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汉服书籍推荐|《汉服归来》带你了解汉服复兴运动故事

汉服书籍推荐|《汉服归来》带你了解汉服复兴运动故事

时间:2019-03-28 14:58:38

相关推荐

汉服书籍推荐|《汉服归来》带你了解汉服复兴运动故事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这些近汉服运动的故事。来自全球各地、不同年龄与职业的人们在这场文化复兴运动中的辛苦付出,才有了我们这代人对汉服文化的逐步认知,感触良多。

所以,我期待通过《汉服归来》这本书,呈现出这条路上那些有喜有悲、有哭有笑的真实故事,也告诉人们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感人、坚定而又顽强的人生历程,以及汉服运动那单纯、质朴、奉献、无悔的文化复兴之梦。——编者 杨娜

“汉服运动元年”和新世纪的展开

2001 上海APEC会议“唐装”成为对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思考的“触发点”

2002 网络民族主义讨论期

“汉网论坛”正式注册

围绕汉服发生的事件并不多,但是该年却可以被称为“汉服运动元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不仅明确了“汉服”的称谓,而且有网友自制汉服并公布至网上,更重要的是有人把汉服穿到了街头并被媒体采访报道,扩大为公众事件。

——第二章 再现汉家衣裳

那个年代,我们对汉服的理解或许和电视剧上宽袍大袖的“古装”差不多。但总有这么一群人站出来了——在论坛里展开关于形制的讨论和发表文章,尝试着制作汉服,把汉服穿出门。所谓“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即在21世纪展开之时,中国综合实力日渐增强之时,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呼唤之声日渐增大之时,想要有那么一个实体承载所有的热情。

电商平台、汉服产业化推动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中,有人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亦有人开辟文化产业市场来推广汉服。上至常见的淘宝汉服商家,下至家庭式汉服作坊或汉服工作室,在汉服制作或销售方面都做了不少探索并推动力汉服推广。尤其是全现货的产业革新和汉服生活化。

一方面,很多商家本身就是汉服运动的践行者,他们做衣服的初衷也是为了缓解活动中汉服不足的现状,所以他们一直在参与组织汉服活动;另一方面,在早期的活动中衣服匮乏,很多社团也在向商家借衣服……

就像率先开始的汉尚华莲,起开始了全现货的精英模式,对于这里面的压力,店主叶迢若说:“最初库存没问题,但是后来补货做的多就有问题了,经常挣到的钱还不够补货,而且资金短缺也是现货模式的弊端。至于解决办法,也如很多时装商家那样,尚未找到处理库存的方法,甚至有的款式到现在还没有卖出去的情况,有的干脆全部赞助社团,也是一种宣传吧。”

这种定位于生活和现实的服装,再加上200元左右的平均售价,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与那些高高在上的汉服奢侈收藏品相比,很多学生可以说是挚爱这种面料舒适、简洁绣花的汉服。——第三章 服饰产业新篇

我记忆当中,左右的确出现不少汉服商家和大大小小的汉服社团。包括我自己高中的社团成立之初,由于缺乏经费,社团前辈们也曾在某品牌拉过赞助,才得以在舞台上穿着汉服表演民乐。

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汉服产业化和汉服运动一直相互促进着,同时影响了我们这一代对汉文化感兴趣的人——从刚开始大型集会,到第二代的三角地区以至内陆地区的地域性公益社团,再到数量多较分散的高校社团或中学社团。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年龄层次越来越多,活动形式也愈发多样。而我自己作为学生,首先参加的是类似于书里所说的那种“第三代汉服运动社团”。像是以汉服来结交朋友的集合,组织有趣的文化活动。

他们可以说是真正地走下了互联网的一代,这里的人员多是来自高校的学生,可以认为是基于现实社会中某个公共区域和空间的人群组成的……他们的行动框架侧重于以汉服为载体,举办一些汉服摄影、礼仪展示、舞蹈排练等基于兴趣的传统文化活动,这更像是一个高校范畴内的兴趣爱好社团。——第五章 这是汉服运动

来自各方的运动力量

顶层声音:在和“两会期间”,劝过政协委员张改琴两次提出《关于确定汉族标准服饰的提案》,她在的会议期间还征得3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署签名。——第六章 此生不与君绝

社会影响人物: 杨娜穿着汉服出席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 节目《天下女人》杨澜、王一楠和刘硕共穿汉服主持节目 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徐娇穿汉服走红毯 北京APEC青年创业峰会方文山携手汉服同袍进行“汉·潮”主题汉服展示——第六章 此生不与君绝

海外力量:…他们成立了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这是第一个海外的汉服社团…开始积极参与当地的华人文化活动及中国使领馆的官方活动…不止是在海外凝聚了一些人员,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政府的一些重要的涉外活动中,与国内汉服社团联合发声,表达了海外侨胞对于中国热点事件的关心和积极立场,也形成了海内外同声效应的效果。 英国“英伦汉风”在举办了三次汉服活动后,与欧洲地区喜欢汉服的网友共同建立“欧洲汉服协会”网站 美国纽约汉服社成立 日本东京 日本汉服会成立…………——第八章 华夏寻根之旅

从国内到国外,从底层到顶层,越来越多投入到汉服运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汉服争取政府力量支持、通过文艺作品向大众传播汉服文化,甚至以爱国的出发点在某些事件达成一致。

随着我们了解的深入,汉服早已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它的背后凝聚了很多人的艰苦付出和民族复兴的希冀。

汉服复兴的意义:汉服要和这个时代一起活下去

这里的复兴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推动政府制定规范…二是协同制定民间的准则。汉服运动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团队,但不能一味地考证或批判,重要的是摸索与尝试,编写出真正属于当代的可行性方案与标准,并且能够在民间的汉服运动团队内达成共识。

百度汉服贴吧吧主“月曜辛”提出“…形成当代的规矩和风格,早日消除唐款、明款之类的前缀,淡化朝代古服意识,增强当代民族服饰意识。并且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季节、地域、场合、行业的考量和分化。”——第三章 服饰产业新篇

我觉得这两段话回答了我对汉服发展的一个疑惑——当代汉服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是要所有有心人一起推动者解决并且最终是要以人为本、基于实践的。政府的支持力量和民间的探索达成共识,才能为广大热爱汉服的人所接受。唯有这样,作为服装,未来进一步推广的汉服才能有更强大的应用价值。穿常服又或许穿礼服,穿薄衣还是披厚袍,就像是不同季节随心情、随场合挑选衣服一样。在汉服不知不觉地发展到成为我们衣橱基础衣物的一部分时,大多数人都承认这是一个文化烙印时,汉服运动就取得一个极大的成果了。

而我们要做的不止这些,因为不仅是汉服,还有汉舞、汉礼、香道、茶道、民乐(民乐不止有汉族乐器)等需要我们传承。汉文化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的。

理智的激情与包容尊重

如今的各种汉服论坛里依然有不少关于形制等问题的争议,虽然轮不上像我一样才疏学浅的人发表意见,但我还是要热心支持他们发表观点。摇摇欲坠的时代激发文化创新,而国家情势稳定之时,我们则需活跃的论坛,通过争辩带给汉服发展新灵感。所以,对于汉服文化发展,愿每个人都能持正确态度面对质疑。我还希望汉文化辐射圈里的人们都怀有互相尊重的心。

国内仍有不少地区和人群对汉服毫无了解,会对我们汉服出行的行为产生误解(严重的甚至发生扒衣事件),我们在耐心向别人讲解的同时也要维护好个人权益。在国外一些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亦是如此。

我们还要尊重日韩优秀文化,因为它们中的很多内容也源于汉文化。和服、韩服和汉服绝对不是对立关系,优秀的历史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包容的。

图文内容摘自《汉服归来》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供分享交流

如果觉得《汉服书籍推荐|《汉服归来》带你了解汉服复兴运动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