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老舍的教育原则是什么?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

老舍的教育原则是什么?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

时间:2020-10-21 20:35:38

相关推荐

老舍的教育原则是什么?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

纵观老舍的一生,不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当作家,总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在儿童的教育上,他有着独特的思想,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儿童的问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小说作品中,老舍对于儿童的教育都从“儿童本位”出发,并倡导“把儿童当作儿童”的教育原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舍用最简单的话,几乎是儿童的话,创作了长篇儿童巨作《小坡的生日》,老舍以儿童的语言和逻辑,描绘了儿童的世界,真切地写出儿童应有的样子。小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但他却有着独立的“顽童精神”,小坡不爱读书,爱逃学,爱打架,但这一切都为保护和帮助别人,“小坡的打架,十回有九回半是为维持公道,保护别人呀。”

比如为了帮助小英拿回小船和张秃子打架,又或者“唉,一眼看见个老太太,提着一筐子东西,累得满头是汗,吁吁带喘。小坡一看,登时走过去,没说什么,抢过筐子便顶在头上了……老太太一看小坡的样儿,便知道他是个善心的孩子。”与小坡一样善良勇敢的,还有小木头人,小木头人是老舍笔下又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儿童,“小木人虽然淘气,不怕打架……但十之八九,他是为了抱不平。”小木人看见大同学欺负小同学时,就会挺身而出,“他是勇敢的。要打就打出个样子来。”不仅如此,在老舍笔下小坡还爱冒险,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还能干,妈妈每次去买菜总爱带着小坡,“因为他会说马来话又会挑东西,打价钱”。

在老舍笔下凸显了勇敢、天真、正义的儿童形象,儿童应该有儿童独特的精神,才不失儿童本真。同时,在儿童的教育上,老舍反对超前教育,不应以成人的标准苛求儿童,更反对过早教儿童识字,在儿童成长的相应阶段,儿童应该作与该阶段相符的事情,“我不主张早教孩子们认字。我对于教养小孩,有个偏见——也许是“正”见:六岁以前,不教给他们任何东西;只劳累他们的身体,不劳累脑子……过六岁,该受教育了,但仍不从严督促。他们有聪明,爱读书呢,好;没聪明而不爱读书呢,也好。”

老舍对儿童受教育的独特看法,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儿童受教育过程。并且老舍还倡导在教育儿童时必须有平等的态度,尊重儿童,在很多家庭里,儿童没有话语权,一切听从父母的指令,老舍认为“不许小孩子说话,造成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老舍认识到儿童具有主体性,是发展中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就应该是儿童,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如卢梭所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关于儿童的教育原则上,老舍的儿童教育思想无论是对过去还是当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作品探析老舍独特的教育原则,对于在教育培养儿童过程中,怎样做到“把儿童看作儿童”?可以窥探出以下两点:

(一)尊重天性,自由成长

“天真是儿童的利器”,老舍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能扼杀,在《小坡的生日》这部著作中充满着童趣、童稚、童味,把小坡的顽童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我们看到了小坡在“影儿国”,“狼山”,“虎山”上的各种有趣的事情,遇到险情总能化险为夷,在梦中,小坡帮骨拉吧唧找钩钩,帮猴王打狼兵,变成大猫混进虎山……这些看似荒唐的闹剧却反映出儿童的天真、热情,儿童就应该有儿童自己的特点,且儿童多喜爱玩耍,“玩”是儿童的天性,老舍主张儿童“宜多玩耍”,这一点老舍也身体力行,在教育自己的二女儿舒雨时,老舍谈到“至于小雨,更宜多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刚四岁呀!”老舍主张维护儿童的天真,让儿童多多游戏,不要强迫儿童学习,“教他们多游戏,不要紧逼他们读书习字;书呆子无机会腾达,则成为废物,有机会作官,则必贪污误国,甚为可怕!”

老舍明确了游戏的重要性,在游戏中让儿童慢慢积累经验,掌握必要的知识。正如席勒所说“人只有在他是十足意义上的人时才进行游戏,只有在他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个人。”因为“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唯有游戏才使得他十全十美,一下子把他的双重天性发挥出来”。老舍非常重视儿童的天真,甚至指出“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天真在老舍的眼里是多么重要与神圣。

对于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的维护,是不可强求与约束的,应让儿童自由成长,小孩子就应该是“肥肥胖胖,整整齐齐”。在其刚出娘胎时,为了能让儿童自由自在,“当婴儿脱离衣胞,开始呼吸的时候,就不要把他裹在比衣胞还包得紧的襁褓里了。”应该“给他穿上肥大的衣服,让他的四肢能够自由,既不沉重到妨害他的活动,也不暖和到使他感觉不出空气的作用。”这样儿童才能自由健康的成长,而成人对儿童成长的束缚与压抑,会使儿童自然的本性被逐渐扼杀,老舍对束缚儿童自由的做法进行了揭示与批判,在《牛天赐传》中,正是因为牛老太太无知的做法,把牛天赐从满月开始就用绳捆绑起来,结果致使其成了“拐子腿”。

由于牛天赐的手脚被捆着不能动,“只好仗着啼哭运动运动内部了。这也行不通;每逢他一出声,乳头便马上堵住他的小嘴,他只好由哭喊改为哼哼,像个闷气的小猪”啼哭是儿童在不会进行言语表达时的最初反应,我们应密切注意儿童的啼哭,当他的需要自己不能满足时,于是便通过啼哭来恳求别人的帮助,但往往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忽视儿童的啼哭,甚至儿童一哭便会受到长者的恐吓,对于这种“奇怪的教育”,老舍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与批判,与牛天赐同病相怜的还有爱弥耳,老舍笔下的爱弥耳是与卢梭笔下的爱弥儿截然相反的,他是“牛天赐式”教育的进一步进化,批判了传统旧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在《新爱弥耳》中,爱弥耳刚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惹来了“新教育者”的训斥,“朋友!闭上你的嘴!生命就是奋斗,战争;哭便是示弱”从此以后,爱弥耳直至死也没有再哭。

老舍对成人干预儿童天性的释放与束缚儿童自由成长的做法再进行揭示与批判的同时,也呼吁要尊重儿童的天性,给予儿童自由,成人的干预与束缚是对儿童天性的压抑,是对儿童发展的限制,于此,老舍喊出“我们应当帮助儿童自然成长,我们可不应当替儿童活着。”研读老舍的作品,无不彰显着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的气息,在儿童的教育上以独特的视角为当今教育给予了重要的启迪,儿童是独立的个体,要遵循儿童的天性,让其自由成长。

(二)教育要遵循自然

“教育要遵循自然”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主张应该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作为中国的教育学者,当代作家,老舍在关于教育儿童上也倡导教育要遵循自然。

老舍自己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而一些成人却忽视儿童的身心发展,强行教育孩子去学习复杂的观念,禁止他们游戏玩耍,这种教育的结果导致儿童过早的凋谢。在《新爱弥耳》中,“新式教育者”否定母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退化应归罪于全世界的母亲”在爱弥耳出生的第三天,他便把爱弥耳从他母亲的怀中抢了过来,“我不能教爱弥耳在母乳旁祈求生命,乖乖宝宝的被女人吻着玩,像个小肥哈巴狗”。

“新式教育者”不顾母乳、母爱对婴儿的重要性,强行将婴儿当成人教育,这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也阻碍了其智力、身体的发育。三岁的爱弥耳本可以进行简单的游戏,比如“点果子名”和以“假装”为中心的游戏,“假装你是姑娘,假装你是小兔……”这些简单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大脑,也可以让儿童积极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可以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但是爱弥耳根本不敢假装,怕“新式教育者”责罚他,因为“在我的教育程序中,从一开头儿我就不准他想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岁时爱弥耳就明白了拿破仑的得志只是仗着机会,五岁时爱弥耳实在比普通的十八九岁的大孩子还多知多懂;六岁时,“新式教育者”就教爱弥耳抽象名词,八岁时就给他讲政治原理。

由于“新式教育者”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所教育的内容超出了儿童的认知,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爱弥耳八岁就夭折了。老舍通过作品给予教育者警示,揭露了旧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教育要遵循自然,要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他说过“每见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可见老舍对忽视儿童自然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批评,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而不是必须完成某种灌输知识的任务。

对于教育要遵循自然,老舍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了贯彻,其对儿女实行的“放养式”教育,就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不去强迫子女学贯中西,继承自己的职业,他主张“孩子不一定非入大学不可”还指出:“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正是老舍对孩子的尊重,老舍的儿子成为了科技、文艺方面的翘楚,有时老舍也会对自己儿子所学的理工科产生倾佩之情。所以说老舍先生的“放养”式教育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无教育”胜似“有教育”对当今的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儿童,平等的看待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能违反儿童成长的规律,否则物极必反,也不能填鸭式的盲目的灌输超出儿童接受能力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深刻思考中国儿童“出窝老儿”的问题,父母不能过度溺爱孩子,否则“溺爱一小孩,就是害了一个国不”

对于教育要遵循自然,不仅指“与‘人工’‘束缚’相对的最朴素的意义”,以及儿童的内在本质,也指最表层的含义,即崇尚大自然,据舒乙回忆:

父亲曾领着小学生们去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本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

父亲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可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知识广博,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孩子们尽量贴近大自然。

对于儿童的培养,老舍将儿童带入真切的自然中,通过个体的亲身感触,让儿童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同时通过儿童个体与自然之物的实际互动,培育儿童平等、尊重、有爱的人格。老舍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塑造着儿童人格,使“年幼的个体以身体感官直接地与世界相遇……让个体生动而自然地感受天地自然的节律与这种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定,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年幼的感性生命置于天地之间,切近于自然节律,让自然及其节律潜在地形塑着自我的同时,也形塑着个体生命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初始方式。”老舍把儿童个体置于自然界中,使儿童个体在与自然界万事万物接触的过程中,使儿童人格发展向着具有中国古典意蕴的审美视域。通过大自然陶冶儿童的人格。

综上所述,老舍虽不是专门的教育家,却有着独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教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如果觉得《老舍的教育原则是什么?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