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阴历查询 阳历查询阴历查询

阴历查询 阳历查询阴历查询

时间:2020-09-23 00:53:39

相关推荐

阴历查询 阳历查询阴历查询

今日农历: 辛丑年 腊月廿三,小年!

从小到大,记忆中似乎很淡漠“小年”的概念,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

百度查询: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对传统习俗,我们的上一辈人还是有所讲究的。到我们这一代好像很淡漠,有人尚且学着模样做一做;至于我们的后人,估计是有感兴趣者,当个传统故事听听而已矣!

“扫尘”,过去人住老屋子,木构灰墙泥地、农具庄稼柴火,屋子里难免灰头土脸、蜘蛛密布,打扫的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至于这“祭灶”习俗,是不可能再传承下去的。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还看见过墙砌的、安着大铁锅,往炉膛里加柴火的大“灶”头。

现在家家户户大多都用煤气灶,还有个“灶”字概念和直观形象。而年轻人时髦的公寓式住宅,根本就不安煤气灶;烧水做饭全部用电饭煲、电蒸锅、电烤箱、电磁炉、微波炉……,连个“灶”字都不提了,还会想起有祭“灶”这回事嘛!?

【本年度“第二大满月”来啦!就在14日】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一轮“超级月亮”将于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一轮珠圆玉润的大月亮,如一个精美的白玉盘高悬在天空。(点击查看详情本年度“第二大满月”来啦!就在14日_南宁宝)

当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时,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圆,被称为“满月”,亦称为“望”。农历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甚至十七,都是满月可能出现的时段。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椭圆轨道要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更“扁”一点,再加上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月球在近地点附近时看起来比在远地点附近时大一点。

一个公历年中,通常会有12次或13次满月,如果满月发生时正好位于近地点附近,这时的月亮看起来就会又大又圆,被称为“超级月亮”或“超级满月”。“超级月亮”并不罕见,一年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满月发生的时间与月球位于近地点的时间最近时,就会出现年度“最大满月”。

6月14日出现的这次满月,最圆时刻出现在19时52分,而6月15日7时23分月球过近地点,最圆的时间与过近地点的时间仅相差不到12个小时,因此这次满月的月面视直径很大,与本年度“最大满月”时相差无几。本年度“最大满月”出现在7月14日(农历六月十六)。

“14日入夜后,我国各地感兴趣的公众可留意夜空中的这轮大月亮,裸眼欣赏即可,不需要借助任何器材。”修立鹏说,“本年度‘最小满月’发生在今年1月18日,有心之人如果当时拍到了这轮满月,这次可以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焦距参数在月亮位于同样的地平坐标位置时再次拍摄下来,两相比对,看看本年度‘第二大满月’到底有多‘大’。”

来源 | 新华网

编辑 | 孙玥

审核 | 奚林忠

#烟台头条#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初四,恰逢刚六九的第yi天,常听村里老人说 “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这么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农村老百姓常说的“数九寒天”,这里的“数九”指的是从冬至开始数日子,每九天为“一九”,如此类推“二九”、“三九”、“四九”……,“六九头”指的是刚到“六九”的第yi天。

“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说的是“打春”恰巧在“六九”的第yi天,这是难得的吉兆,预示着这一年将会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庄稼大丰收,老百姓自然吃的饱穿的暖。

过去的技术并不发达,并没有现在的天气预报如此直观了当,老农民只能通过经验积累来作为安排农业生产的依据,才有了“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类似的农谚。

现在的天气预报天天滚动播出,电脑、手机随时可以查询,适合播种的农作物品种,也是一目了然,因而这些顺口的农谚,只是作为参考依据罢了。#三农小分队#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中秋节】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适逢9月21日。

通过查询万年历发现,上次中秋节适逢9月21日的年份是前的2002年,下次则是38年后的2059年,只有上一次符合公农历每隔一重合的历法规律。

1900~2059年间,中秋节适逢9月21日的年份除了外,还有(1926、1983、2002、2059)年;

(1907)、1953、1972、1991、、2029、2048年中秋节适逢9月22日,只相差一天;

(1945、1964)、1975、1994、(2040)年中秋节适逢9月20日,同样也只相差一天。

【中秋节适逢秋分节气的年份】只有2048年。

【注意】以上括号里面标注的年份,都是以为标准,加减19的整数倍之年份,表示公农历每隔一重合或基本重合。

【立秋节气与农历所对应的日期】今年的立秋节气是8月7日,适逢农历六月廿九日(本月最后一天)。

通过查询万年历发现,上次立秋节气适逢农历六月(小)廿九日的年份是68年前的1953年,下次则是38年后的2059年,两次均不符合公农历每隔一重合的历法规律。

1900~2059年间,立秋节气适逢农历六月廿九日的年份除了外,还有1953、(2059)年

(1964、1983、2002、2040)年的立秋节气适逢农历六月三十日,虽然与农历六月(小)廿九日相差一天,但是二者都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

(1907、1926)年的立秋节气适逢农历七月初一日(农历六月为小月,29天),只相差一天。

(1945)、的立秋节气适逢农历七月初一日(农历六月为大月,30天),则相差两天。

【注意】凡是括号里面标注的年份,都是以为标准,加减整死倍之年份,表示公农历每隔一重合或基本重合。

【寒露节气与农历所对应的日期】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月8日,适逢农历九月初三日。

通过查询万年历发现,上次寒露节气适逢农历九月初三日的年份是前的2002年,下次则是后的2040年,两次全都符合公农历每隔一重合的历法规律(少见)。

1900~2040年间,寒露节气适逢农历九月初三日的年份除了外,还有(1907、1926、1945、1964、2002、2040)年;

(1983)年的寒露节气适逢农历九月初四日,只相差一天。

【注意】以上括号里面标注的年份,都是以为标准,加减19的整数倍之年份,表示公农历每隔一重合或基本重合。

#上海头条# “干净冬至,邋遢年”小时候经常听家里老人这么说。今天特意查看了一下,今年(农历牛年)的冬至没有下雨(详见图二)。而根据最近上海的天气预报(详见图三),现在到春节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阴雨天气!基本上验证“干净冬至,邋遢年”这种说法。而且据我多年来观察,基本上这种晴雨的规律,准确率大约要大于80%,感觉老法里的很多讲法都蛮有道理的!不过真希望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有个晴朗的好天气!对此,朋友们怎么看?#红红火火过大年#

生活里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1582年10月,少了十天。

从手机日历上可以看到,日期从10月4日直接变到15日,但是阴历却是连续的。大家可以打开手机自带日历亲自查看。

我们都知道,日历只是一个“时间刻度”的象征,其实有没有这“10天”的说法都跟我们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我们这10天之中是不是发生了某种事件,而故意进行消除的,甚至有人说可能与“玛雅预言”存在一定的关系,而真正没有这10天的原因,是因为“历法”的问题,这才是没有这10天的主要原因。

说一个和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冷知识,就是你的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是每隔是同一天的,不信可以查查,你出生的那天,你19岁生日,38岁生日,57岁生日,76岁生日……阴历和阳历是同一天,当然也有极少的人是误差一天,大家快拿手机的日历查查看,评论一下看看是不是!!!

小米手机的日历出了一个bug,小米用户请打开自己的手机查看日历会清楚的看到现在是12月30号但是农历应该是廿七 但是小米手机显示二九。是自己的算法出问题了还是什么呢! 这应该是个大漏洞吧@小米公司 @雷军 二九是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并不是所为的bug!

盼到了!春节回家过年

就在农历大雪节气之际,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出台新十条。

12306也随即发布出行新规。

三站一场全面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取消健康码查询

全面取消落核酸检测

#我眼中的奇迹#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月22日是一个神奇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同时也是星期二,还是壬寅虎年阴历正月廿二,这可是千年难遇的日子。

“2”的谐音是“爱”,这个神奇的日子注定是一个充满爱的日子,而且根据万年历查询,这一天很适合结婚、订婚,所以一定会有很多新人选择这一天去登记结婚的。

飞雪在此提前恭喜这些新人,因为这一天是工作日,民政局是上班的,想要选择这一天结婚的新人们过完年就可以提前开始预约了,一定会心想事成哦。

【#2月22日扎堆领证结婚#】#2月22日是周二也是正月二十二# 2月22日是星期二,也是农历正月二十二。那么多2,谐音那么多“爱”,很多年轻人选择这一天去领证结婚。查询浙江结婚登记预约平台可以发现,杭州主城区2月22日这一天的预约名额不多了。截至今天上午9点50分,最火的滨江区,只剩当天9点一对名额,其余时间段均已约满。剩余名额最多的上城区,也只有23对可预约了,多个时间段都被约满。你会选择这天去领证吗? (@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嘉玛)

如果觉得《阴历查询 阳历查询阴历查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