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0-08-21 11:36:28

相关推荐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05-29 09:41:11)

课题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

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

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当死着离开人世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财产,如何让死去的人在其生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自己的财产,让后来的人能有序的继承,我们就应掌握一些遗产继承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一内容,财产留给谁。

二、质疑交流

案例:中学生晓军,全家六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姑姑和自己。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赌博赢来的3000元人民币、租赁的门面等,此外,他们家还有公共财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之父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叔叔、姑姑都在谈论财产的继承问题,晓军的爷爷认为,晓军父亲的财产都能讲明来源,即便来源不明,人过世了,财产自然归家人所有。对此,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

学生分组讨论,展开课前准备的法律知识,质疑交流,在互助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引出遗产必备的三个条件。

三、角色扮演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

叔叔觉得:晓军的爷爷、妈妈、姑姑、晓军和自己都是爸爸的亲人,都应该继承爸爸的遗产。

姑姑却说:晓军是小孩子,没有继承权。

而妈妈认为:姑姑迟早是要嫁出去的,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

对此,晓军感到很困惑,究竟谁说的对呢?

(1)在本案中,你认为哪些人有继承权?

(2)他们是分别依据什么关系确立的?

四、法庭纪实

由于家里总是争执不下,最后小军在征得母亲同意后,在律师的帮助下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继承权。法院最后判决由小军的爷爷、奶奶、妈妈和小军继承遗产,小军的姑姑虽是继承人,但不继承遗产。小军的继承权由其母代为行使。

问题:(1)法院为什么判决由小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小军继承遗产?而小军的姑姑不继承呢?

(2)小军的继承权为什么由其母代理?

(3)小军的姑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承?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出继承顺序。

五、讨论研究

请说说小军家的财产具体如何分配?是平均分配吗?还是应适当照顾一些年迈和年幼的呢?

通过回答问题引出遗产分配原则。(课本78页相关链接)

六.案例分析:判断是否为有效的遗嘱

一年后,晓军的叔叔结婚后分出去过了,对爷爷的生活不闻不问,姑姑也远嫁他乡,很少回来。晓军母亲一个女人家既要抚养教育晓军,又要照顾年迈的爷爷,生活十分的艰辛,好在邻居一家心地好,经常帮衬着,才能够正常的生活。又过了一年,爷爷去世了,临终前,爷爷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叔叔和姑姑知道父亲去世,都回家要求继承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几个人为了多继承遗产闹得不可开交。

1.这份遗嘱是否有效呢?

2.这是遗嘱继承吗?老人的遗嘱有效吗?遗赠是什么?

反思与感悟当遗产继承发生争议时(1)注重情义,互谅互让。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遗产继承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遗产的条件、继承的范围、顺序、继承的方式、以及继承的原则和如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作业:案例分析

张某系一农户,娶妻刘某,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张某以务农为生计,用自己的收入盖了十六间砖房并依法办理了相关房产手续,该十六间房产都在张某的名下。后来儿女都长大,大儿子结婚后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小儿子没有结婚,两个儿子和张某夫妇住在一起。女儿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儿子,女儿住在其丈夫家中。张某驾车不慎并且山路湿滑该客货车不幸翻落。张某死后如何分割财产?

反思:

一、教学设计

1、选题。

《财产留给谁》是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题涉及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等基本概念八个,相关法律规定四个,内容很多,线索也不清晰,用作教学设计、说课仍可操作,但是能充分体现案例教学因此选择本课。

2、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涉及的法律概念及法律规定较多,如果按照常规授课,课堂肯定枯燥乏味的,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在设计本课时,我用小军案例做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将问题溶于情境之中,随着学生对小军父亲遗产分配的关注,对小军的同情,对随后提出的问题也乐于回答,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另外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还设计了其他家庭成员参与争夺遗产,使学生明白比遗产更重要的是亲情。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方面,本次授课中是比较合理的,目标也基本实现。

二、成功之处

1、成功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知识目标应服从并服务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在设计本课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我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我认为本课最成功的地方。

2、教态自然、亲切。

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点评并引导,知道学生答题,受到评委和学生的认可。

3、设问巧妙,环环相扣。

本课以小军父亲的去世,小军家人分配遗产为线索,层层设问,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问题而紧张、跌宕。随着“小军父亲的遗产中哪些是遗产”“到底谁能继承遗产”“遗产到底怎么分”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本来很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也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4、板书。本课的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5、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帮小军的家人分配遗产,采访学生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

三、不足之处

1、如前所述,本课基本概念多,知识点多,在授课时前面尚能轻松把握。到后面就出现仓促指局面,虽然在最后几分钟我灵活处理了,但是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2、对重点、难点问题虽然在授课中有所体现、侧重,但是没有特别强调。

3、由于本课时初二下册内容,学生刚从初一升上来,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茫然,反应不过来。

四、改进措施

在内容处理上,对于一些容易的知识点可以指导学生看书或者用幻灯片显示,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时间会宽裕些。

以上为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体会,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批评,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改进。

如果觉得《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