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关于新生儿的育儿锦囊

关于新生儿的育儿锦囊

时间:2022-09-29 08:14:27

相关推荐

关于新生儿的育儿锦囊

宝宝的哭声不同需求也不同在妈妈子宫里游玩了9个多月的小宝宝终于带着响亮的哭声诞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实只是发声的开端,接下来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鸣咽啜泣、真哭、假哭,都让新手爸妈措手不及,同时也考验

1从哪些方面观察宝宝健康

从哪些方面观察宝宝健康

小儿预防保健、护理和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细致和全面照顾,因此在小儿各年龄阶段,新生儿和婴儿的保健、护理和喂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观察粉嫩嫩的新生宝宝

体重:足月的新生宝宝出生时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一般在3000克左右。体重是反映新生儿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千万别忽略。

身长:身长是反映新生宝宝骨骼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的身长应该为47~52厘米之间,平均为50厘米,同时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4。

体温:宝宝刚出生时,体温一般会略为下降,但在12~24小时内会逐渐回升。稳定在36~37℃之间。

呼吸:每分钟40次左右,哭闹的时候可以达到60次。

心跳:新生宝宝心跳平均每分钟120次,最快可以达到140次。

肚脐:父母要细心照料宝宝的肚脐,保证肚脐清洁、干燥。观察时尤其要注意,若发现宝宝的肚脐湿润,就要及时处理。

吃奶情况:给宝宝喂奶时可以观察宝宝吃奶的情况是否正常,有无吐奶的情况。刚出生的宝宝吐奶也正常,只要他脸色和情绪都不错,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宝宝出生后第2周开始,出现每次喂奶时都吐得很厉害,体重也不增加,就应该看医生了;此外,如果宝宝吐个不停、全身无力,或者又吐又发烧,也一定要立即去医院。

大便: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色,呈粘糊状,无臭味。胎粪约~天内排完。如果小儿生后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交给医生检查,看是否为肛门闭锁。

小便:新生宝宝体内缺水,一般尿比较少。他一般要在出生后第一天开始排尿;但如果宝宝出生后48小时还没有排尿,则应该请医生检查。

哭闹情况:

宝宝们天生就会哭,而且他哭闹的原因也很多。如果宝宝的哭声与平时不同,比如说发出的是尖叫般的哭闹声,或者一直哭个不停,还不愿吃奶,甚至还伴有呕吐、脸色发青等症状时,就不要再掉以轻心,而要立刻带宝宝去医院。

如何让宝宝有个良好的睡眠

一般来说,新生儿(刚出生到生后28天)一天要睡约16小时,出生后3个月要睡约14个小时,6个月至1岁要睡约13个小时,2-3岁要睡约12个小时,学龄儿童和成年人每日最好应不少于8小时睡眠。也就是说,婴幼儿一天中一半的时间都在睡眠之中。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呢?

建立正确应答:宝宝睡着后,2-3个小时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这是正常的,父母不要在这个时候立即将宝宝抱起来,可轻轻抚摸宝宝或拍拍其身体,让宝宝再次进入梦乡。

调整生物钟:几乎所有1-2个月的宝宝都有日夜不分的情形,只要父母给予正确的睡眠习惯培养,到4个月时,宝宝就会自行调整自己的睡眠,成昼醒夜眠,而大一点的宝宝,要适当控制他们在白天睡眠时间的长短。对于白天呼呼大睡的宝宝,父母可尝试用玩具或游戏逗引其玩耍,到了晚上,玩累了的宝宝就会睡长觉了。

经常进行体格锻炼:每天应给宝宝安排适当的活动,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以前的一个固定时间进行锻炼,会有效促进睡眠。不过,宝宝在睡觉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避免盲目喂食:睡前精神兴奋过度、进食过多或有的父母认为宝宝半夜哭闹一定是饿了,立即喂奶或水而加重了胃肠负担等都会影响宝宝睡眠,应注意避免。

睡觉姿势:最好采取侧睡,宝宝趴着睡会因压住口鼻而发生窒息等意外;仰卧会因溢奶而呛着宝宝。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被褥不要盖得太多,透气性要好;室内温度要适宜,并保证空气流通。

2新生儿打嗝什么原因?

一是由于护理不当,外感风寒,寒热之气逆而不顺,俗话说是喝了冷风而诱发打嗝;

二是由于乳食不当,若乳食不节制,或过食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

三是由于进食过急或惊哭之后进食,一时哽噎也可诱发打嗝。

平素若无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一般是受寒凉所致,可给其喝点热水,同时胸腹部覆盖棉暖衣被,冬季还可在衣被外置一热水袋保温,有时即可不治而愈。若发作时间较长或发作频繁,亦可在开水中泡少量桔皮(桔皮有疏畅气机、化胃浊、理脾气的作用),待水温适宜时饮用,寒凉适宜则嗝自止。

若由于乳食停滞不化或不思乳食,打嗝时可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轻柔按摩以引气下行或饮服山楂水通气通便(山楂味酸,消食健胃,增加消化酶的分泌),食消气顺,则嗝自止。

新生儿打嗝多为良性自限性打嗝,没有成人那种难受感,打一会儿就会好的,当然对新生儿打嗝也应该以预防为主。小儿在啼哭气郁之时不宜进食,吃奶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体位。吃母乳的新生儿,如母乳很充足,进食时,应避免使乳汁流得过快;人工喂养的小儿,进食时也要避免急、快、冰、烫,吸吮时要少吞慢咽。新生儿在打嗝时可用玩具引逗或放送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情致,减少打嗝的频率。

3宝宝的哭声不同需求也不同

宝宝的哭声不同需求也不同

在妈妈子宫里游玩了9个多月的小宝宝终于带着响亮的哭声诞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实只是发声的开端,接下来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鸣咽啜泣、真哭、假哭,都让新手爸妈措手不及,同时也考验着爸妈们的耐心与智慧。

哭泣是共通语言

一般而言,刚出生的新生儿一天哭的时间平均累计起来约达3个小时;6周大时,哭的时间进入高峰期;3个月大时才渐渐趋缓,平均一天哭一个小时。

小婴儿的哭泣行为,其实也是自我训练语言发展的基础,刚出生2~6周的婴儿,哭声表现最为明显,原因也最单纯,正是家长观察小宝贝需求的最佳时机。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如果哭闹,多半是因为饿了、尿布湿了等生理因素;而三四个月大的婴儿随着翻身、坐、爬等身体发育渐渐成熟,对外界的互动需求提高,此时的哭泣行为,正代表着他不安于现状、产生好奇心,以及想和父母与世界产生互动的开始。

哭声是婴儿沟通的方式,家长们不必过于自责,认为是自己没照顾好宝宝。哭声其实就像我们的口语沟通,只是小宝宝还不会说话,这是他唯一能表达的方式。下次宝宝哭泣时仔细观察他的哭声,慢慢去熟悉他的哭声及透露出来的讯息。

Tips:婴儿的哭泣会传染?

临床上观察,婴儿室里一个哭泣的宝宝,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宝宝一起哭泣。婴儿的哭声其实就像大人们的语言沟通,是他们传递彼此讯息的方式。当一tulaoshi个婴儿哭泣时,其他婴儿也会感染到他的难过情绪,于是婴儿室很容易变成东一个宝宝哭泣、西一个宝宝也哭泣,最后演变成宝宝们哭成一团的情况。当孩子1岁以后,开始发展自我中心的概念,他会知道其他孩子的哭泣是因为难过,因而产生同情心,以自己的角度去猜测这个孩子为什么哭泣,甚至天真地把自己的妈妈找来给哭泣的孩子,一般要到2岁之后才会懂得要去找哭泣孩子的妈妈。

5类哭声,区辨宝宝需求

1 我饿了

哭声:想象宝宝要吸奶的口型,但是却没有奶可吸,而发出呼唤的哭声,哭声比较有规律。

对策: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都有强烈的吸吮反射,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进他的口中,宝宝就会吸起来,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应。因此,当他哭泣中合并有吸吮的动作时,发出“我想喝奶”的哭声,听到这样规律的哭声时,是在提醒妈妈:该喂奶了。

2 我想睡了

哭声:想象你想睡觉时,要打哈欠的动作,并保持这个口型而发出的哭声,就是小婴儿表达睡意而发出的哭声,而且每个音都拉得很长,因为新生儿也会有哈欠反射。

对策:宝宝越累时,其实越不容易入睡。因此,当宝宝发出托长音的哭声,合并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动作时,妈妈就应该赶紧安抚并协助宝宝入睡,免得宝宝躁动就不容易睡着了。

3 我好不舒服

哭声:当宝宝发出强弱不一的气音,特别一开始的发语音强,而由虚弱音结尾,而且哭声不规律时,可能是他正在以哭声表达:我现在很不舒服的讯息。

对策:这里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宝宝生病了,姿势不舒服、尿布湿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需求,帮他调整一下姿势,或者更换尿布。

4关于新生儿的育儿锦囊(图)

关于新生儿的育儿锦囊

宝宝的胎记在5~6年内会自行消退

胎记是宝宝常见的斑疹之一,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灰青色的斑块。胎记的形状大小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用手按压后不褪色。这是由于宝宝出生时皮肤色素沉着或改变引起的,几乎所有的宝宝出生时都带有胎记,一般在出生后5~6年内会自行消退,所以不需治疗。

宝宝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7.5摄氏度

宝宝刚出生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体温很快下降,12~24小时内经体温调节逐渐上升到36摄氏度以上。可是,因为宝宝机体的发育尚未完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大,容易散热,所以体温常波动不稳,有时体温可能达到37摄氏度以上,正常情况下,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7.5摄氏度。

宝宝不必等满月才能出门

满了月才能出门是老传统,旧习惯。对母子来说,尽管月子期间是机体抵抗力最低下的阶段,但体力的恢复,抵抗力的增强,除了需要营养的支持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通过锻炼来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妈妈需要早下地活动,宝宝则需要早接触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所以,只要天气晴好就可以出门,早出门、早锻炼,对宝宝非常有益。

宝宝的生理性黄疸7~10天后可逐渐消失

当爸爸妈妈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心爱的宝宝时,可能会发现宝宝在出生后2~3天时皮肤开始变黄,最明显的部位是眼白、手掌心和脚底板,这无疑会引起爸爸妈妈的极大担忧。其实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爸爸妈妈不必担心。

宝宝皮肤的黄色来自于血液中过剩的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裂后的产物,通常由肝脏处理后再经肾脏排除。由于刚出生的宝宝肝功能不成熟,肝脏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大量的胆红素,便会出现身体发黄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2~3天,到了7~10天后逐渐消失。如果是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不成熟,所以可能延续到14天之后才能消失。此外,男婴和低体重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或者妈妈有肥胖症以及由于催生而产下的宝宝,都可出现这种状况,此时,医生通常会将宝宝留下观察几天,待血液测试黄疸指数正常后,就可出院。

给刚出生的宝宝拍照时应注意的细节

看着刚出生的小宝宝,爸爸妈妈肯定特想将这美好的瞬间拍下来留作纪念。但是,在给宝宝拍照时,不要对着宝宝的眼睛打闪光灯。

由于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经过了9个月的子宫内生涯,已经适应了暗光的环境,因此对光线的刺激非常敏感。况且宝宝眼睛的其他功能还不完善,比如瞳孔对光反射不灵敏、泪腺尚未发育,其眨眼、收缩瞳孔、流眼泪等能起到阻挡光照和保护眼睛的功能还很弱,如果这时用闪光灯拍照,频繁地刺激宝宝的眼睛,就可能灼伤眼睛,严重的甚至导致失明。因此,拍照时最好利用自然光或侧光、逆光。

宝宝长了痱子可在洗澡水中加点儿藿香正气水

宝宝皮薄肤嫩,排汗功能也不完善,炎热的天气若包裹太严,就容易起痱子。红红的痱子既刺痒又难受,处理不好还会导致感染化脓。预防长痱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勤洗澡,使汗液排出顺畅;屋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衣服被子不要厚、紧。一旦长了痱子,要用温水洗澡,也可在水中加10毫升左右的藿香正气水。只要及时正确处理,痱子很快就会消退。

宝宝的屁股红了不要用粉剂涂擦

造成屁股红的原因不外乎由于尿布包裹过紧、尿布不勤换、屁股长期不洗或使用洗涤剂过敏、长期腹泻等引起。因此,防止屁股红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除以上不良因素。如果不是因为外出,尽量用纯棉的尿片,被子不要裹得过紧,防止屁股局部温度过高。洗屁股用清水即可,一般不使用洗涤剂,更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用品。如果屁股已经红了,每次洗完屁股后,需晾干,外用消炎软膏,千万不要使用粉剂涂擦,否则会加重症状。

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剧烈啼哭,以防鼓肚脐

宝宝在胎儿阶段时,营养是靠脐带输送的,脐带是胎儿动静脉血管出入的通道,出生后剪断脐带,此通道会自然闭合。但是有一部分宝宝愈合不好,严重者肠道可能突出,形成凸肚脐,甚至有可能导致脐疝而危及宝宝的生命。为防止宝宝鼓肚脐,要及时处理腹胀。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地剧烈啼哭。也可剪一块大于肚脐的纸板,用软布衬垫,堵在肚脐处,要注意绑缚腹部的带子不能过紧。经过正确处理,随着宝宝的快速发育脐带会逐渐闭合,如果长期没有好转,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的处理。

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什么是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几十年来,核黄疸一直是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的代名词。严格地说,核黄疸是解剖学名词,从病理解剖的角度,把肉眼看见脑组织染成黄色作为核黄疸的标准,从而反映胆红素侵犯脑组织(主要是神经核)。

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毒性的表现有轻有重,严重者可表现为核黄疸,轻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则可发现异常表现。这些亚临床型的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大多是暂时的、可逆的,故也有称之为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本文由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提供

如果觉得《关于新生儿的育儿锦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