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教育随笔》“最短开学致辞”背后的文化认同

《教育随笔》“最短开学致辞”背后的文化认同

时间:2020-07-19 15:46:27

相关推荐

《教育随笔》“最短开学致辞”背后的文化认同

懂得换位思考、愿意体谅学生、敢于成全学生的“最短开学致辞”,既融入了“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的共同体意识,也见证了“爱的教育”的理念

最近,辽宁抚顺沈阳工学院级新生的开学典礼突遇大雨,为了照顾新生及在场工作人员,校长说:“以人为本就是任何形式都需要服从实际需要,所以今天请允许我不按照事先准备的讲稿去讲了。”他帅气地扔出演讲稿,“我今天一共就要讲4句话”,圈粉无数。(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开学典礼作为一种公开的仪式,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符号性。对于新生们而言,开学典礼意味着他们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拥有了新的身份标签和社会角色。不论是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还是讲解学校的精神内核和校园文化,抑或给新生们提出殷切期望,不少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都洋洋洒洒数千字甚至上万字。打破常规的“最短开学致辞”,让我们见识了一所大学的人文关怀。说到底,以生为本的价值认同不在空洞的口号里,而是要体现在具体而微的细节之中。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在一些人脑海中存在一种荒谬的“代价论”,即为了达到目标,做出一些牺牲是必要的。这种“代价论”不仅造成对失范行为的冷漠,也为这种冷漠找到了极具说服力的理由。与生硬、冰冷的“冒雨表演”“冒雨看演出”“冒雨办活动”相比,“最短开学致辞”以一种温柔相待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学的格调与文化品位。

被雨水淋湿不仅会给学生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懂得换位思考、愿意体谅学生、敢于成全学生的“最短开学致辞”,既融入了“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的共同体意识,也见证了“爱的教育”的理念——对学生充满感情,对教书育人的职业充满敬畏,只有将学生们真正放在心上,才会有“最短开学致辞”的上演。

伴随着社会变迁,学生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师生关系不再是那种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应该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建构清晰的权责边界。“最短开学致辞”看似不够圆满,实际上却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信任和认同。更何况,“最短开学致辞”言简意赅,却并不影响表达效力,不仅节省了时间让学生们少受累、受罪,而且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善意与温暖。

作者 杨朝清

编辑 林晓明

编审 马刚

如果觉得《《教育随笔》“最短开学致辞”背后的文化认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