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海兰信(sz300065)海兰信可以载入史册

海兰信(sz300065)海兰信可以载入史册

时间:2018-10-13 23:06:25

相关推荐

海兰信(sz300065)海兰信可以载入史册

扯淡的价值投资:

海兰信(SZ300065)海兰信可以载入史册了,第一,业务逻辑的故事讲了几年了,预期从年初吹到年尾,然后年尾进行大收割,不管是不是公司的原因,还是外部资本的因素,公司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公司处于好的赛道,但是业绩一塌糊涂,说明公司的管理制度根本就是有问题的,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第三,反复讲故事反复割韭菜,这样的公司,即便真的有一天功成名就,又有谁敢陪着你玩呢?第四,市值管理是一门科学和完备的方案支持,从趋势看,公司完全没有能力掌控

ETFER:

一年多过去了,市场依然认为海兰信在吹牛逼。

甬上韭菜:

海兰信(SZ300065)应该快公告了吧,还这么墨迹吗?

沃格光电(SH603773):

沃格光电: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董监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网页链接

高瞩:

海兰信(SZ300065)易华录(SZ300212) 中国联通(SH600050)

海兰信是大A唯一横跨数字和风电两大高景气钻石赛道上市公司,这几天上海海风UDC结合体中标结果出来,期待其股价表现。

私人投行:

@今日话题海兰信(SZ300065)#元宇宙概念持续爆炒##新基建#

不墨迹,这只票是海兰信(300065.SZ),军工股。

今天要讲的不是军工,而是海底数据中心。

全球能建造海底数据中心的公司只有2家,微软以及海兰信。

科普一下,数据中心,就是存放服务器的地方,海底数据中心出来前,数据中心算是房地产的一种业态。

全国的数据中心大致分布在两种地方,要么在北上广深港成渝及其周边(占2/3),要么在贵州内蒙这些土地、电力、环保指标充足的地方(占1/3)。

经过小编的考证,全国的数据中心,截止去年底,按略为保守的测算,大约有250万个机柜,大致上:

1.电信联通移动,加起来100万多点,

2.万国数据世纪互联这些第三方公司,加起来小100万;

3.企业及金融机构自有的数据中心,加起来大几十万个。

有很多不靠谱行研报告,称中国单是第三方就有三四百万机柜,经不起交叉验证,采信这些数据指导投资,会害死人。

由于土地、供电、环保指标的限制,尤其是碳中和背景下,北上广深港成渝及其周边建设数据中心越来越难。

土地和供电好理解,环保指标是怎么回事,这里简单解释下。

数据中心存储大量服务器,发热,需要散热、降温,需要空调制冷。当然也需要配电和照明。因此数据中心的电,一部分是IT设备自己用的,一部分是空调、配电、照明这些辅助设备用的。

于是有个指标,叫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越低说明能耗越小,越符合碳中和的政策导向。目前上海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1.3,老数据中心应改造使得其PUE≤1.4。

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到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

由于PUE的限制,传闻阿里在东莞的数据中心甚至停工。

海兰信的海底数据中心,由于用海底的洋流冷却,不需要空调,因此PUE可低至1.076。

不仅符合政策导向,而且省电,省钱,省土地,省时间(建造只需90天,远短于地面数据中心的一两年)。对陆地数据中心而言,简直是降维打击。另外,根据微软的实验数据,存储在海底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故障率只有地面的1/8。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海底数据中心缺点也有,主要就是前期投入大。目前建造一个数据舱,耗资3000万(存放14个机柜)。

这只是数据舱,海底数据中心还包括岸站、光缆、分电站等,总投资4千万以上,分摊到单个机柜上静态投资大约300万/个,算上利息,按租金分摊,一年租金起码40万才能保本,目前地面数据中心机柜租金(托管费)约六七万/年,6倍。

不过这都是因为没有量产,大规模量产后,价格肯定下降。

假设未来海底数据中心占全国的40%,也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约2/3的数据中心都在海底,在不考虑总量增长的情况下,海底数据中心机柜100万个,对应数据舱7万个。

假设随着量产,建造成本从3000万/个逐步下降至2000万/个,那么总市场规模14000亿。

假设平均使用寿命,则每年市场规模1400亿。

再假设海底数据中心后来产生大量竞争对手,海兰信市场份额只有约10%,那么一年的销售收入140亿,假设净利率10%,净利润14亿。

按30倍PE,420亿市值。

考虑到我国目前数据中心市场每年30%-40%的速度在增长,而且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5G,6G,7G,8G…的升级迭代,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高速增长。

实际上,即便是欧美发达国家,GDP只有1-3%的增速,他们的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每年增速也达到9%左右。

250万个机柜是截止去年的数据,到2025年,几乎必然突破500万个。

单此一项,海兰信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市值也可翻倍,翻倍后市值840亿。这只是建造收入,或者说销售收入。海兰信当然还可以自持,虽然租金相当于销售收入分期确认,但还会有运维收入。目前海兰信与海南国资委探讨的方案是,将数据舱卖给SPV,海兰信除了赚建造的利润,海兰信还赚SPV管理费以及数据舱后续运维费。不仅收入增加了,而且轻资产模式,扩张更容易,PE就不止30倍了。这只是中国市场,目前海兰信可是全球唯二可以建造海底数据中心的公司,出海是必然的。

由此,单海底数据中心一项,已是千亿市值。

听起来很魔幻,跟新能源车对比下就好理解了。

去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137万辆,按10万/辆算,市场规模1370亿,与上文所说的海底数据中心1400亿/年的市场规模相当。

蔚来去年销售收入152亿,市场占有率10%多点。与上文假设的海兰信市场份额类似。

新能源车和海底数据中心都是政策鼓励的长赛道,前者是早上9点钟的太阳,后者是早上5点钟的太阳。新能源车起码高增长,海底数据中心起码高增长。

作为新能源车的领军企业之一,蔚来市值4000亿人民币。

那么,作为海底数据中心的国内唯一玩家,海兰信市值才1000亿,过分么?现在的海兰信不就是底刚发布ES8的蔚来么。

国内地面数据中心龙头,万国数据,市值都六七百亿了。

而全球地面数据中心龙头EQIX,市值折成人民币更是高达4000多亿。

实际上,这些地面数据中心,都是委托建筑公司或者机电公司施工的,也就是说,建造利润被别人赚了。而海兰信,不仅可以赚万国数据这些公司平常赚的钱,而且连建造利润都自己赚了。上面所说的1000亿估值,只是反映建造利润。海兰信既可作为万国数据等的供应商,也可自己建造自己运维。

海兰信海底数据中心的护城河有二:

一是先发优势。就算竞争对手立马开始追赶,首先要掌握全套技术,还需要做试验验证,把数据舱放建造出来放海底几个月试试,没个两年搞不掂。

二是海底探测技术(可用于海底数据中心选址)。海兰信本来就干这个的,20多年积淀,竞争对手要赶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赶上的。有投资者问董秘,数据舱是否可以放在江河湖海,公司答复初步判断也可以。如果真是那样,这道护城河会被弱化。但主力肯定还是在海底,因为海底够大,大规模部署才有规模效应,才可以摊薄岸站、分电站等的成本,同时可直接采用海风或核电站的电,电费便宜。

有人会问,即便数据舱单个建设成本下降至2000万元,算上岸站、光电复合缆、分电站等的总成本下降至2500万元,那还是比地面数据中心贵不少,客户为什么要选择把服务器存在海底:

一是没得选。再过几年,北上广深港及其周边的地面数据中心都不让新建了,不存海底就没得存了。而贵州内蒙这些地方,读取数据延时较长,只适合存放使用频率不高的数据,高频数据还是要贴近市场。

二是电费省了很多。目前一个数据舱给服务器的IT负载是500kw。假设PUE比地面数据中心低0.3,则一年节省500*24*365*0.3=131.4万度电,摊到每个机柜上,每年省将近10万度电。一度电按0.8元计算,一年省8万块。不仅用电量少了,电费的单价也很可能下降,比如海南昌江选用核电直供,无须经过国家电网,电费不到0.4元/度。这就跟电动车的电池比燃油车的发动机贵,但是后期电费比油费便宜很多是一个道理。

三是客户对存放成本上升不太敏感。一个机柜可以放十几台服务器,一年20万的托管费摊到每台服务器头上也就一万多块一年,相对于一台服务器一年创造的利润,实在不值一提。以万国数据为例,服务了600个大公司,一年营收才57亿。这57亿摊到600个客户头上,每家一千万,毛毛雨。

最后,海兰信还是一只军工股。前阵子美国潜艇在南海活动,撞到不明物体,这件事大家还记得吧。要不是撞到不明物体,中央对于美国潜艇的活动还不知情,自然震怒,要加大海洋探测的投入。海兰信这个估值也是要抬升的。

这么屌炸天的公司,目前市值多少呢?才117亿,比一个月前翻了一倍,但相对于千亿市值的空间,还有10倍。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别洛:

海兰信(SZ300065)看看人家芳芳姐言行一致,不吹不画,声音态度还亲切可人的。杨总画完饼只会尬笑

高瞩:

海兰信(SZ300065)中国移动(SH600941) 中国联通(SH600050)

很多朋友质疑,如果海兰信的UDC真的这么牛碧的话,这么小的市值,为什么没有资本来野蛮宠幸她呢?反过来想,UDC技术体系验证成功后,说不定今年真的就有移动,电信,联通,腾讯,字节跳动或者阿里收购股权拿董事席位。

幻塔And魂师pk原神:

海兰信(SZ300065) 研究了几天,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客户质量,天花板,真实性均远不如易华录数据湖,庆幸调仓至易华录,在错误的地方蹉跎了一年,也算及时醒悟

rain7058:

海兰信(SZ300065)看来今天不能T,有点劲

学徒的冠军梦:

海兰信。1、万亿数据中心新基建的跨界颠覆者,从0到1。从1到10。预计2025年10%的市场占有率,也有700亿的收入空间。2、碳中和下数字经济新基建最节能环保,成本最低的终极解决方案。3、结合海上风电的风云组合,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进一步打开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空间。4、批量订单,深圳、上海、厦门预计持续落地。

决策前瞻-琴:

12.03周二,今年收个交易日。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我翻了很多,对今日的普涨并没太大感觉,因为其实上周一大部分股票就跌到位了(也仅仅是光伏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反弹,军工表现倒一般),但鬼知道上周被情绪化的往下压,今天普涨后大家才差不多回到上周一的止跌位而已。今天则是轮到军工领涨全市场,众生上周五差不多跌停今天又涨停,真考验人心脏。今日新入弘业,常山,海兰信,翱捷,东北 制药,美诺华,也新入了赛力斯,新华格局了一些,凯宝差不多T到成本价了,江海23.79止盈了暂时置换了美诺华和常山。上面除了海兰信外,其余皆是按策略买卖,至于买的是不是市场主线,随缘喽。二进宫的润贝,也差不多到成本线喽。

查看图片

决策前瞻-琴:

今天走的嘎呃

节前消费复苏扑街,,数字经济与军工ETF领涨,风电也起来。咋玩么

私人投行:

万国数据(GDS)秦淮数据(CD)海兰信(SZ300065)@今日话题

得益于国家提出的“东数西算”,数据中心这两年大火。

实际上,在“东数西算”提出前,数据中心已经连续多年高增长。

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新兴地产业态,跟其他地产有很大区别,比如别的地产会用平米来作为计费单位来收租,但是数据中心往往用KW来作为计费单位。因此,看懂数据中心,学会平米和KW之间的换算非常关键。

数据中心(DataCenter,简称DC),即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是促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对于数字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主机房:就是放服务器的地方,老式数据中心一个机柜大约2.5KW,大概可以放10台1U服务器(1U说的是服务器的厚度,1U=4.445cm,2U=8.89cm,以此类推)。新式机柜功率越来越大,一个机柜5kw都算小的了,比较流行的是6-8KW,大点的20-30kw都有。国家发改委说的标准机柜,说的是2.5KW/个,但很多数据中心上市公司(比如数据港)说的标准机柜是5KW/个,有的上市公司用平米(比如万国数据),比较不同上市公司规模,一定要注意换算前提。一个老式数据中心,5KW大概需要5平米的机房面积,但新式数据中心只需要2.5平米——功率密度在提升。

辅助区: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和维修室等。

支持区: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UPS 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行政管理区:工作人员上班的地方。

土地不值钱的地方,每1平米主机房面积要配备1.5-2.5平米的辅助支持行政管理区面积;一线城市,每1平米机房面积基本上配备1平米的辅助支持行政管理区面积。也就是说,一个5KW的机柜,老式数据中心要5平米的机房面积和十几平的总建筑面积,新式数据中心并且位于一线城市的话,一般要2.5平米的机房面积和5平米的总建筑面积。

简单好记的话,平均而言,一个5KW的机柜,大概需要4平米的机房面积和10平米的总建筑面积,大差不差。

平均每平米投资额2万元(含土地和设备),一个5KW的机柜,平均投资额高达20万元。如果在一线城市还会更高。并且随着环保要求提高,投资额有持续攀升的态势。

投资额大,但租金收益也颇为可观。一个5KW的机柜,租金(托管费)平均六七千元/月,一年8W,主要成本是电费、折旧摊销、宽带费等。

数据中心基本投资模型如下:

1.前期投入:20万元/个

2.每年托管费收入:8万元/个

3.每年总成本:5万元/个,其中:

3.1每年电费:2万元(按0.3元/度,PUE=1.5计算,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数据中心重要的能耗指标,=实际能耗/IT设备能耗,越接近1越节能环保,表明空调等非IT设备用电少,陆地数据中心PUE能实现1.3已经非常优秀,>1.4则要被逐渐淘汰(比如北京,对PUE>1.4的数据中心加收电费),海兰信的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实现1.076)

3.2每年宽带和劳动力:2万元

每年EBITDA:4万元(EBITDA margin=4/8=50%,由于各公司都在快速扩张,数据中心建成初期有一定的空置期和迁入期,此时收入较少,但折旧摊销依旧,因此EBITDA margin被拉低到40%+)

3.3每年折旧摊销:1万元(土地按50年摊销,建筑物按30年折旧,设备按5-折旧,简单起见,平均按计算)

每年毛利:3万元(毛利率=3/8=37.5%,由于各公司都在快速扩张,数据中心建成初期有一定的空置期和迁入期,因此报表上显示的毛利率只有20%+)

每年利息:1万元(假设20万元投资额全部借款取得,按5%年利率计算)

每年税前利润:2万元

每年税后利润:1.5万元

每年投资回报率(不考虑物业升值):1.5/20=7.5%(实际上,如果全部用自有资金,不去借款,投资回报率高达11.25%/年)

这个投资回报率,应该说远高于仓库、写字楼、商场,更是远远高于住宅。

尤为重要的是,数据中心的租户(比如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工农中建交等),租期往往起租,一旦入驻,能不动就不动,租户稳定性和购买力都远好于仓库、写字楼、商场和住宅等其他地产业态。

有别于写字楼和商场,动辄提供1年的免租期,数据中心虽然对于租户会提供1-2年(互联网)或3-6个月(金融机构)的迁入期,但迁入期并非免费,只是按使用量收费。比如阿里巴巴租了1200个机柜,每月迁入100个,计划1年后才能全部完成迁入。那么1年后才按1200个机柜来计费,在此之前的每个月按实际迁入量来计费,有的时候还会有一定优惠,但并非免租。

根据发改委数据,按2.5kw/个计算,截止6月,我国数据中心共有机柜590万个,存放着超过2000万台服务器。按照1个机柜可以存放10台1U服务器计算,590万个机柜按理可以存放5900万台服务器,之所以只存放了2000多万台,一来很多服务器功率比较大,2U服务器很普遍,二来我国数据中心需求旺盛,因此建设的时候考虑到未来的增长,留有余量。

值得注意的是,私人投行君在介绍海兰信的时候( 已涨1倍,还有10倍 ),跟大家介绍过,截止底,我国数据中心大约有250万个机柜,那是按5KW计算的。如果按2.5KW折算的话,大约500万个,跟发改委公布的590万个,差不多,说明私人投行君的估算是比较准确的。关于竞争格局,发文以来的1年多时间里,也没有很大变化,电信联通移动依然是领头羊(电信联通移动的年报中均未披露机柜口径是2.5kw还是5kw,一般理解是实际机柜数量,功率有大有小,非折算数。一定要折算的话,按5kw/个比较合适):

以下是私人投行君整理的几家主要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的信息,其中数据港的数据存在一定异常,平均每机柜收入只有不到2万元,EBITDA margin却高达67%,主要是统计口径问题(数据港采用租电分离的模式,由租户自行交电费,从而收入未包含电费,如果每机柜加上2万元电费,年收入达4万元/机柜,收入与秦淮数据差不多,EBITDA margin异常的原因同理)。

从上表可以发现,万国数据固定资产余额非常高,达到世纪互联和秦淮数据的4倍,表明万国数据的数据中心更多位于一线城市(甚至香港都有)。比如并购的北京顺义的这个数据中心,38亿,机房面积1.9万平(估算建筑面积约3.8万平),每平米高达10万,大约是上文2万/平的模型的5倍:

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虽然成本很高,但从租金收入来看,并没有比其他地方的租金收入高很多,实际上万国数据的收入仅略高于世纪互联。

总体而言,三家公司各有优劣:万国数据地段更好,秦淮数据增长更快,世纪互联估值最低。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世纪互联最高(75%),万国数据次之(68%),秦淮数据最低(52%)。重资产模式下,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后续继续扩张的能力越强。秦淮数据还将保持高增长。另外,秦淮数据PUE只有1.21,万国数据1.34,秦淮数据更先进。

结论是,私人投行君更看好秦淮数据。

最后说下市场前景、东数西算和海底数据中心。

随着5G、元宇宙、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发展,未来我国乃至全球的数据量都会急剧增加,一般认为可以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相应的,数据中心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

但是数据中心非常耗电,不环保,对城市电网压力很大,科技含量不高,产生的GDP、税收和就业都很少,一线城市都不待见。因此,一个自然想法就是,将数据中心转移到西部地区。然而,并不是所有数据都适合放在遥远的西部,毕竟市场在东部,从西部传输到东部中间有很多路由器,产生延时,对于一些时效不高的数据(冷数据)可以放在西部,但对于对时效性要求高的数据(热数据),比如短视频等,必须靠近市场(东部)。实际上,目前65%的数据都是放在东部,尤其是四个一线城市周边。“东数西算”最多只能把东部数据占比从65%下降至55%,仅此而已。

对于不适合放在西部的数据,放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海底倒是一个解决方案,目前国外主要是微软在做,国内主要是海兰信。技术上问题不大,但商业化进程和报批手续问题还需要时日。

本号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负。

好吃宝宝:

//@ETFER: 一年多过去了,市场依然认为海兰信在吹牛逼。

如果觉得《海兰信(sz300065)海兰信可以载入史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