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郴江河畔幸福城

郴江河畔幸福城

时间:2020-01-21 10:23:50

相关推荐

郴江河畔幸福城

——郴州市民生保障工作纪实

桂阳县龙潭学校。欧阳常海 摄

郴州市北湖区保障性住房。周峰 摄

桂阳县敬老院。 欧阳常海 摄

目前郴州市社会从业人员达245.57万人,比1978年增加200.57万人,增长138.32%

郴州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146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6.65张;有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32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基层卫生机构57所。

郴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65所,教职工近6万人,在校学生近100万人。

郴州建成京港澳、厦蓉、炎汝、衡武、宜凤5条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通车总里程1667公里,农村公路1.5万多公里。

郴州市北湖区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谢丽萍 侯婕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 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郴州市高度重视就业、教育、卫生计生、民政、住建、住房、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等民生保障工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入选城市30个,郴州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 颜石敦 何庆辉 陈伊乐

力促就业 实现市场化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经济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郴州,不管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农村,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工业园区,创新创业热火朝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发展思路,助力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郴州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力促就业实现市场化配置,目前全市社会从业人员达245.57万人,比1978年增加200.57万人,增长138.32%

该市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建立起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大批农村劳动力经过职业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帮助群众就业,郴州各县(市、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宜章县大力实施“家门口”就业帮扶工程,采取产业发展吸纳一批、园区企业招聘一批、爱心企业帮扶一批、创新创业带动一批、公益事业兜底一批等措施,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年均工资达2万多元。

在宜章百捷利公司工作的傅相日告诉我们,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两年前经过县人社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后进入公司工作,每月工资达2000多元。去年底,他顺利脱贫。

每年春节期间,桂阳县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县就业服务中心还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服务。

汝城县探索“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引进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村民家门口就可上班赚钱。该县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给予贷款担保贴息,以及3万至5万元不等的奖励,并对在“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补助。

目前,汝城县已建“扶贫车间”150个,吸纳3000多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工资2万多元。

尊师重教 摆上优先发展位置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郴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师资投入,全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孩子、幸福每一个家庭”。现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865所,教职工近6万人,在校学生近100万人。

驱车行驶在郴州大地,我们看到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建设得最漂亮的是学校。走进宽敞明亮的郴州市九完小,教室内悬挂着雪白的电脑白板,老师们正熟练地操纵着这些“新黑板”。教室里少了以往粉笔摩擦黑板的声音,换成了现代信息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亲切感,随点随停。

来到偏远的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中心校,只见这个山区学校新建了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塑胶跑道运动场、文化长廊。教室里大彩电、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芙蓉中心校的老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们学校与城里学校相比一点不差,如今许多在城里上学的孩子又回来读书了。

芙蓉中心校是郴州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现全市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69所,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8192套,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2380个。桂东县、北湖区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北湖区、桂东县、苏仙区、桂阳县在省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被认定为湖南省教育强县合格县。

尊师重教在郴州蔚然成风。该市设立“教育突出贡献奖”,每年重奖数十位获奖者各10万元,开创全国先河。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先后涌现出了胡昭程、盘振玉、李黎明、谭兰霞等全国师德师风典型。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建立,有力确保了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据了解,仅去年郴州就发放各类助学金3.5亿元,惠及学生28.6万人次。

健康服务 坚持惠民为导向

怎样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郴州咬定健康主线、坚持惠民导向,深化改革,让发展红利惠及广大群众。

据了解,目前,该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146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6.65张;有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32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基层卫生机构57所。

为降低群众就医成本,郴州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49家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在宜章县率先推行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宜章玉溪镇法堂村村民彭长水,是一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常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以前,我住院治疗要先交钱,筹资压力大。出院报销医药费还得找医保、民政、保险等部门,耗时费力。”彭长水感慨道。

为改变这种状况,去年9月初,宜章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整合财政、人社、卫计、扶贫、民政、保险公司等部门数据、政策、资金及经办资源,建立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内住院,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推行后,彭长水住院不用先交钱,出院时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好医疗费用结算,只交个人自付部分即可。他不用再往相关部门跑了,部门也节约了行政成本。

与此同时,郴州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全市组建服务团队1849个,签约居民198万余人。

“签约家庭医生后,看病就医方便多了。”永兴县鲤鱼塘镇垅塘村村民曹贵清说,前不久,家庭医生给他做体检时,发现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于是马上联系镇卫生院医生到家中诊疗。

郴州稳妥实施生育政策,每年投入“奖励扶助提标扩面”资金比上级标准增加1000余万元,计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衣食住行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

驱车行驶在苏仙区和北湖区农村危房改造示范点,仿佛进入一条优美的生态风景线,一个个富有江南气息的村庄整齐划一,村内绿树浓荫、干净整洁、游客如织。

走进苏仙区飞天山镇和平村,犹如走进一个大公园,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笔直挺立的太阳能路灯,风格一致的青墙灰瓦,房前屋后精致的菜园、果园、鱼池,山坡上成片的苗木花卉……

据介绍,5年前的和平村“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土路坑坑洼洼,老旧空心房比比皆是,猪圈和旱厕随意搭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平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序化”要求,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开展村庄绿化行动等,拆旧建新、添绿增亮,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小公园,打造美丽田园风光。村里一举挺进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特色旅游名村行列。

据介绍,至去年底,郴州共完成危房改造89914户,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美丽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等40多个。不仅如此,该市还完成棚改8.5万套,建设公租房13.3万套。

要想富先修路。目前,郴州建成京港澳、厦蓉、炎汝、衡武、宜凤5条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通车总里程1667公里,农村公路1.5万多公里。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成为郴州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多年前,桂东县沤江镇上东村在郴州市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修了一条水泥路,村民用农产品换来农资、钞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年清一色的土坯房变成了红砖房。

一条路改变了一方人,这样的事在郴州不胜枚举……

民以食为天。郴州市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在全省率先将12331热线并入12345市长公开电话,实行一个号码接听、一个平台受理,推动全社会协同共治。

从开始,郴州在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在村(社区)聘请信息员,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越织越密。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实现医疗救助与临时救助全覆盖,为郴州困难群众撑起了“保护伞”。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郴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提高民生保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们将一以贯之。

如果觉得《郴江河畔幸福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