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父亲节”书单来了!去看 去记得 去理解

“父亲节”书单来了!去看 去记得 去理解

时间:2023-04-20 03:05:12

相关推荐

“父亲节”书单来了!去看 去记得 去理解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我们爱父亲,亲近生活中的父亲。我们爱阅读,通过文学,走近世上很多父亲的灵魂。每一个父亲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也有一个值得聆听的故事。

《父亲的军装》

作者:徐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徐静蕾的祖辈徐家家族产业曾在湖南湘潭盛极一时,后经商失败,家族败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家族中有11人先后参加抗战。徐静蕾的爷爷徐成沄曾作为军医加入国民党部队,参加淞沪抗战,立有战功,蒋介石曾签署嘉奖令。不久,徐成沄退出国民党。此后,他参加共产党,挺进大别山,亲见赵锡田被俘,曾为刘伯承医治眼睛。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在父亲和母亲口述的基础上,遍查两岸档案,寻访故地。儿子回顾、书写父亲的一生,言有尽而意无穷。

《父亲岛》

作者: [西班牙] 费尔南多·马里亚斯

译者: 梅莹

人民文学出版社

莱奥纳多是一名长年在外航行的水手,当他年幼的儿子费尔南多第一次看到陌生的父亲站在家门前,一个问题脱口而出:“那人是谁?”这句话成为横亘在父子间“彼此恐惧”深渊的开端。小说从父亲之死开始讲述,日记、照片和父子的真实对话与儿子虚构的场景和心理描写相互交融,情之所感,文之所至。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曲向文学与电影致敬的赞歌,一段找寻自我和父爱的环形旅程,终点是那座名叫“父亲”的岛屿。

《耶稣的童年》

作者:(南非)J.M.库切

译者:文敏

人民文学出版社

《耶稣的童年》是库切最新的小说系列“耶稣三部曲”的首部作品。这本书的故事始于一场神秘而模糊的移民,男孩大卫和老西蒙在通往新世界的穿上偶遇。他们都被抹去了过去的记忆和身份,大卫还和自己的母亲走散了,于是在偶然的条件下,西蒙成为了大卫的“父亲”,并背负上了教育、监护大卫,为他寻找母亲的职责。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西蒙并非大卫真正的父亲,大卫在书中也一直这样重申。因此这个故事不由让我们反思:何为“真正的父亲”?除了生育过程,“父亲”这一概念对儿童还意味着什么?“父亲”对儿童的教育是否有所局限,而儿童有能否反过来选择自己的父亲?通过这篇充满哲学思考的小说,库切让我们重视并重思作为“父亲”的意义。

《遗产》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彭伦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的菲利普罗斯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本书是罗斯少有的非虚构作品,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

《天授之子》

作者:[日] 川端康成

译者:李正伦 康林

《天授之子》为川端康成的自传体小说集,收录《故园》、《东海道》、《感伤之塔》、《天授之子》四篇小品。川端康成从两岁到十四岁期间,父母、姐姐、祖父母相继去世,他一生中萦绕着“天涯孤儿”的情节。《故园》中,以迎接养女为契机,作者回顾了自己孤独的少年时期;《东海道》则缅怀故人的上京之旅,探讨艺术与永恒的关系;《天授之子》中,描写与养女之间的父女之情,记述了战后日本笔会的活动……《天授之子》是窥探川端康成灵魂深处的珍贵作品。

《嗨,爸爸!——初为人父》

一位饱含炙热真爱的有温度的爸爸手记

作者:[德] 凯斯特·施伦茨

译者:赵蓉恒

插画: [德] 德特勒夫·克尔斯腾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凯斯特·施伦茨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主编,妻子是位服装设计师,在他三十而立的时候意外得知妻子怀孕,面对未来家庭的责任、孩子取名的各执一词、陪妻子练习呼吸、各种顾虑得选择医院、分娩前的各种恐惧、陪伴妻子分娩等等用温暖的文字坦白了一个外表坚强的准爸爸内心的忧虑多思。

在孩子出生后突然有“失去依靠”的冷落感、第一次和孩子温存的奇妙感受,经历孩子的各种小毛小病、自己种种小闪失,面对双方父母的插足、和孩子过日子的脏乱问题,自虑孩子落后于同龄人、独生子的利弊等等,直至孩子两岁,顺其自然妻子又怀上了第二胎,一个新爸爸逐渐适应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暖爸,作者以其令人折服的幽默分享他的思想、他的感情和他的茫然,剖白带娃的怂事和自家的私房事,同时睿智地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与妻相处之道,蕴含深刻的教育哲理,让更多的爸爸们获益,风趣的语言令人发笑、契合的心理让人感同身受。

《喧嚣》

伯格曼与丽芙·乌尔曼之女

作者:[挪威] 琳·乌尔曼

译者:郭国良 叶逸祺

琳乌尔曼(1966 - ),挪威作家,知名文学评论家,专栏作家。其父母是著名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和挪威女演员丽芙乌尔曼,曾在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秋天奏鸣曲》中本色出演了小女孩的角色。

如今,她四十八岁了,正是在父亲四十八岁的那一年她出生了。她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是父亲九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一个。每年夏天,她拖着自己的行李箱造访他的小岛,打乱他的秩序,走进他的私人电影院。直到父母分开,直到岁月逐渐夺去了父亲的言语、记忆和对现实的感知,他们决定一起写一本书,一本关于衰老的书。然而,最终留给女儿的,只有六段满是噪声的对话录音。

这是一部多层次的回忆录,也是一部关于父亲和孩子的小说。“去看,去记得,去理解。”依据女儿在父亲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六段录音材料,让她得以从一个更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去谈论自己的双亲。抛开他们背负的声名和他们著名的爱情,《喧嚣》体现了别样的沉重与温柔,记录了一个急切想要长大的孩子和她宁愿一直活得像孩子一样的父母。围绕着不同的时间和记忆,讲述着原谅、言语、记忆、悲悼,也讲述着女儿对父母永远的爱。

如果觉得《“父亲节”书单来了!去看 去记得 去理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