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宣城少儿编程入门培训 县城 少儿编程

宣城少儿编程入门培训 县城 少儿编程

时间:2019-07-18 15:29:21

相关推荐

宣城少儿编程入门培训 县城 少儿编程

#桂林头条#揭秘华夏贲氏

华夏贲氏:字典解释不到位,专家及媒体读音不达标,史学界纂改的姓氏。早在夏朝已经存在,还有着重要军事地位,周公旦《周礼.夏官.虎贲氏》专题记述夏朝军事的文献,问世三千多年来,无人理解其中内容,本人将“虎贲氏”源由解释清楚,展现给各位看官评论,希望得到相关部门重视,谢谢!字典缺乏贲氏的解释,把不够姓氏条件的编写成姓氏,史学界缺乏贲字,用于姓氏的学问。

贲氏:指身穿识别敌我、表明军人身份的特制服饰(军装),同血统的军事贵族群体,世袭从事军事职业的籍民姓氏,贲读bi(闭)。分置“虎贲氏”国防参战兵官的集体组织单位名称,又称虎贲军,简称军。及“旅贲氏”悍卫国家安全、保障军须物资供给卒官的集体组织单位名称,简称旅。两个统称“军旅”的军事组织的军事机构名称。入伍之士称过“军旅”生涯,经过特殊训练有参战任务,称战士。

字典缺乏解释,误把不够姓氏条件的贲ben(奔)、贲Feⅰ(肥)冒充姓氏,导致对《周礼.夏官.虎贲氏》夏朝军事文献的研究,耽误了三千多年。史学界搬出:勇士如老虎快跑,贲通奔等歪理,达到以假真,模糊人们的思路。

氏:是贵族身份证明,贫民没有氏。

贲ben(奔),指身穿便装的平民,支援战事的乡勇之士,称勇士。不是军人,不经过特殊训练,没有参战任务,贲不通奔,所以“虎奔”是病句,正确的是“虎贲bi(闭)”。

贲氏:史料记载源于东夷白虎支,是包義太昊伏羲后裔,风姓贲氏。文献中的虎,是族群的标志,指司南四象中的白虎神兽,为战神之意。来自玄学,又称五术学中的用语,称术语。出自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创立如三皇之首,文明始祖伏羲,图腾观念文化现象,崇拜信仰之保护神。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东夷(包括白虎支)部落,对抗夏朝遗民,称凶奴(夏后氏苗裔),与胡人(少数民族)部落联盟,游牧生活中华第一道防线,西北塞外,凶奴之东的代国(商汤封国),得名东胡。

代国:楚汉之争时期,成帝拓跋毛建国,军事贵族贲氏在统国三十六大姓,排26位。西汉初期韩王信(刘邦麾下)领军攻代投凶奴,刘邦领大军入代灭韩王信,攻凶奴,最后代国成为汉朝藩国。汉朝缺乏东胡的了解,东胡仍旧是个迷。

汉史记载公元前196年,第一位入中原实名人物贲赫:代国东胡军事贵族世袭军人。汉高祖功臣榜排132位,封期思侯。汉史相继记载有贲生、贲延、贲麗、新朝有贲休等,无延续记载。

公元前174年,东胡被凶奴打败,分成乌桓及鲜卑。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正月,贲氏东汉始祖:代国鲜卑军事贵族世袭军人,鲜卑军事统领大人於仇贲公及满头,率部到洛阳宮阙朝贺,内属东汉,最早入中原的鲜卑领导人物。光武帝赐封满头为侯,赐封贲公为王(爵位),御赐丹阳宣城封地,享受对应的俸禄。灵帝`置“宣城郡”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被废,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复置。《贲且致孟马书》出土,墓主人鲜卑军事贵族世袭军人、东郡守丞贲且,护乌桓校尉贲咺胞弟,东汉(明帝)侍中、凉州刺史贲岌之子,於仇贲公之孙。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汉化改革,鲜卑军事贵族贲氏,改用汉姓封氏。《封敇文.百科》为证,封敕文薨后28年改姓。《魏书》《北史》埋没贲氏东汉至改革的历史,贲且、贲卿墓出土,才重现,后唐闵帝身边侍卫贲洪进的资料,特意加上贲通奔的语句。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1月24日,军事贵族世袭军人,於仇贲公廿九世后裔。唐朝御史大夫、著名将领、副元帅封常清,因“安史之乱”被太监宦官边令诚诬告,连同元帅高仙芝在潼关被杀,时年六十六岁。家人怕事受连,改回本姓贲氏,从此分成贲、封两姓氏《贲府君墓志》出土,证实了这一观点。墓主人贲讷之三子(贲卿妻陈氏墓志铭称同辈第五子)封常清之孙,封常清大限贲卿十六岁。墓志铭称贲卿十六世祖贲嵩:普朝司徒掾。族谱记载贲嵩:南燕(慕容德)官拜尚书左仆射。

全中国贲氏均於仇贲公后裔,淮南始祖贲琳:於仇贲公十四世孙,贲鉴长子,字彦宝,贲回、贲滑胞兄。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官拜中书博士,孝文帝(拓跋宏)以中书侍郎参予议定律令,迁至安东将军,光禄大夫,薨于孝明帝初。

唐朝晚期将军贲洪进:贲卿九世孙。官拜六品,诸司使弓箭库使,后唐闵帝(李从厚)身边侍卫,卒于943年四月初一,八天后闵帝死于初九日。

公元1052年贲石:於仇贲公四十二世孙,领军两千多骑兵随狄青讨伐侬智高,1053年正月十五曰夜大战昆仑关获胜,驻守怀泽郡(贵港),成为广西贲氏始祖。1076年《宋越熙宁战争》贲石长子贲学秀承袭父业,领军防御战死,葬横州那阳南山,葬礼军旗无数,传下墓名“百旗鹩”。同年《富良江反击战》贲鸿:贲学秀同父异母弟,永淳县知事贲绿胞兄,依照沿袭“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的规举,继兄袭业,领军防御有功,任职下石西州知(世袭制土司)

宋版《百家姓》排179位,元朝避元军“虎贲亲军司”名讳,改贲的同音字为闭氏。明部分改回贲姓。

#奋斗者 正青春##皖检之星#【高军: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他是全省行政检察条线优秀检察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省第一届行政检察业务标兵称号;他编写的案例被最高检确定为指导性案例,成为安徽检察机关在行政检察条线首例指导性案例,并为全国检察系统行政检察干警进行业务培训;他以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不怕吃苦吃亏的毅力、敢闯敢试的魄力为新时代法律监督贡智献力……他就是宣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高军。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试飞[shì fēi]对飞机进行飞行测试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审阅专家 沈海军在飞机交付使用之前,对飞机进行飞行测试,采集飞机飞行数据,使飞机在交付之前处于最稳定的飞行状态,保证飞机飞行结果的准确科学。让飞机沿着正式使用前的航线飞行,进行测试,以检验飞机各零部件和设备的可靠性和完善程度。现代意义上的试飞,主要包括型号试飞和科研试飞。中文名试飞外文名test flight意思对飞机进行飞行测试目的交付之前处于最稳定的飞行状态类别航空、航天相关视频1.3万播放|01:20F-35C射时起飞惊险一幕:起飞后迅速下坠眼看栽进海里5075播放|00:45记录我的第一次试飞 沂水河西湿地公园6983播放|00:46第3批赴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 完成换件试飞任务5036播放|01:24又一壮举,中国试飞早已成功,但是美国却还在研发阶段?1.4万播放|02:18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试飞:将对12项飞行程序进行验证5056播放|02:56歼20战机与其他五代机有何不同?掌握一核心技术5015播放|01:13F-16原型机1974年2月首次试飞,试验型飞机于1976年12月首飞6318播放|01:11宣城一架大型无人机试飞中右翼动力失效,砸破村民房顶定义飞机试飞分类程序和准备机场试飞战机试飞试飞专用术语处置空中试飞特情中国有关部门TA说定义1、飞机在正式使用前进行试验性飞行,用来检查飞机的设备和验证飞机的性能等。2、飞机沿着正式使用前的航线飞行。3 、飞机正式使用前的测试,以检验飞机各零部件和设备的可靠性和完善程度。飞机试飞分类按性质和任务分为研究性试飞、调整试飞、定型试飞、使用试飞、出厂试飞和验收试飞等。研究性试飞为验证某项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实验室内不能解决的复杂技术问题而进行的试飞,包括用试验研究机的研究试飞和一般试验机的专题试飞。调整试飞又称发展试飞。通常在调整试飞之前新型发动机和各种机载设备已在定型的飞机上做过试飞,定型后才装上新型飞机。被试飞机从滑跑、预起飞开始,然后进行机动飞行以查明设计缺陷,排除影响飞行的重大故障。定型试飞又称鉴定试飞。在调整试飞后全面鉴定新型飞机是否达到设计技术指标,考核其飞行性能、可靠性和调整试飞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可

空天战机“白帝”亮相航展

江东十二虎臣,为什么太史慈没有排在里面?并不是低估他了,而是他的地位高于十二虎臣啊!就像诸葛亮为什么进不了庞统法正列传一样。

孙策刚起步的时候,太史慈在江东地面上是和孙策平级的一股独立势力,而且本人英名远播,曹操刘备孔融都很看重他。他和孙策属于惺惺相惜,带着地盘和队伍加入的。

“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赏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遣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督诸将拒磐,曹公闻其名,孙权统事,委南方之事。

孙策时代,太史慈就能督诸将;名声在外,曹操都想要的人才;孙权时代,已经是南方总责任人了 。要是太史慈活得长一点,地位决不亚于周瑜!

他奋斗半生,已经把自己变为了一方诸侯。

虎将只需要听命令,完成主公的指令,用自己的命去为主公的理想铺路。

而太史慈则跨越了这一步,成为了能够发号施令的人,成为了掌管一方的人,成为了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人。

我们再看《三国志》里吴国部分的章节: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吴书二 吴主传第二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吴书五 妃嫔传第五吴书六 宗室传第六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文臣)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文臣)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都督)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十二虎将)”

刘繇、太史慈、士燮三个人排第四,位置仅次于东吴的几代主公,按《三国志》的编写规则,这三人都属于东吴前期境内的诸侯或是军阀。

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先后与袁术、孙策作战,最后败归丹徒。士燮为任交趾太守、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这两人都是乱世之后都是一方诸侯。

而太史慈呢,三国演义中着重写了他作为义士救孔融于危难,作为武将和孙策对垒,但他作为一方诸侯的经历却很少人注意到。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

太史慈曾在山中聚众,称丹阳太守,他还以泾县为根据地,建立屯府,山越之人都前来归附。后来孙策亲自带大军讨伐,才落败。

我们看太史慈的传记,往往会被他:

智勇双全找到刘备的援军;身份低微不被看重却能和孙策打得难解难分;与孙策对战,然后因友谊而开始并肩作战;最后英年早逝,没有实现带三尺剑平天下事的理想。

这些经历吸引,而把他当做一个虎将,然而他其实确实是一方枭雄,一地诸侯,只是他命短,只活四十一岁,有时候,寿命是一种最大的优势!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三国演义》#

#头条历史#

#我要上头条#

“二十四史”竟然有9部是在长安完成的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般是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撰写史书,目的是宣扬自身政权继承的合法性,也就是所谓的“正统”思想。

(2)一般都是官方组织人力物力编撰。也有私人编撰,但是获得官方的认可。

(3)全部是纪传体史书。除了《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之外,其余二十三部史书均为纪传体断代史,也就是只写一个朝代的历史。

(4)“二十四史”的时间跨度长达4000多年。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5)“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其中,有9部史书是在长安完成的。

《史记》是司马迁在汉长安城完成写作的。《史记》“二十四史”之首,开创了史书编写的纪传体方法,成为后来历代“正史”的标准写法。此外,《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后世文言文写作的典范。因此,《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到了隋唐时期,长安成为官修史学的中心,是史官、史家完成各类史书的发布地和收藏地,也是新旧史学思潮、史学观点发生交锋和碰撞的前沿阵地。无论从史籍资料的拥有上,还是从完成各种史著的数量上,长安都称得上隋唐时期的史学文化中心。

因此,隋唐史学的成就多在长安完成,由官方组织史官编写前代史书,目的是借修史以总结历史得失,借鉴历史经验。在这一时期,《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再加上由李延寿完成、又经过唐政府认可的《南史》、《北史》共八部纪传体史书,全部在长安完成。

此外,《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4部史书在开封完成。

《宋史》、《辽史》、《金史》、《明史》4部史书在北京完成。

《宋书》、《南齐书》、《元史》3部史书在南京完成。

《汉书》、《三国志》2部史书在洛阳完成。

《后汉书》和《魏书》分别在宣城和安阳完成。

三国中100个人名读音及简介

●笮融的“笮”字,读作zé(则)。(?—195年),丹杨(治今安徽宣城)人,东汉末年豪强,生性残暴却笃信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东汉末年投奔徐州刺史陶谦,督管下邳、彭城、广陵三郡运粮。将其中大量物资占为己有累积财力,遂在徐州一带大规模崇佛,修建豪华佛寺,铸造金铜大佛,衣以锦彩,并举行浴佛节,招揽信徒万余人。其崇佛活动奠定了中国大型佛事活动的基础。后又投奔赵昱、薛礼、朱皓并将他们杀害,扬州牧刘繇因此兴兵讨伐笮融。笮融兵败后逃入深山,由于当地山民同样对他恨之入骨,便联手搜捕、杀死笮融,并将他的首级献给刘繇。

●华覈的“覈”字, 读作hé(核)。(2—278年五月,字永先,吴郡武进(今江苏丹徒)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宝鼎二年(267年),孙皓营建新宫殿,耗费大量金钱,而且在盛夏起建,妨碍农业,华覈上疏劝孙皓不要劳民伤财;孙皓并不接纳。后来被迁任东观令,领左国史,华覈上书辞让,孙皓回书不许。华覈曾上书过百,内容包括陈说利害,荐举良能,解释罪过等。天册元年(275年),华覈因为小事而被免职,三年后去世。

宣城:黑客逃犯被抓时酣睡正香 看到民警时一脸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安徽公安在线消息 近日,宣城泾县泾川派出所民警乔装成社区人员智擒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编写、贩卖某游戏外挂非法牟利的吴某某,被抓时的吴某某酣睡正香,当他看到门外的民警,一脸懵。

安徽广德别正(1920–):“抗日战争我扛过枪,解放战争我受过伤”

通过河南桐柏县宗亲别正泽(1932–)的介绍,我与时年85岁的安徽广德县卢村乡丁冲村合村的宗亲别正通信,他非常支持编写全国《别姓》一书,觉得可以找到别姓的来龙去脉,为别氏增光,并时常让我告知进展情况,希望早日看到这本书的出版。

7月,他来信告知所知道的别姓情况,有广德四合乡大刘村别明清,梨山乡上阳大队别世贵、别世德,独山镇别峰、别万财、别万胜,宣城县建国乡建国村别明义(那里姓别的多得很),加上他家共有别姓210人左右。

同时,他在信中介绍了自己“抗日战争我扛过枪、解放战争我受过伤”。他是1945年1月参加新四军七支队三营七连四班当战士并写战斗报稿工作,后来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1952年他到县政府将残废证交有关人员后遗失,直到2001年政府每年给予定补1200元。

别正老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毛笔小楷,手书了《别氏宗族家谱》。他还给我寄来了几幅书法作品,供别氏文化收藏馆收藏。后来他的儿子别清林电话告知我,说他父亲已在6月去世了。为愿早日编成《别姓》一书,以告慰别正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一、甘德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一说是齐国人),我国著名天文学家,著有《天文星占》、《岁星经》。是世界上最古老恒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二的最早发现者。

后来,甘德和石申一起研究天文现象。石申,又称石申夫(或石申父),战国时期的魏国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二、张衡

张衡,东汉人,浑天仪、候风地动仪的创制人。张衡,字平子,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17岁那年,他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

张衡在《灵宪》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他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三、刘洪

东汉天文学家,著有《乾象历》。乾象历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

刘洪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侄子鲁王刘兴的后代,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曾任校尉之职,对天文历法有特殊的兴趣。他曾在执掌天时、星历的机构任职,为太史部郎中。在任职期间,他积极从事天文观测与研究工作,这对刘洪后来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洪的天文学成就大都载于乾象历中,其中以对月球运动和交食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四、祖冲之

祖冲之,字文远,《大明历》的创制者。

《大明历》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而今天的测量为365.24219878日,相差很小。直到六百多年后,南宋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五、刘焯

刘焯,字士元,隋朝著名天文学家。

1、在《皇极历》中,他首次考虑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并主张改革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

2、刘焯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

3、他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岁差。

六、一行

一行原名张遂,唐朝人,《大衍历》的编制者。

武则天退位后,唐王朝多次招他回京,均被回绝,直到唐元宗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

公元7世纪代中期,一行开始编制历法。两年后,写成初稿,定名《大衍历》,同年一行去世。

一行还编写了《七政长历》、《易论》、《心机算术》、《宿曜仪轨》、《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护摩法》等。后人总结其理论,编著《开元大衍历》。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七、苏颂

苏颂,字子容,宋代天文学家,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近代钟表关键部件“天关”的创始人。

苏颂写出《新仪象台法要》3卷,详细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设计及使用方法,绘制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机械设计图,附星图63种,记录恒星1434颗,比300年后西欧星图纪录的星数还多442颗。英国科学家把《新仪象法要》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并给予苏颂以极高的评价。

八、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县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工程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

郭守敬发明和创造了许多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天文仪器,为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组织研究制定的《授时历》,以365.425日为一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仅差26秒,比现行公历早了近三百年。明朝时来中国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曾尊称郭守敬为“中国的第谷”。(第谷,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以制造精密天文仪器著称。)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九、徐光启

徐光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

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徐光启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考中进士时已是43岁,为科举功名共用去了时间。考中进士以后,徐光启对垦荒、练兵、盐政等方面都多所建术,但其主要精力则是用于修改历法。

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

十、梅文鼎

梅文鼎,清初安徽宣城人,著名的天文家、数学家,“历算第一名家”。

梅氏先祖可远溯至北宋著名儒学家梅尧臣,曾祖、祖父亦相继为明朝官吏。父亲梅士昌于明朝灭亡后隐居耕读,除经史外,对阴阳律历等学也有一定的兴趣。梅文鼎应李光地之邀,将其研习天文历法的心得以问答形式撰成一书,取名《历学疑问》梅文鼎的晚年主要在家著书授徒,四方慕其名者不少亲赴宣城向其问学。康熙帝也曾通过在宫中任《律历渊源》汇编官的梅文鼎之孙梅瑴成代为致意。

我取名“天柱山石”,却始终不敢写天柱山的石头,因为我知道我的拙笔是如何也难以描绘它的大美的,只会误导朋友们。天柱山的石头只配大家才有资格写它,余秋雨先生因雨只登上天柱山的山腰,在《寂寞天柱山》中也只点到了像青蛙的天蛙峰及降丹峰、天书峰,殊为可惜。今天我不揣冒昧,鼓起勇气为朋友们分享点天柱山主峰的摩岩石刻的小故事。

天柱山古称皖公山,据说春秋时所属皖国的国君皖伯大夫治理有方,受后人敬仰称其为皖公,故山名皖公山,山旁大河为皖水,安徽简称皖即来源于此。天柱山又称潜山、霍山、南岳,万岁山等,每一个名称后面都有来历和故事。比如南岳,即来源于《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直至600多年后隋文帝改封湖南衡山为止。

天柱山最美的地方莫过于主峰天柱峰了,它海拔1489.8米,为一天然巨石构成,从不同方位观看,呈现不同景观,如柱、如笋、如烛、如剑,在海內外名山中独树一帜,从长江中远眺更惊为仙山。李白求仙访道来到天柱山,挥笔写下《江上望皖公山》:“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在巜题天柱峰》诗中也发出感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历代文人墨客、达贵官人纷至沓来,留下400多方诗词、歌赋、画像、记事、题名等摩岩石刻,字形上真草隶篆行五体俱全,颜、柳、欧、米、赵各流派应有尽有,刻石方法阴阳兼备,有着“安徽第一刻”之称。最令人惊奇的是天柱峰绝壁上竟也刻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

我小时候在离天柱峰西南20多公里的乡下老家时,只要天气晴好的日子,都能望见当时乡亲们口中称为万山的主峰万山尖或笋子尖,居然没人告诉我它叫做天柱山,更不必说皖公山、南岳等称号了。当时还处于衣食不足的年代,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没人上过天柱山,那时候也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1980年春天,我已进入离天柱山主峰仅10多公里的家乡师范学校读书,学校组织我们春游天柱山,我和几位同学兴冲冲地跑在前头,结果走岔了路,绕着天柱峰跑了一大圈,却也得以首次近距离地从不同侧面欣赏了天柱峰的雄奇瑰丽。在天柱峰南的渡仙台上,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隐隐约约地望见了天柱峰顶绝壁上刻有文字,“中天一柱”尚可认出,“擎霄”两字却难以辩识,更无人知道是何年何人用什么办法刻上去的,也给我少年好奇的心留下了一个谜团。

1983年的春天,我已在家乡的编史修志办公室工作了。一天,单位领导交待我一个任务,他说接省地方志办公室通知,即将召开安徽省几个名山山志编修座谈会,需要各地先上报山志篇目在会上讨论。在此之前,天柱山还没有任何一本专门的山志方面的书籍可供借鉴。领导知道天柱山脚下有个名叫乌以风的老人正在以一己之力编写巜天柱山志》,所以让我去找他协助我们提供一份可以上报的巜天柱山志》篇目稿。就这样,我得以结识了有着天柱山开发第一人称号的乌以风先生,并解开了天柱峰顶石刻的谜团。

乌以风是山东聊城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的恩师马一浮是将原版《资本论》传入中国第一人。乌以风历任浙江省图书馆编纂,省立高中教师,安徽省教育厅秘书,宣城中学、安庆一中校长,四川重庆大学副教授等职。因在川期间,国民党的一位军官插足,他遭遇婚变,毅然来到天柱山中的佛光寺做了居士。佛光寺又名马祖庵,系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始创,后由明万历皇帝赐名。乌以风从此开始多方募捐资金修建天柱山。为了填补天柱山无志书的缺憾,他遍捜典籍史料,百余次攀登天柱山进行实地考察,人迹罕至之处,莫不穷搜周览,从而发现不少史料记载与实地情形不符。如天柱峰顶的“孤立擎霄”四字,有关书籍多记为“孤立晴霄”。乌以风不仅找到清代刻字的药农的后代协助他登上天柱峰顶辩认,还在清王锡祺编著的《小方壶垒丛书地理志补编》中发现了巜天柱山刊崖记》,弄清了书刻“孤立擎霄”四字的真实详情,澄清了传说中的一些谬误。

清咸丰辛酉(1861)年春,清军都统李云麟率兵驻扎天柱山下,他在药农贺良谋的协助下登上了天柱峰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因矢志刋崖,以期无负此游”。晚年李云麟回忆一生最快意之事是登上天柱绝顶,并选址刊崖;最失意之事是未见到刊崖后的情况。于是写下了一篇数千字文情并茂的巜天柱刊崖记》,言景状物精当,读后令人折服。巜清史稿》也载有李云麟传略。1944年,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张济公(又名张淦),又在游览天柱山后,估计受李云麟刋崖影响,也找到贺良谋的曾孙子贺来朝、贺来斌等人为其在“孤立擎霄”上方也刻上“中天一柱”四个大字。

天柱峰顶通体石骨,峭壁上飞鸟难登,“孤立擎霄”和“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是药农冒着生命危险刻成的,选址精妙,状景传神,极具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声明:本文为原创且独家发布。

如果觉得《宣城少儿编程入门培训 县城 少儿编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