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博真题预测 考博参考书 考博经验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博真题预测 考博参考书 考博经验

时间:2024-03-22 09:09:31

相关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博真题预测 考博参考书 考博经验

【温馨提示】

中国传媒大学考博第一年改革,文科类有一个全校统一的入学笔试。通过今年育明考博学员的情况看,能够达到86%的通过率,这需要既有针对性的备考,又要提前模拟练习,否则以现在考生在硕士阶段学习的内容而言,很难应付这样的考试。从的真题来看,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比较重视,考察的题目比重较大。

每个院校的考博时间是不一样的,加之每个院校博士招生人数有限,所以育明教育大印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选择几个院校进行备考,一般而言,选择4-5个院校比较合适,这几个院校选择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可以选择北大、中传、人大、社科院等院校。因为只要是211或者双一流的院校的博士,对于你以后进入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是太大影响的。切记孤注一掷的之报考一个院校。

此外,很多考生问考博辅导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对于考博而言,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考博信息,即考博院校和考博侧重点的选择问题,这点一般的考生很难完全了解,因为很多院校考博信息并不对外公开,但是咱们经过的辅导经验,很多内容是比较了解的,尤其是对于中传这样刚刚改革的院校而言;第二,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这点一般的考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尤其是研究计划,因为研究计划既需要和所报考导师相关,也需要和自己本硕专业相关,这点都在咱们的辅导之内;第三,专业课考试范围和考试侧重点,这点也很重要,从中传的真题来看,很灵活,需要提前备考和练习。

一、中国传媒大学考博招生目录及导师介绍

考博信息:

复试细则要求:

复试提交材料说明:

复试一般为专业面试。复试考核满分为100分。

材料说明如下:

以下所列材料请用A4幅面纸张打印。材料需要提交一套原件(考生档案存档),一套复印件(提供给复试考核组),并在材料封面注明“原件”或“复印件”。材料相关表格,必须到我校研招网常用下载专栏下载统一的模板,并按照要求填写。材料装订时,要加封面、封底及目录并按目录顺序装订,考生的材料请自留底稿,一律不退还。

申请-审核制考生只需要提交《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以下是所有类型普通招考考生都需提交的材料: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报考思想政治情况表(档案人事部门盖章);

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高职称以上(含副高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科研情况表;

入学后的科研设想;

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原件或复印件,论文复印件要有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注:只复试材料中提交一份。不需要装订在原件材料中)

以下是已获硕士学位普通招考考生还需提交的材料:

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国外或境外硕士学位证书还需附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认证证书复印件);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档案人事部门盖章或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

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档案人事部门盖章或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复印件)。(注:只复试材料中提交一份。不需要装订在原件材料中)

以下是应届硕士生普通招考考生还需提交的材料:

学生证复印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学位授予证明书或《在读证明》;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

以下是同等学力普通招考考生还需提交的材料:

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本科课程学习成绩单(档案人事部门或培养单位教务处盖章);

相关专业八门以上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盖章);

三篇在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公开发表的4000字以上的相关专业学术论文,或公开出版的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原件或复印件,论文复印件要有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

考博经验:

文艺学属于中传的文法学部,文法学部博士招生采用的是普通招考的考试形式,对于普通招考的考生来讲,相比于申请考核制的招生方式来讲难度肯定是比较低的,所以初试的分数就非常的关键,初试考个高分对于接下来的复试也是非常的有利的,考生一定要提早的进行考博复习备考的准备,建议考生现在这个阶段就应该可以开始着手去复习了。另外考生最好有相关方向的一些论文,虽然是考试制的院校,但是复试的时候还是会看考生的论文的,论文这块在复试的时候会增分不少的。

对于考试专业课的复习呢,建议考生现在这个阶段就可以着手去准备了,因为考博不像是考研,信息的获取是非常关键的,考生前期复习一定要找准方向,不能盲目的复习,要不然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的。英语不好的同学建议前期多多积累词汇、多做题。中传英语考试是有听力的,难度在六级与托福雅思之间的难度,认真备考也是可以达到备考要求的。

中传艺术的考博专业二均为“文艺美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文艺学和美学相结合的内容。近几年看本科目分值给的都较低。

导师简介:

张晶,男,满族,1955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1]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光明日报》文艺部特邀编委、北京市高评委、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筹)会长、中国元好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等。

曾任辽宁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大连市学术著作资助与评奖委员会委员、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在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省人大代表。

1996年凭借《辽金元诗歌史论》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中文名

张晶

外文名

zhang ji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满族

出生日期

1955年9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

《辽金元诗歌史论》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出生地

吉林省四平市

代表作品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回忆》

性 别

职 务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职 称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与香港亚洲电视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我校副校长廖祥忠出席仪式并讲话。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常务副院长张晶、副院长张金尧,香港亚洲电视内地公司董事长金华、新媒体发展科主管白毓等出席仪式。 [2]

人物经历

1976年回城,在吉林省四平市重型汽车厂工人

1977年考取吉林大学中文系

1981年考取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古典文学专业,师从张松如(公木)、赵西陆等教授

1982年1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4年8月到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破格)、教授(破格)。行政职务曾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1995年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生

199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3]

1998年任辽宁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大连市学术著作资助与评奖委员会委员、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当选为第九届省人大代表

2000年9月调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2001年3月增列为文艺美学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广播学院中文系主任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审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自1990年到2000年五次获大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4年以《金诗的历史进程》获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6年以《辽金元诗歌史论》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997年被大连市委、市政府授予“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

1997年获辽宁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再次被大连市委、市政府授予“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

2001年以《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理”的审美化存在》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2年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回忆》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以《自得:创造性的审美思维命题》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回忆》获《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见5期《文学评论》第5页“庆祝文学研究所成立50周年,《文学评论》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个人作品

未结项

张晶主持的国家级项目有基金项目《辽金元诗学思想研究》,2001年至,现因成果扩大延期至,在研。

主持国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美学范畴研究》,在研。

已结项

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项目《神思:艺术的精灵----中国古代艺术创作思维论》,已结项。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学通论》之子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金元卷》,已完成。

二、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类考博参考书及解析

今年中传通过笔试的考生中有五分之一是育明考博学员,如此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权威的内部信息,特别是中传考博第一年改革;二是考前精准押题,针对考试范围,进行5-6次全真模式考试;三是给学生的全称规划和重点难点指导及答题技巧指导;初试辅导课程包括一对一辅导和视频课程,由在校教授授课(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真题讲解、答题技巧讲解、考试范围讲解、面试技巧讲解、申请材料讲解),或者登录“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自主购买课程进行学习。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商务印书馆,.

5.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李国正:《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7.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8.朱立元主编:《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9.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法]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陈卫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此外,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现代传播》这本期刊,最好能把近一年的文章都看一遍。

最好能自己练习写1-2篇5000-6000字的论文,提前练习一下论文写作。

三、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类考博真题

上午:人文社科综合

1. 农业文明时期世界文明交流的。。。

2. 哲学上关于个人精神发展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

3. 材料分析

4. 新闻传播学的一道题目。

下午:学术写作

这部分需要考生平时多看学术论文,只有多看才能写好。现在的硕士生就是论文看的太少了,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 壹捌叁壹零肆陆贰伍肆叁 的分析,发现现在很多硕士生到毕业可能连20篇论文都没有看过,特别是专业硕士和国外回来的学生。

四、中国传媒大学考博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集体决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招生处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开展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议。材料评议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本学科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开展复试具体工作。复试考核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由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组长须为博士生导师。每个复试考核小组另设复试秘书一名,负责复试情况记录等工作。

二、招生计划

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95人,其中非专项计划186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7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人。我校实际录取总人数以及各博士生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各博士生导师招收非专项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学科或专业范围为: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Z1),互联网信息(0503J4),艺术史论(1301Z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L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招生专业为:广播电视学(0503Z1)、文化产业(1301J1)。

三、招生方式及选拔模式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我校已完成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招生专业及博导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

直博或硕博连读考生在报考时只能选择非定向就业类型。

从开始,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所有招生方式(包括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均采用“申请-考核制”模式进行选拔。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详见“五、报考流程”。

四、报考条件

(一)基本要求

所有考生均须符合以下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以“直博”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直博”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已取得当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2.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三)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须为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不含专项计划)。

2.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成绩优秀。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5分;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0分。

3.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SSCI 检索或 CSSCI 检索(含扩展版)论文,或公开出版至少1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著作(署名前两位,不含编著);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 SCI /EI 检索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四)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位者,还须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形式,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者必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五、报考流程

(一)报名

1.直博

我校已完成本年度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

报名时间:12月4日上午10:00至12月11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bs_sbld/

3.普通招考

报名时间:12月15日上午10:00至1月15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bs_ptzk/

(二)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在报名时须同时提交能够证明自身报考资格、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通过报名系统提交,不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交。

申请材料清单(模板详见报名系统,以下清单若与报名系统要求有出入,则以报名系统要求为准)如下: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籍学位证明材料。

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在国(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录取当年入学前可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近期开具的在读证明或成绩单扫描件。

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

3.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4.申请信。

5.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

6.专家推荐信。

7.硕士课程成绩单。

8.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毕业设计作品(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交开题报告或作品说明)。

9.科研成果、创作成果、科研获奖、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注:考生须指定一项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著作等。

10.外国语水平证书。

11.各类荣誉证书。

12.其他能证明自身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材料。

13.诚信考试承诺书。

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详见“四、报考条件,(四),3”。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

(三)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

各培养单位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报考条件的要求,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不予准考。

各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从学业水平、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可进入初试考核环节。

绿色通道: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材料评议成绩合格后可直接进入复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且材料评议阶段被评为“优秀”的考生,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组进行复审,复审结果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

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线发布、考生材料评议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届时相关通知。

(四)初试

初试拟采用“机考”方式,重点考查考生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学科基础、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和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初试科目为《学术写作》和《人文社科综合》,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初试科目为《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各科目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环节。

《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以及《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考试大纲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时间初定为3月6日,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初步安排如下:

人文社科综合:上午09:00-12:00。

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上午09:00-12:00。

学术写作:下午14:00-17:30。

如遇不可抗因素(如疫情防控需要等),我校将会对初试时间及方式等做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将提前在中传研招网(http://yz.)公布。

初试详细安排、初试合格线发布、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届时相关通知。

(五)复试

复试主要以学术答辩及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外语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查。

复试的时间、方式、流程、要求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六、录取

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录取办法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

(一)提供的材料不真实;

(二)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未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未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

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类别的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高校教师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除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0% 。

八、学制与学习年限

我校度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以“直博”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以“硕博连读”、“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

九、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

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

十、注意事项

1.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2.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或以上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3.已招收直博生的博导,将不再接受其他招生方式的报名。

4.普通招考考生提交申请材料后,需要在报名系统中缴纳报名费200元。报名费仅可通过“网上支付”方式进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报名方有效,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5.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6.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协议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毕业后,须履行定向就业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8.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相应专项计划管理文件中的规定。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毕业后,须按定向协议到对口支援高校就业。

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参见军队相关部门制订的相关办法。

10.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或者发现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11.本简章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12.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五、中国传媒大学考博考试大纲:

《学术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要求考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根据给定材料提炼相关学术命题,并结合学术发展史进行辨析和论述。重点考查学术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核要点

1.学术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立意诚正深刻,概念运用准确,逻辑结构清晰完整,富有学术探索精神等;

2.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符合学术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不超过300字;

(3)关键词:3-5个;

(4)正文:不少于3000字,至少应设置到二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机考;

2.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半小时。

《人文社科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主要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

二、考试内容

1.文明史: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

2.人文社科方法论:人文社科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3.人文社科学术史: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等。

三、试题类型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机考;

2.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商务印书馆,.

5.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朱立元主编:《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7.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8.[法]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陈卫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如果觉得《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博真题预测 考博参考书 考博经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