刺激类食物。

川贝、梨这些被大多数人推崇的止咳偏方常用药,仅适用于阴虚型咳嗽,寒症、痰湿、痰热等证型用后不仅无效,反而加重。陈皮适用于白痰,萝卜、荸荠、竹沥适用于黄痰。小宝宝不会吐痰时,通过舌相判断寒热。舌头不红,苔白腻,为白痰。舌尖红,苔黄腻,为黄痰。

对于服药,我常用的方法是,用筷子蘸少量蜂蜜或糖,给宝宝舔一下,再喝汤药。基本都能顺利喝完。但未满一岁的宝宝,不应用蜂蜜,最好直接服药。那些吃药时大哭大闹的多半是2-3岁的宝宝。

丨吐泻丨

有时候父母认为的吐泻,未必是真正的疾病,但有时候却是真正的生病了。所以,父母还应该学会判断和处理宝宝吐泻的问题:

新生儿喂奶后较易出现吐奶,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常的,这跟新生儿胃结构发育尚不完善有关。但哺乳完毕后,如果发生吐奶时宝宝躺的体位不正确,则有使奶呛入呼吸道的危险。所以,哺乳完毕后,应一手拖住宝宝颈背部,一手竖抱宝宝趴在家长肩膀上,手由上而下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以帮助宝宝喝的奶顺利进入胃部,这被称为“拍嗝”。“拍嗝”完毕后应将宝宝右侧卧位放下,避免平躺;

除正常吐奶外,如宝宝一直持续大口吐奶,甚至呈喷射性呕吐,并出现消瘦的现象,则应该尽快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排除胃部梗阻等病理性因素;

无论小宝宝还是大宝宝,在咳嗽剧烈时也会呕吐,这是因为咳嗽刺激咽喉造成的,不必刻意治呕吐;

除以上因素之外,如果宝宝突然发生了呕吐,多半是饮食不节或不洁所致,不节就是食积,不洁则是西医所说的胃肠感染。食积呕吐常发生在半夜,吐完之后胃胀、胃痛多能自行缓解。饮食不洁造成的呕吐,则需要辨别寒热,再对证用药,在成药里除了藿香正气治寒湿型吐泻之外,没有特别好的应付湿热型胃肠疾病的药物。

腹泻除了西医说的感染类疾病外,需要注意的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多偏稀,且次数多(每日3-5次左右)这不是腹泻,是因为母乳含水份较多,母乳的成份更容易被吸收。另外,还有一种过敏性腹泻,有时候甚至会从大便中反复发现血丝,这需要医生通过检查去鉴别到底是感染性还是过敏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的确为过敏性,请不要随意给宝宝服妈咪爱,因为里面的牛奶成份可能会加重过敏;这种情况多属于脾虚引起的脾不统血、腹泻。

吐泻期间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份,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补充,以避免脱水。

吐泻期间至痊愈后一周内,除饮食清淡、易消化外,流质饮食是必要的。一般前三日以喝粥等(断奶后的宝宝)流质饮食为主,随后如恢复良好可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

总得来说,宝宝生病后的调养确实很重要,这关系着宝宝将来体质的强弱。但平日不生病时,也不必因噎废食,而强制控制宝宝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我始终认为,以主食为主,其它诸如蔬菜、水果、甜食适当吃点是没关系的。我们需要权衡的不是什么能吃,而是吃多少的问题。

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下次我们接着聊其它育儿过程中常遇到的那些问题。

如果觉得《一个中医爸爸的育儿观(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