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中医夜话——古人说汗

中医夜话——古人说汗

时间:2023-03-23 19:31:11

相关推荐

中医夜话——古人说汗

导语:汗之一物,虽为津液却暗含阴阳,故汗出既可耗损真阳,亦可损阴耗津。《伤寒论》既有“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又有“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今将经典中有关汗的部分条文摘录于此,与诸君分享。

精彩文章

肠鸣幽幽医案辨析

阳痿早泄验案一则

炙甘草汤验案一则——肝风肆虐头晕心悸汗出

验案分享——子宫脱垂

胸痹、高血压医案各一则

半夏泻心合百合地黄汤治疗慢性咳嗽

改善面色灰暗、色斑验案一则

中医夜话——古人说汗整理者:李超

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此为汗之总纲,明言汗非仅为津液,亦关乎阳气,即《温病条辨》所云“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素问·阴阳因象大论》(此桂枝加附子汤治汗出过多之经旨,需结合“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解读,亦可与《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极寒反汗出,身冷如冰”相参而读。阳盛初当有汗,若阳明病大汗出是也,久则阴伤,是以无汗。)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素问·宣明五气篇》(此条文可与《难经·四十九难》“肾主五液,入肝为泪,如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相参而读,则更知汗属津液为肾所主,故汗多可伤津;汗为心液,阴阳合化方成,故汗多可亡阳。)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素问·生气通天论》

(暑汗勿止,因热与汗并出,即内经所言“夏三月,……,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汗出偏枯,诸家解释虽然不一,但此症为中风征兆却是明了,故其治疗不忘祛风活血。)

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素问·评热论篇》

(此后世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丸等治疗盗汗之经旨也。)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素问·举痛论》

(此白虎加人参汤之经旨也。)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素问·经脉别论篇》

元阴之气衰弱,亦有自汗之证。盖阴虚则火动,乘于阴位,阴精被火煎熬,故汗自出也,是犹干竹以火燃之而有油耳,不可用参、 补气,但补其阴,则火自伏而汗自止。若相火乘于阴血而然者,宜补阴药中加知、柏;如阴血被湿热熏蒸而然者,用当归六黄汤。——《脾胃论》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虚不能卫外,故津液不固而汗易泄且畏风也。此与伤风自汗不同。彼责之邪实,此责之表虚,故补、散各异。——《医方集解》

古云∶自汗属阳虚。腠理者,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治宜实表补阳。盗汗属阴虚,阴虚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然以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如烦劳大热,最多自汗,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胃,劳倦之火起于脾,酒色之火起于肾,皆能令人自汗,若此者谓非阳盛阴衰而何?又若人之寤寐,总由卫气之出入,卫气者,阳气也,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此其时非阳虚于表而何?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然则阴阳有异,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知矣。盖有火而汗出者,以火盛灼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知斯二者,则汗出之要无余义,而治法亦可得其纲领矣。

——《景岳全书·汗证》

多汗身软者,湿也。心主热,脾主湿,湿热相搏,如地之蒸气为云、雨、雾、露。——《医学入门》

(前句应无异议,后句则需商榷,云雨雾露非地之蒸汽所能解释)

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躁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证治汇补》(言简意赅,句句经典!)

阴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二味,风能胜湿故也;若因酒色过度者,用六味地黄汤。——《张氏医通》

如果觉得《中医夜话——古人说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