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从《天道》看人生格局

从《天道》看人生格局

时间:2020-11-10 05:49:08

相关推荐

从《天道》看人生格局

前段时间,我的文章评论区里有人说到格局的认识,引起了我对格局这个问题的兴趣。

这世上的人有千种万种,若是按照格局来划分,其实没那么多:格局大的一类,格局小的一类,还有不大不小的一类。

既然人的格局有大有小,就有了标准问题。我们都知道,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的格局大一些,但结果总难免让人觉得尴尬。这就使得格局问题带有了复杂性的特质。

一,举例言之,在《天道》中,韩楚风是正天集团老总裁的遗嘱里提名的总裁候选人,份量十足,但他还有两位竞争对手,而且资历都强过他。

但凡能够做到总裁候选人这一步的人,想必都不赖,无论是阅历、认知能力还是实干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在普通人之上,应当归到格局大的那一类,格局小的人干不到这个位置,这点应该没有疑问。

问题是,韩楚风一整天都为这件事忧心忡忡,剧中虽没有明言,但那两名总裁候选人的心情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否则,那场面又怎能像都吃了耗子药似的。

这说明一个情况,在格局相差不大的人群中,由于大家都具备相当的实力,综合素质难分伯仲,所以,成事与否的条件并不取决于人的格局。

换言之,格局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至少并不总是那么关键。

这里面也许有当事者迷的因素,身在其中不容易跳出圈外做出冷静分析,现实中,这种胶着的状态挺常见,有时我们也能体会到果冻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胶着的状态虽有大小或高低等程度上的不同,但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果冻无论多大多小,它依然是果冻。

在电视剧之外,总裁常见,而丁元英不常见,能与后者以朋友相称者亦不多见,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在这个例子中提及他。

不过,下面我就要提到他,以此证明人的格局的重要性。

二,看过《天道》的人都知道,格律诗与乐圣的诉讼案,实际上是丁元英和林雨峰二者之间的暗战。

远在格律诗公司尚未成立之前,丁元英就已经将自己的局布好,环环相扣,在去五台山的路上,韩楚风还向他了解了一些具体的疑问,均被他化解于无形。

而林雨峰作为接招者,既有前方经理的详细数据,也搜集了丁元英的背景资料,还在向格律诗提起诉讼之前开过内部统一思想会议,但他却未能透过种种表象看清问题的实质。

两者的格局这么相比较下来,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其实,别说林雨峰,即便是韩楚风都未必有把握接得了丁元英的这招,这是因为他们都往正统而官方的思路去想问题了,而丁元英却剑走偏锋。

是故,韩楚风在明白丁元英的真实想法后,也不由地赞叹到,存在决定意识。

看到此处,我的想法是:一桌子的人凑在一块想问题,都不如丁元英一个脑袋管用——大鱼吃小鱼,这里的大是指格局大,这是规律。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人的格局在一些事情上究竟有多重要。

三,然而,格局却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这一点从字面上就挺好理解,有格子,就有格子之外,有局,也会有局外,这就是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从这个角度看,人很容易被自身的格局所限制住,因为人无法将自己凭空举起来。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到格局的缺点,这种不足,在格局小的人身上显得尤为明显。

我们再来回顾那三位音响发烧友的经历,也许就更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由于自身的格局比较小,他们只看到眼前的种种表面现象,对己有利是好,于己不利则坏,常为自身的情绪所左右,却很少去思考什么才是事物的本质。

人的情绪一旦在遇事时占了上风,就难以顾及到理性的一面,说不准会干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聪明人干起傻事来,会比蠢人干得更傻。假如你常看新闻,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格局小的人极少会有去了解事物本质的想法,当然,此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就看自己是否想得开。

想得开,可以如芮小丹那样活得自在,想不开,则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唉声叹气。

四,前文说了格局的两面性和局限性,接下来再谈谈格局的复杂性。

我们都知道,丁元英的人生格局远在芮小丹之上,两人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情况太过明显。

但有时候,一些越是明显的事物就越是复杂难解。比方说,丁元英曾言,他离芮小丹的境界还差了好几个位格。

这里的位格,指的是人生境界,也就是说,在人生境界面前,人的格局仿佛显得不那么重要。然而,问题来了,这时候人的格局就显现出它的复杂性。

复杂在何处呢?此事的复杂性就在于,倘若你达不到一定的格局,你怎么知道一个人的境界在哪里?你又如何判断一个人境界的高下?如果这个人就是你呢,那又当如何自处?

为何一位格局大的人反而会羡慕一位格局比他小的人呢?这好像跟我们的认知相悖啊?

依照丁元英的说法,芮小丹的活法叫做自性,这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奢侈。这里边有什么是被我们忽略了的呢?

是的,有——格局大者在思议的圈子里晃悠后,会得到一个事物的所以然的结论,而格局小者却只知其然;格局大者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格局小者通常只看到事物的表象。

可是,问题依旧复杂,现在来问一句:格局这回事,重要吗?

反正现在我不太愿意相信一些书上的结论,那些话有煽情之嫌,再说,看了也未必能让自己的格局变大起来,格局又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能说变就变。

四,虽然我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也愿意相信一点:仅就个人的发展而言,人的格局越大越好。

假如你看过《天道》,觉得丁元英的话相对更可信一点,那么,接下来的文字可能会有个参考的意义。

我要说的是芮小丹,人若是想做出一些真正的改变,还得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芮小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芮小丹的变化,是从她的想法开始。自王明阳一案结束的那天下午,她就独自一人静心思考。静下来了,人的脑子就成了一个放大器,这是人改变自身的起手式。

保持学习的状态是第二步,停止就意味着格局僵化,这步是一切的基础。和丁元英在一起后,她就经常向丁元英提问,疑问解开了,人的视野也会发生悄然的变化。

人对事物知道得越是详尽,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而不会轻易被表象所蒙骗。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叫觉悟。

提问是学习的必经之处,可以问自己,也可以问别人。就洗脑这件事来说,与其被别人洗,我更倾向于自己来洗,起码主动权在手上。

即便是丁元英也是如此,咋看他仿佛没跟什么人接触,其实不然,他有两台电脑,常开,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与外界联系,不同的是,他那叫自学,因为他的问题旁人未必能答上来。

第三步是实践,小学生都知道放学后要做作业,这就是一种实践,除了强化记忆,还可以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缺少行动的支持,理论只是一堆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多大的道理也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光明白道理用处不大,经过实践后才有可能转化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实践的次数多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比以往更为深刻,信心慢慢地增强,见识和阅历也自然会增长,与此相应的是,人的格局也会逐渐变大起来。

想知道自己的格局究竟有多大,去干一些稍微有挑战性的事情就可以了,这是衡量格局的标准之一。

后来,芮小丹对于一些原先不理解的问题,能想通了,也终于明白丁元英送给她的礼物究竟蕴含着些什么……

人的格局一旦变大了,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很多原本难解的事情可以想得通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就可以活得比以往更加自在、也更加通透了。

如果觉得《从《天道》看人生格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