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金陵唐人游 金陵唐人游

金陵唐人游 金陵唐人游

时间:2020-04-06 07:04:54

相关推荐

金陵唐人游 金陵唐人游

唐诗琐话·旧时入心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虽然他一生都没有去过南京,但却写过多首歌咏南京的好诗。仅仅在《唐人万首绝句选》一书中,就收入了刘禹锡两首咏金陵的诗。而这两首绝句,都使用到了“旧时”一词,于此可见,在刘禹锡的心目中,“旧时”非常值得重视。

《石头城》一首写道: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在刘禹锡的眼里,南京这座古都,残留着故国的讯息,山围仍在,空城潮打,即使我们没有感到寂寞,寂寞仍在其间。秦淮河的水啊,仍然悠悠流淌着,那一轮古人一再咏叹过的明月,直到深夜,仍然悄悄爬过女墙,映照在我的身上。诗的用词看起来很是普通,实际上非常讲究。“山围故国”一语,曾被白居易认作“后之诗人不复措辞”。“旧时”究竟是指何时?这并不重要,反正不是今天才有的月亮。我们看到了的月光,不知道映照或多少年代的古人,石头城也不是新城,女儿墙也不是新楼。那一轮旧时明月,不知道潜藏着多少前人的情思与哀怨。

另一首《乌衣巷》,更是脍炙人口: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的野草和杂花,一年一度,春来秋去;乌衣巷的夕阳,犹如往常,又在斜照着桥头和巷口。而那旧时的燕子,却又飞入了今天的百姓家中。当年,王、谢家是豪门望族,他们的宅院仍在,厅堂如旧,燕子翻飞,又回到了旧地栖居;但是,厅堂的主人已经换作了普通百姓。那王、谢家何在?不知所终。当然,回飞的燕子是否就那么长寿?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诗人的夸张,也许是刘公的写实,这并不重要。总之,“旧时”是肯定的,换了人间也是肯定的。一首绝句,写出了王朝变迁,物是人非。那个“旧时”用的太好了,直让千年以后的我们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旧时”为什么入心?特别是走入诗人之心?那是因为,时间不仅仅是一道洪流,而且是一片舞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演绎出不同的剧目,或威武雄壮,或坎坷悲凉,或如泣如诉,或铁马冰河。我们的今天,来自前人的昨天。月光也罢,燕子也好,都只是人的身边之物,历史的真正主体是人。“旧时”的风烟虽然已经过去,但那情感、智慧、业绩、经验和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汲取,值得我们珍惜。诗人之心,不仅仅是时代之心,而且是历史之心。我们相信,只要“旧时”入心,诗就可以逶迤千年,人就能够泳游长河。

唐人笔下关于“春酒”的书写不仅数量更多,而且形式多样。除了“春酒”其词的直接呈现,还有“春醪”“春酌”“春酎”“春醁”“春酿”等衍生词汇,在这种称呼的影响下有时直以“春”指代酒,如“老春”“春瓮”“春杯”的称呼。

更有特色的是出现了很多带有春字的“酒名”,如“竹叶春”“金陵春”“梨花春”“曲米春”“石冻春”“洛阳春”等。这都是春酒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属于“春酒”意象研究范畴。唐诗中的“春酒”意象,不只在于与“春酒”相关的“物象”,还在于与此相关的“事象”以及围绕某一情感中心的“复合意象”。

“春酒”这个文学形象其实是笼罩在一种浓郁的春酒文化氛围中的,唐人笔下的“春酒意象”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意味。

初唐时期,“春酒”意象得到文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出现了很多描写生动的“春酒”诗以及相关酒事记载。初唐诗人王绩有诗云:“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山中别李处士》)、“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山中叙志》)、“年光恰恰来,满瓮营春酒。”(《春日》)、“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看酿酒》)、“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尝春酒》)等。

王绩诗中的“春酒”为山中酿制,诗人所处山中贫薄,唯有鸣琴之乐和满瓮美酒相伴,这种意趣与陶诗非常类似,可以看做是一种继承。酿造之事与王绩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传说王绩隐居不仕,曾经亲自种秫黍以酿酒自饮。诗人深谙酿造方法,所以在大好春色中,满瓮的春酒成为诗人眼中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

这种对于饮酒生活的亲切描写是唐代饮酒诗的一大特色,唐人笔下的春酒更具生活气息。王绩之后的宋之问有诗句“山中春酒万年杯”(《龙门应制》)、“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蓝田山庄》) 宋之问是汾州隰城人,其生活环境与王绩类似,诗中的“春酒”形象也体现出一致性。

刘希夷《春日行歌》诗中有句:“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刘希夷此诗写野之事,再一次说明“春酒”山中亦可酿造,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酿酒技术普及民间有关,诗中意味与王绩诗一脉相承。

另外初唐张说等人都有关于春酒的书写。“春酒”进入山野也代表着文人进入山野,标志着唐代隐逸之风的流行。

许多人没看到但是最熟知的小说,应该就是《金陵春梦》吧。

金陵春梦[唐人创作的小说] - 头条百科

李白之谜(214)|| 唐人直接描写李白外貌的有哪些?现存唐人诗文中,只有魏颢和崔宗之直接写到李白的外貌,其次就是李白的“自画像”。

品李白读唐宋语文高级教师

#绵阳头条#李白之谜(214)|| 唐人直接描写李白外貌的有哪些? 现存唐人诗文中,只有魏颢和崔宗之直接写到李白的外貌,其次就是李白的“自画像”。魏颢与李白有过面对面的交流,有过从广陵(扬州)到金陵(南京)相伴而行的长距离漫游,对李白的外貌描写绝非“印象”,更非想象、演绎之类。他在为李白编辑诗集《李翰林集序》中描述道:“眸子炯然,叱如恶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前两句直言李白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张大时有猛虎下山的气势。后两句写装束,腰扎玉带,头扎布巾,风流倜傥,潇洒飘逸。魏颢的描述虽较简略,却有点有面,生动传神,让人读后印象深刻。根据这两句,陈演恪就认为李白是胡人,有人也说他是有胡人血统的汉人。崔宗之是李白的好友,他们多次见面,互有诗歌唱和。崔宗之曾作《赠李十二白》,全诗如下:风八九月,白露满空庭。耿耿意不畅,捎捎风叶声。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李侯忽来仪,把袂苦不早。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酌酒弦素琴,霜气正凝洁。平生心中事,今日为君说。我家有别业,寄在嵩之阳。明月出高岑,清谿澄素光。云散窗户静,风吹松桂香。子若同斯游,千载不相忘。这首写李白的诗信息量颇大。诗歌围绕“雄俊士”一语展开,写到了李白的言谈举止和外貌。“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前两句写装束,袖中藏着短剑,怀中揣着书籍。一文一武,文武双全。亦侠亦士,既阳刚又儒雅,真可谓刚柔相济。后两句先言面部,再言文采。写面部聚焦其眼神,目光炯炯,神采照人,有着匕首一样的穿透力和杀伤力。而文采呢,直接类比,说他的辞赋超过了史上最有名的《子虚赋》——实质是超越了他的蜀中“乡人”前辈司马相如——这也是李白的“自我评价”:“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魏颢、崔宗之对李白外貌描写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眼神——特有神,不是一般的有神。换言之,是令猥琐之人有些胆寒的眼神。毕竟,这是李白向外界展示内心世界的一道窗口,眼光有神而内心极深极强,谁也走不进去,谁也不懂他的心到底有多宽多广。再看李白的“自画像”。在《大鹏赋并序》的开篇,李白写道:“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真是自我表扬的高手,借司马承祯的话夸奖自己:有仙风道骨,能够携手一起神游太空,飞翔万里。李白刚出蜀,浑身都散发着仙气,浑身都有一股子大鹏一样振翅云霄的冲劲。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中写道:“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李白自称他是超然于流俗之外的人。关键是“天为容,地为貌”就有些不着边际,令读者摸不着头脑。大抵是说他仪表堂堂,伟岸威猛吧。“不屈己,不干人”就属于个性与人格了,意即保持人格独立,不惧怕王族权贵,不屈从于外部势力。有史以来,唯他一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身材不算高大,但是心气颇高,志雄胆大,足可藐视天下群雄。所以,李白紧接着说:“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这方面得到了王公大人的一致赞许,且都认为他是个颇讲义气的人。从李白这三段“自画像”看,重在言自己的神采、气质与胸怀,出类拔萃,超凡脱俗,非俗人可比。

日本横滨的中华街,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区山下町一带。1859年至今具有161年历史的华人居住区,属于俗称的“唐人街”。

居住在这里的约三、四千华侨中,以祖籍为中国广东人的为主。1955年之前,这里又名唐人町或南京町。 横滨中华街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唐人街,与神户南京町、长崎新地中华街一起并称为日本的三大中华街。

这里有很多美食,都是中国的口味!有机会来尝尝看!#日本#

如果觉得《金陵唐人游 金陵唐人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