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育儿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天天育儿网 > 网站通栏广告素材 广告素材网站推荐

网站通栏广告素材 广告素材网站推荐

时间:2020-12-19 05:53:24

相关推荐

【林秋明作品】63年前《福建日报》见证3万人建设东张水库情景

​日前,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院长林秋明收藏到一张1959年5月19日出版的《福建日报》。该期报纸共4版,第一、第二版是关于东张水库胜利建成的新闻。用两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东张水库的建设历程,足见该项目的重要性,该新闻的影响力。

头版通栏是红色标语是“向东张水库建设致敬!”左边红色大标题是《福清东张水库胜利建成》,引题是“跃进大坝拦蓄龙江水,幸福长渠灌溉万顷田”。文章开头说:“1960年放水的、本省目前最大的水库_福清县东张水库,5月9日在万众欢腾声中试行放水了。这个水库总面积为十五平方公里,蓄水达一亿六千五百万公方(现已蓄五千大百万公方),能灌溉三十一万亩田地。它的蓄水量和潜溉面积都超过北京十三陵水库(蓄水六千万公方,灌溉二十五万亩田地)。它的建成使本省遭受旱灾威胁最严重的福清县一举摆脱了“十年九旱”局面,从而给当地工农业生产新的‘大跃进’创造极其有利条件。”

右上角是评论《大跃进的又一标志》。文章说:“东张水库的建成也是全省人民的大喜事,从东张水库的胜利建成中,再一次显示了我们1958年‘大跃进’的空前辉煌的胜利。”

右下角是通讯《水库工地涌现三千余功臣》,开头说:“英雄建坝,好汉修渠,这是对修建东张水库的福清县三万多劳动者最好的写照。整个工地建设期间共涌现了三千多个功臣单位和人物。”据了解,有269个单位立了集体功,919人评为一等功臣,1666人评为二等功臣,269人评为三等功臣。文章高度赞扬福清人民“提早一年修好东张水库”。

本版附有两张照片和一张东张水库示意图。

第二版标语是“欢呼东张水库建成”。发表3篇文章,一篇是《幸福的水!团结的水!跃进的水!》,一篇是《东张水库介绍》,一篇是《你知道东张水库有多大吗》,配有5张照片、1张速写、3张图示。

据1988年版《福清市志》记载,东张水库是福建省大型水库,1957年11月动建,1958年12月竣工。坝址位于石竹山下的龙江中游,集雨面积200平方公里。坝型为钢筋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高38米,坝顶高程56米,坝顶长210米。水库总面积1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4米,相应库容1.85亿立方米。以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54.94米,相应库容1.99亿立方米。水库渠道纵横全县12个乡镇、220个行政村、4个农场,设计灌溉面积26.8万亩。整个工程土石方总计1000万立方米左右,总工程费用1869.8万元。东张水库的兴建,共迁移1个镇、2个乡、54个自然村,计2804户1.21万人;拆迁房屋1.23万间,淹没耕地1.48万亩,共花移民费459.38万元。

东张水库是在祖国“大跃进”的背景下建成,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3万多名福清劳动者的自觉行动,谱写了一曲时代的伟大赞歌。

这张报纸已经过去63年,虽然泛黄了。可是当我阅读其中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时,仍被当年福清人民手扛肩挑、战天斗地的壮举所震撼。

林秋明,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院长、福清市非遗研究会会长。福建省老字号协会、福清非遗保护工作评委专家。福清市第九至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文史编辑委副主任,福清市社科联副主席,福清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兼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戚继光分会、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评福州市“十大读书明星”、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

一天,老刘到古玩市场闲逛。突然,在一个摊位上,看见一张发黑的纸币。老刘心中一惊,暗想:“莫不是.....?”他故作镇定地问:“这个多少钱?”谁知,摊主却说:给钱就卖!”老刘狂喜,忙不迭完成交易,跑回了家。

一进家门,他翻出自己保存的资料,拿着刚买的残币,仔细比对后,长吁一口气:“果真是它。”

老刘到底买到了什么?能让他如此兴奋呢?

原来,这是一张元朝发行的纸币---至元通行宝钞。

因为卖币的摊主并不识货,这张旧钞就夹在一本旧影集里,随便扔在地上。没想到,却被痴迷于纸币研究的老刘,结结实实地捡了漏。

那么,这张纸币有何特殊的价值呢?

我们先从他的设计者开始说起。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后,在政治和经济上大力推行汉法,重用很多了南宋前朝的官员。

其中,南宋国子监生叶李却并不愿意为元朝服务,他性情耿直,南宋灭亡后,便隐居在了杭州富春山。

1277年,忽必烈命江南御史台访求宋朝遗臣,便有人举荐了叶李。

忽必烈对叶李的才干早有耳闻,很快封他为浙西道儒学提举。

然而,叶李不为所动,听到任命时,又准备继续隐居,诏命使者却带来了元丞相安童的信。

信中写道:“先生在宋,以忠言直谏为世人所称赞。皇帝非常关注,今授以五品官爵。有才德的人,当隐则隐,当出仕则应出仕,要尽全力以报答殊遇之恩。”

叶李看到书信,感念忽必烈的知遇之恩,顿然醒悟,欣然赴任。

后来,忽必烈又招叶李前往大都,询问关于治国安邦之道。叶李的见解令世祖很满意,规定每隔五天入宫议事一次。

当时,横在元世祖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发展缓慢,通胀严重。虽说,在元朝建立初期,曾发行过中统元宝交钞,但收效甚微,币制改革迫在眉睫。

好巧不巧,叶李在南宋为官时,曾设计钞样献给朝廷,但未经采用。这次元朝二次发行纸币,就在他原来设计版面上略加改动而成。

后来,忽必烈看到叶李设计的模板,大加赞许,即命铸版印造。

1287年,至元通行宝钞正式开始发行。

此钞,长28厘米,宽19厘米。钞首通栏横书钞名。下方,为蔓肥叶硕果纹饰框,框内上部印有钞值,字下有二串铜钱。钞的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意为“至元宝钞,诸路通行。”

钞上钤(qian)有二方八思巴文朱文红印,上为“提举诸路通行宝钞”,下为“宝钞总库之印”。

这次发行的货币,钞值11等,合计3618万余锭,共63年,成为元代流通的重要纸币。

然而,因为宝钞流通时间很短,如今存世的仅有10几张,且所见实物均有残缺。因此,至元通行宝钞就成为稀缺的珍宝。

[冬日的天使]

1960年,江苏无锡南郊的水库工地发现一座600年前的元代古墓,墓主是当地著名乡绅钱裕夫妇。

虽说,钱裕仅是一名乡绅,但钱家,是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做派眼光自是不凡。

在他的陪葬中,除了大量极富特色的奇珍异宝,还有几张未腐烂的“至元通行宝钞“。

虽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宋代就开始印制纸钞,但因为保管不善,没有留存一张。

因此,元朝发行的纸币就成为现世最早的纸币。

前文中提到的老刘,通过“眼看、手摸”就能断定残币为“至元通行宝钞”,的确属于业内高手。

首先,宝钞的材质,是以桑树皮为主要原料。它最大的特点,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

老刘先是看到纸张为深灰色的材质,轻撕有棉花絮状,故而认定是稀缺的桑皮纸。

其次,宝钞上的朱砂官印,经过多年氧化,红色印油稀释,已经完全“吃进”纸里,手摸呈颗粒状。单这一点,就无法做到仿制。

所以,他才毫不犹豫地买下“宝钞”,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抢救了一件珍贵文物。

事实上,这张纸钞之所以珍贵,除了数量较少外,还承载了更广的意义。

它是中国历史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世界最早货币条例的见证,更是中国领先印刷术的缩影。

时间的交错,让历史的足迹变得厚重而清晰。在宝钞浸透的墨迹上,展现的,是聪慧的中国人不断向好的决心。#文物#

如果觉得《网站通栏广告素材 广告素材网站推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