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嶀大山”为什么读“猪大山”而不读“兔大山”

“嶀大山”为什么读“猪大山”而不读“兔大山”

时间:2023-10-13 10:53:48

相关推荐

“嶀大山”为什么读“猪大山”而不读“兔大山”

图:《今生今世》中的紫大山(嶀大山)

“嶀大山”的“嶀”为何读“zi”而不读“tu”

——保留在“日语中”及“大山里”的吴侬软语

文/朱之珩

《今生今世》开篇就出现了一个几乎让全国人民都不会念的字:

小时候,我乡下每年春天,嶀浦庙的庙祝来挨户募米一升,给一张红纸贴在门上,木刻墨印,当中画的嶀浦大王,冕旒执珪而坐,两边两行小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上横头印的庙名,下横头印的嵊县廿二都下北乡檀越。

正是这“嶀浦庙”“嶀浦大王”的“嶀”。当然,你可以查字典,无论是《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中华字海》《新华字典》还是《康熙字典》,都会告诉你一个标准读音:tu,并且注明:嶀,山名,在中国浙江省嵊县北,与嵊山相对。而且,举中国之内,名为嶀山的,仅此一座。但你若带着“tu山”的发音去嵊县当地询路,绝对找不着北,没人知道哪座山叫“tu山”。因为在当地,人们世代相传,叫它“zi山”,考诸县志与古籍,“zi”的正式写法为“嶀”。到底是字典的注音对,还是当地人的发音对呢?作为地名,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当然以当地人的发音为准,此即所谓方言。

图:完整版《今生今世》,槐风书社

然而,为何“嶀”字会读作zi呢?似乎寻遍所有的字典与古籍及现代人的相关资料,皆找不到书面的证据。而你若问嵊州当地人,乃至住在离嶀山最近的人,恐怕亦尠有人,甚而根本无人可以说的清楚。为什么,尽管“tu”是字典所注的标准读音,但现实中离这个字最近的人,都把它读作“zi”,而从未有人读作“tu”的。

而我从日语中忽然得到了一点启示。原来,这是魏晋遗音。

在语言学上,嵊州(包括新昌)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尽管如此,但在同为临绍小片的地区,譬如绍兴境内,过去各县之间的方言其实很不一样。新昌嵊州,因其在唐末五代以前为同一县,所以语言几近一样,胡村所在的三界过去是始宁县,而始宁县则早在隋朝即已废县为州郡,并入剡县。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封建而置郡县,语言也逐渐趋于统一。过去诸多小国纷纷变成了县,远近之间语言形成大同。但因为山阻水隔,各地其实仍保留着其各自语言的历史痕迹。而近世语言学,把江浙一带笼统地归类为吴语,或称吴越话,成为汉语的重要一支。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吴语也在逐渐走向大同,甚至逐渐消失其古音,尤其是受着普通话的影响。

始宁与剡县承魏晋衣冠南渡,其语言或更近于中古,乃至上古。今日剡人乡音,即是魏晋之遗音。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来兮”这一语气词即完整地留传在了嵊州新昌的方言之中。而古代历史上,中国文化与语言亦曾沿此以经绍兴而传至海外的日本。

如 “人“字在嵊州方言里有三种读法,也即是个“多音字”。发音不同,其意境固然也有所不同。如“举人人家打人命官司”这一句话中,第一个“人”字应读作“宁”,第二个“人”字读作“儾”,第三个才作普通话的“人(ren)”字读。而在汉语字典中,只有“ren”这一标准读音,其余读音只留在了方言的日常使用中。而嵊州方言中“人”的第一个发音(大而言之,也可说是吴语中),则在日语里却仍旧保留并正常使用着,即“にん”。“人”字组词为“人家”,亦有不同的读音,其不同的读法也遍在于《今生今世》这部文学作品之中。

而日语中保留的吴语发音最典型的莫过于“一二三”的数词念法,亦几乎与嵊州方言同。而嵊州方言里的“我”,日语中也保留着同样的读音“が”。

现在来看,嵊州本地人都读作“嶀(zi)大山”,而不读作“嶀(tu)大山”的“嶀”。既然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读zi而不读tu,则不妨到日语里寻找一下线索。如“図”“圖”二字,其单字在日语里的发音为“ず”,转为吴语即为“zu”(或“zi”,方言中zu与zi读法一样)。而“図”字组词为“図書館(としょかん)”的时候,则“図”字又读作to。又如“荼”字,汉语字典(普通话)中读作“tu”,而日语中也读作“ず”(“zu”)。又如汉字“酴”,汉语中读作“tu”,而日语中也读作“ず”(zu)。再如“人頭”的“頭”字在汉语中读作“tou”,而在日语中除了读作“tou”(とう)外,仍保留了“zu”(“ず”)的读音。

若要细心考究,像这样的还能举出很多。如此,我们或可以推测,古音zu在语言的演变中逐渐变为了tu、to或tou。“嶀”字始见于成书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其后所出现的也皆与嵊州的地名有关,别无其它含义。因而,“嶀”字作为古地名,其发音(zi或zu)或正是当地人对其古音的完整保留与继承。

而《今生今世》的作者生怕我们不知道“嶀”字如何读,他在描写“嶀大山”时,以方言表音的方式刻意写成了“紫大山”。如:“胡村出来十里,有紫大山,传说山上有兵书宝剑,要真命天子才能取得,我虽幼小无知,听了亦觉天下世界真有王气与兵气。紫大山我只望望见,去要隔条江,这江水即剡溪,晋人王子猷访戴安道来过,李太白亦来过。”这“紫大山”即是《水经注》中所说的“嶀山”,也即是当地人读来朗朗入口的“猪大山”(嶀大山)。而前面所述的“嶀浦庙”与“嶀浦大王”皆与“嶀大山”有关。剡溪流经嶀山,即为嶀浦。如今,那里的村名也叫嶀浦村。“嶀浦村”的“嶀”照样不能读成“tu”。

有嵊州三界的朋友提醒我说,《今生今世》里的“紫大山”是不是写错了?应该写成“嶀大山”才对呀!而我以为这样的方言表述没错,它不但告诉我们“嶀大山”的正确读音,而且那也是胡先生独特的写法,从中更能感受其方言运用之妙,与如临其境般听人讲故事的语境,故予以尊重而保留胡先生原本的用意吧。也许在胡先生当时,就已有人把此山戏称作“猪大山”,而亡命异国的胡先生所回忆的“紫大山”有“兵书宝剑”,有“王气与兵气”,显然更是一座典雅而悠远的神山。

8月1日凌晨,重读《今生今世》忽而想到,剡东朱之珩草草撰于锡山古乙虞桥

如果觉得《“嶀大山”为什么读“猪大山”而不读“兔大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