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早教课堂:6岁之前 孩子的数学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早教课堂:6岁之前 孩子的数学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时间:2019-11-07 05:15:00

相关推荐

早教课堂:6岁之前 孩子的数学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如果没有学好,其它理科也很难学好,这一点,想必很多家长在学生时代深有体会。到了大学,理工科自不必说,就连社会学科中的经济学、心理学等都是离不开数学的。

数学在具有如此重要性的同时,它自身又是一个独立的、密不可分的体系。如果在数学前期的学习中,没能将基础打牢, 后面的学习就会非常困难。数学的学习自然是越早越好,实践证明,数学的启蒙最早可以在一岁之前就开始。

基于此,我们从今天开始,将会带着家长们经历一系列的数学启蒙之旅。不要过于惊讶或者畏难,我们的数学启蒙课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当然也只能在游戏中进行。 数学最基础的思维是比较,比较的内容即事物的属性。比如一根绳子,长短是属性,粗细也是属性,重量、颜色、材质同样是属性。

婴儿出生之后,视觉能力经过渐渐地提高,不久就会有基本的辨识能力。比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长短等属性都能够区分出不同。

掌握比较的能力之后,幼儿就可以把多个物体根据某一属性比较的结果依次排序。完成排序之后,就需要进行量化,量化之后便有了加减法。这便是数学最初发展的轨迹。

婴幼儿主要是依靠感官体验来记住物体的特性,不同的时期,婴幼儿的自身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婴幼儿在进行数学启蒙过程中有五个关键期。

第一个关键期:9个月到12个月,婴幼儿能明确辨认物体的特性。如颜色、多少,长短等。

第二个关键期:22个月左右,孩子能够通过配对与比较游戏,探索、观察事物,能掌握60%的物体属性。

第三个关键期:2岁半左右,幼儿处于语言爆发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很快,能对简单的数学符号有实质的理解,而记忆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第四个关键期:5岁左右:孩子对数学有了抽象思维与立体思维,并对数学和探索世界的兴趣提高到寻求本质的程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五个关键期:6岁左右,对基本的数学思维基础内容已经建构完成,为上小学的数学计算做好了准备。

细心的家长可以发现,3个关键期在3岁前。也就是说,三岁之前,孩子应掌握简单的物体属性,并进行配对、排序。

数学启蒙不是提前教会孩子做加减法,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通过游戏帮助孩子理解掌握数学思想,这才是数学启蒙应该做的。

这里推荐一个让孩子学会比较的小游戏:家长可以拿出一块积木,让孩子用力扔出去。随后,让孩子走到积木的落点,同时计算数出步数。计算之后,让孩子再扔几次,周样测量距离,比一比哪次扔远。

这个游戏可以自己拓展,可以让孩子扔不同的东西,也可以让大人也参与扔积木。

如果觉得《早教课堂:6岁之前 孩子的数学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