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南京城的知了为啥少了?昆虫专家有话要说……

南京城的知了为啥少了?昆虫专家有话要说……

时间:2018-05-13 15:28:09

相关推荐

南京城的知了为啥少了?昆虫专家有话要说……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正值盛夏,蝉的演奏正值高潮,令人不自觉地怀念起童年。在不少老南京人的眼中,如今夏天南京城里的蝉鸣声似乎越来越少。

蝉都去哪里了?昆虫专家告诉记者,城市土壤越来越 硬 ,蝉的确在减少。目前南京的蝉主要分布在树木茂盛的东郊一带。

南京多见三种蝉,唱 知了 的是蒙古寒蝉

每年夏天,天气快要炎热起来的时段,蝉的幼虫在地下经过两三年的缓慢生长,会破土而出,爬上高高的树丫,羽化成蝉,然后开始试探地发声。

南京最早 报夏 的蝉是一种浑身发绿的草蝉,混在草丛里身长仅有13-15毫米。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指导技术员汪洪江介绍,在南京大概有十几种蝉,每年春天,草蝉率先开嗓。到了6月底,黑蚱蝉、蒙古寒蝉、松寒蝉、蟪蛄等另外几种蝉开始轮番欢歌。

随后,在它们不知疲倦的叫声里,夏天变得越来越热,夏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烈。一直到10月初才退幕。

平时,南京人最常见到的蝉有三种,分别是蟪蛄、蒙古寒蝉和黑蚱蝉。它们叫声略有不同,蟪蛄喜欢唱个不停,叫声尖细而不间断,发出 吱 的声音略刺耳。另一种大家更熟悉的,会唱着 知了、知了 的是蒙古寒蝉,这种蝉胆小,稍有动静就会立刻停止歌唱。这两种蝉喜欢在郊区的大树上栖息。

市区最多见的则是黑蚱蝉,喜欢住在悬铃木、柳树上,叫声比较聒噪。

土壤 变硬 造成市区蝉鸣日渐稀落

在大柳树下听着蝉群的鸣叫抱着西瓜啃,或是拿根竿子捉知了是许多南京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然而最近几年来,南京城区蝉的鸣叫也不再那么明显,夏天似乎缺了一点味道。在玄武湖公园,有不少老人坐在树荫下晃着蒲扇乘凉、聊天,当记者向老人询问知了声时,不少老人表示几年前还嫌弃蝉鸣很聒噪,但这两年随着知了变少,自家的孙子只从课本上见过,多少有些想念。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退休副教授胡春林表示,在过去的调查中,发现在南京城区的蝉的确是越来越少,南京蝉家族种群中 90% 的成员都分布在郊区。

蝉宝宝生长离不开泥土,蝉把卵生在树上,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后便从树上掉下,钻到松软的泥土里。城市中的土壤越来越硬,水泥地越来越多,蝉卵落地成虫后根本没有生存的洞穴。 另外,阔叶树是知了在夏天停歇的主要树种,南京城里阔叶树不少,可无论行道两侧还是一些城市公园,栽种树木的土壤要么上面是水泥板,要么就被踩得很硬实,这必然带来蝉数量的减少。胡春林认为,这是城市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虽然知了的减少让夏天的味道淡了,不过作为一种害虫,市区里黑蚱蝉,对园林绿化存在一定危害,会导致树木枯死。只不过它的危害比天牛等要小,一般不会成灾。

很多人把知了当美食,过敏体质就别尝鲜了

每年夏天,除了小龙虾,对一部分吃货来说,知了也是一种特殊的美食。夏夜,在玄武湖畔、秦淮河岸柳树林和一些小区里,都能看见有人拿着手电筒、长竹竿仔细寻找这一另类 野味 。

我老家在徐州,在北方捕蝉吃还是挺普遍的。 市民耿先生告诉记者,烹调方法很简单,直接拿回家清洗干净放锅里油炸一下就行了,也可以选择炒、煎等各种方式。

记者了解到,苏北很多饭店有 油炸知了猴 这道菜,山东地区吃蝉也是家常便饭。

胡春林表示,知了的食用价值跟虾相当,外壳都是甲壳素,里面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过,大多数南京人对这种重口味难以接受,目前市面餐馆供应知了的很少。

知了虽美味,不过胡春林提醒道,蝉从幼虫开始,就靠在地下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特别喜欢在果树下生存,农药残留和遭污染的水被树根吸收后,也可能把有毒物质转移到蝉身上,所以不建议大量食用,过敏体质者更要慎食。蝉蛹和蚂蚱等昆虫一样,它们体内的蛋白质都可导致过敏。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陈茜)

如果觉得《南京城的知了为啥少了?昆虫专家有话要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